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波斯、印度,横扫中东,在他手下,马其顿方阵一路所向披靡。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征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

此时,六国刚刚解锁五国相王节点,秦国正在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强盛。

由于双方并未直接交战,我们可以间接对比,看看双方的强弱之处在哪里。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1、马其顿方阵

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的时候,率领的马其顿方阵战绩十分耀眼,他的战术和打仗理念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

马其顿方阵主要由步兵构成,其次是骑兵和辅助兵种,步兵又分为重步兵和轻步兵。

马其顿步兵的武器主要是马其顿长矛和盾牌,马其顿长矛有两种规格,常规的长2米,还有一种长6到7米的长矛。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马其顿方阵以64人为1个排、128人为1个连、256人为1个营、1024人为1个团,他们一个整编师合计8192人,由4个重步兵团(4096人的初级方阵)、2个轻步兵团(2048人)、1个辅助团(1024人)、1个骑兵团(1024人)组成。

马其顿军队和敌人交战的时候,依靠长矛阻挡敌人近身,然后用团队军阵的方式,将对他们束手无策的敌人打得丢盔卸甲。

如果真要是马其顿方阵VS秦军的时候,大家对于秦军的强弓硬弩谈论更多,但是似乎都忽略了其实秦军除了的强弓硬弩,还有另外一个凶狠迅猛的东西:战车!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纵观亚历山大的战争历史,虽然马其顿方阵名闻天下,但是,真正左右战场胜负的却是马其顿重骑兵。

面对攻击力强大而防御力差,而且只能够缓慢推进的马其顿方阵,秦军的强弓硬弩可以充分的发挥作用,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根据一些考古学者通过对于当时的武器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当时的西方远程武器中弓箭的最大杀伤距离为100到150米,有效距离仅仅为30米左右。标枪的最大杀伤距离为10米左右,有效距离竟然只有3米左右。至少从射程方面绝对不是秦朝军队那超过200米,甚至最大超过300距离的强弓硬弩的对手。马其顿方阵中的远距离投射兵种, 无论是弓箭手,投石手还是投枪手根本不可能和秦军打个平手。

而这时候,唯一可以威胁秦军,扭转战局的就只有马其顿重骑兵了。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那么秦军应该如何对付由通常由亚历山大亲自统帅的马其顿的重骑兵呢?一个是同样具有机动性的骑兵,而另外一个就是战车部队。

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承认秦军的骑兵不是后来隋唐以后的枪骑兵,而是远距离攻击的弩骑兵。对于马其顿的马其顿重骑兵,除非万不得已,他们大概不会采取直接冲击的战斗方式。而是会用类似蒙古骑兵对付西方骑士的方法,保持距离,远程杀伤对方有生力量。别说这不可能,既然当年赵武灵王的改革被成为“胡服骑射”,那就证明当时威胁中原诸侯各国的“诸胡”应该是一支弓骑兵。那么其作战方式就不太可能是马其顿重骑兵那样的直接冲击,而应该是远程杀伤。中国骑兵既然是承袭和模仿“诸胡”而建立,而且已经证明是弩骑兵。那么其战斗方式自然就不会是西方重骑兵的直接攻击而应该是远程攻击了。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马其顿重骑兵即使突破了弩骑兵的远程拦截,逼近秦军步兵阵列,也不需要秦军的弩骑兵去面对面地直接战斗。这时候应该对付马其顿重骑兵的应该是一支的特殊编组的战车部队——轻兵。根据前不久的报道,目前中国的一些考古学家结合秦始皇兵马俑的最新发掘的研究结果认为,轻兵不是以前认为的是敢死队性质甚至自杀式攻击的轻装步兵,而是特殊编组的战车部队。是不配备步兵和重车单纯由轻车组成的快速机动打击部队。在中国战国时期,所谓“一乘”是由2两战车和72名步兵组成的综合战斗单位。其中的战车包括一辆轻车(也叫驰车或者攻车,负责驰逐攻击)和一辆重车(也叫辎车,革车或者守车,负责后勤运输和防御)。

而轻兵就是由不配备步兵和重车单纯由轻车组成的快速机动打击部队。这其实与20世纪出现的装甲突击集群简直就是异曲同工。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骑兵代替战车成为战场的王者是由于骑兵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而不是更强大的攻击力或者防卫力。实际上,正如同在面对面地直接交锋中,重骑兵比轻骑兵更强大一样。战车也比重骑兵更强大。

西方认为马其顿的骑兵比战车战斗力强大一方面是由于骑兵在历史的进程里面最终取代了战车,另外马其顿确实战胜了波斯大流士的战车。

但是马其顿的骑兵并不是后来装备马镫后的重装甲骑士,中国战车也不是波斯战车。而且还必须注意,战胜波斯战车不是马其顿的骑兵而是马其顿的方阵步兵。

让我们在攻击力,防御力和机动性三方面比较马其顿的骑兵和秦朝的战车。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首先是攻击力:

