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李玫瑾教授的一番話:成長階段被善待,長大才會善待這個世界。

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寶寶出生的頭三年至關重要,可以說3歲前家長帶孩子的態度決定了3歲後孩子的樣子。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說過:人類認識論的最初的意識認知,建立於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心理構成,性格發展也會在這個階段完成初步定型。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的重要性

閱讀能力:寶寶在1歲半到2歲左右會進入“閱讀敏感期”,突然對閱讀產生興趣,如果家長能趁此機會合理引導寶寶,很容易幫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性格方面:

寶寶0-3歲是心理成長最為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寶寶好奇心很重,對世界的認知都來自身邊的人主要分為兩個發展階段,0~1.5歲是孩子形成“信任”和“不信任”的時期,如果孩子哭鬧時父母沒有及時出現,那麼孩子就會產生“不信任”的感覺,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安全感”。1.5~3歲時,寶寶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比如孩子能否獨立上廁所,吃飯等等。

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那麼在寶寶出生後的頭三年,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給孩子安全感

寶寶0~1.5歲是與媽媽建立安全感的最佳時期,這個階段寶寶剛剛開始接觸這個新的世界,媽媽的陪伴和家長對寶寶需求的及時回應,可以給寶寶帶來極大的安全感。

在寶寶出生後的6~8周媽媽最好能親自帶,經常陪寶寶為寶寶帶來情緒上的關懷,最好可以給寶寶做撫觸,通過身體接觸來安撫寶寶的情緒,寶寶才會更加愛你。

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在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寶寶對父母更信任、更有安全感,因此在3歲後,不管是寶媽上班還是寶寶上幼兒園時,出現的焦慮會少些,會更省心。

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2、適當給孩子些自由

孩子從1歲左右就會逐漸開始進入“手、腳、口的敏感期”,出現些扔東西、光腳亂跑、吃手等小毛病,其實,這都是寶寶在相應階段時在通過自己的身體感知周圍環境。

同時,通過“手”、“腳”和“口”與事物的接觸,寶寶也能獲得對大腦發育的刺激、完成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因此,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家長最好給孩子相對應的自由,如果一味剋制孩子的天性,可能會將“敏感期”延長,只有讓孩子順利自然地渡過,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

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3、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寶寶在1歲到2歲半左右,會出現一個“秩序敏感期”,這個階段寶寶對周圍秩序十分敏感而且很堅持,比如去指定的一家超市,必須要走的規定路線,不可以發生改變,一旦發生改變,寶寶就會哭鬧不止。

這個時期,寶寶會從事物的一定秩序中尋找安全感,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儘量滿足寶寶的這種秩序需求。這樣更有助於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

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4、陪孩子一起閱讀

當寶寶進入“閱讀敏感期”之後,家長就要重視親子閱讀了,這樣寶寶在敏感期時期利於養成閱讀的習慣,識字之後才能獨立閱讀。

3歲前的親子閱讀主要以繪本為主,最好不要以識字為目的,可以多準備一些認知類、入園小故事類,行為習慣類、以寶寶的喜好為主培養寶寶閱讀的能力,當孩子喜歡上閱讀自然就會識字。

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把握孩子人格培養的關鍵時刻

孩子的品格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他們的性格為人處世態度,是否寬容和感恩?這些都會在家庭和周圍環境中慢慢形成。

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因為寶寶出生後,很多行為特點都源自身邊的人和環境,所以這個時期陪伴在寶寶身邊的人很重要,會影響寶寶的性格發展和行為習慣。

父母再忙我們也要抽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0-6歲孩子很有幫助。

寶寶出生前三年有多重要,父母這麼做,帶起寶寶來超省心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能成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父母,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的:“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