远程攻击力马其顿的骑兵几乎没有,秦朝战车除御者以外的2个人可以同时使用2张弓或者弩。秦朝战车占据绝对优势

中距离攻击,马其顿的骑兵有长矛,通常需要从正面攻击,而且是一次性的。秦朝战车用长戈,多数时候比较喜欢从侧面杀伤敌人。似乎半斤八两,各胜擅长,可以算平手。但是考虑到战车上面还有一个战士,同样可以使用长兵器作战,而且战车长兵器不止一枝。加上战车的武士是双脚站立的,比没有马镫的骑兵更稳定。战车应该更有优势吧。

近距离战斗,双方都使用剑,如果不考虑武器的差别,大概也差不多。但是马其顿的骑兵要想和秦朝的战车展开近距离白刃战,必须饶过战车前面的四匹马,还必须小心战车车毂上面为对付步兵接近安装的利刃或者短矛。而且战车上面的甲士仍然可以2个欺负一个。战车同样有优势。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再考虑防御:这好象不用比较了,由中国发展到最后,人马均披挂铠甲,装备已经最为完备的战车面对连马镫都没有,装甲也仅仅是比一般当时其他几乎没有什么铠甲防护轻骑兵稍微强一点的马其顿重骑兵,自然战车占上风。而且战车上面的大盾牌比马其顿的骑兵小盾牌的防御能力自然更好。在短兵相接的时候,战车由一人驾御,一人持长戈大戟主攻击,一个人则持盾剑负责防御,形成一个紧密而有机的合作整体。对比只有一个人既要在马匹上面坐稳当,又要用长戈攻击对手,还要用小圆盾格档对手攻击的骑兵,那更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最后考虑机动性。这正是骑兵取代战车的原因。骑兵当然比战车有优势。但是骑兵在机动性方面的优势主要在于灵活性和复杂地形的通过能力方面。在冲击力方面,即使后来中世纪的重装骑士仍然不是战车的对手(顺便说一句,本人一直认为西方的重装骑士其实采用的就是战车的战术,根本就是人形的战车而已。只有后来东方的蒙古铁骑和阿拉伯轻骑才是真正的骑兵)。在远程机动方面双方都不怎么样。再速度方面,大概要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占优势的不是马其顿的骑兵而应该是秦朝的战车。实际上根据西方历史学家根据历史记载对比的结果表明,在大航海时代的快速帆船出现以前,占据人类速度冠军位置的不是骑兵而是马拉战车。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由于马其顿方阵同样无法在复杂地形展开,战场自然就必须是平原地带。马其顿的骑兵在复杂地形的通过能力方面对于秦朝战车的优势不在存在。由于是军团战阵对战,使用长矛而不是弓箭的马其顿的骑兵只有直接对战车冲过去,而不可能如同游牧骑兵那样围绕装备有弓弩战车打转。因为那不仅无法攻击战车,反而让自己成为战车上面弓弩的靶子。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当然,马其顿重骑兵在与秦军的轻兵的对抗中也不是没有机会。他们如果可以放倒战车前面任意一匹马,战车自然无法行动。但是这样,马其顿重骑兵自己差不多也该被打下马来了。这时候3个由秦军的车兵转职的重装步兵对抗一个由马其顿重骑兵转职的重装步兵。胜负好象很明显啊!

综上所比较:

马其顿重骑兵在与秦军的轻兵的对抗中绝对讨不了便宜,甚至完全有可能在被秦军的弩骑兵重创后,被秦军的轻兵打得全军覆灭。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由于中国的战车与波斯战车的不同。所以这支特殊编组的战车部队对于马其顿方阵也同样具有相当的威胁杀伤能力。中国的战车不会直接冲入马其顿方阵的陷阱而最后由于丧失机动力和冲击力而被围歼,它们会在马其顿方阵的前方侧转,用同样长达几米的长戈杀伤马其顿方阵前方的士兵,即使马其顿方阵的长矛可以阻止秦军战车的继续深入,但是别忘记中国战场上面是3个人而不是西方的2个。那位多出来的甲士的弓弩可不是礼仪装饰。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到大秦帝国的秦锐士,孰强孰弱


而当马其顿重骑兵完蛋以后,剩下那如同乌龟一样缓慢前进的马其顿方阵的步兵就成为了秦军绝好的箭靶。他们要么在密集的马其顿方阵里面被射成刺猬,要么就是马其顿方阵崩溃,被秦军的骑兵,车兵和步兵围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