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邵逸夫:19歲創業,一生拍1000部電影,捐100億,活到107歲

通過標題中的幾個數字,想必有些同學已經猜到本文的主角是誰了。


如果你喜歡電影、電視劇,大概聽說過邵氏影業和TVB(香港無線電視臺);如果你是大學生或者曾漫步校園,肯定對逸夫樓有所瞭解;如果你關注娛樂新聞或者財經信息,一定聽說過邵逸夫的大名。


傳奇邵逸夫:19歲創業,一生拍1000部電影,捐100億,活到107歲

邵逸夫


2014年,邵氏影業和TVB的創辦人、香港大富豪、娛樂界大亨、慈善家邵逸夫逝世,享年107歲。他不是香港最有錢的人,卻是香港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之一。此外,他的創業過程也堪稱傳奇,值得我們去了解。


邵逸夫祖籍浙江寧波,生於1907年,晚清王朝還在苟延殘喘。在八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六,後來電影。界習慣喊他六叔。其父邵宇軒是個經營染坊等生意的商人。


邵逸夫長大後,家道中落,擁有的產業只有上海的一座老房子和一個劇院。這顯然不能給兄弟姐妹八個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持。邵氏兄弟也不願繼承父業,紛紛投身於新興的電影產業。


傳奇邵逸夫:19歲創業,一生拍1000部電影,捐100億,活到107歲

邵逸夫


邵氏兄弟的名字很有詩意。按長幼順序依次叫仁杰、仁棣、仁枚、仁楞,仁楞就是邵逸夫的原名,字逸夫。他的三個兄長的字分別是醉翁、村人和山客。


邵逸夫最初在寧波上學的時候,同學裡有後來的香港“船王”包玉剛等名人。隨後邵逸夫轉到上海一所外國人開辦的學校就讀,英語學得很棒。1924年,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在上海創辦了天一影片公司,還在讀中學的邵逸夫參與其中,給兄長幫忙。這就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前身。


傳奇邵逸夫:19歲創業,一生拍1000部電影,捐100億,活到107歲

邵逸夫


1926年,邵逸夫中學畢業後遠赴新加坡,幫三哥邵仁枚拓展南洋的電影市場。起初邵氏兄弟天天扛著無聲放映機到鄉村裡放自己製作的影片,很快擁有了電影院和遊樂場。兩年的發展,就讓當地的同行倍感壓力,甚至聯合起來“圍剿”邵氏兄弟的公司。


不過這沒有給邵氏兄弟的生意造成太大的威脅。1930年,他們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業務拓展得更大了。


1931年,得知西方國家的電影已經進入“有聲時代”,邵逸夫坐著遠洋輪船去美國購買電影器材。不料這艘輪船中途在海里觸礁,開始沉沒。邵逸夫命不該絕,落水後死死抓住了一塊木舢板,就這樣在茫茫大海上漂了一夜。次日,他被路過的輪船救了上去,並順利抵達美國。


傳奇邵逸夫:19歲創業,一生拍1000部電影,捐100億,活到107歲

胡蝶主演的邵氏老電影畫面


邵逸夫如願以償買到了最新的電影器材,為中國帶來了有聲電影。可是1932年,侵華日軍在上海挑起事端,為局勢所迫,邵氏兄弟只好把公司遷到了香港。同年,邵逸夫展示了製作電影的才幹,由他導演並製片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上映之後,引起了轟動。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之前,邵氏電影公司已經雄霸東南亞電影市場,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爪哇、越南、婆羅洲等地區擁有一百多家電影院和九家遊樂場,還有幾間電影廠。期間上海的公司也發展得相當不錯。


傳奇邵逸夫:19歲創業,一生拍1000部電影,捐100億,活到107歲

邵氏電影


不過,隨著七七事變,日軍全面發動侵華戰爭,邵氏電影公司的生意受到沉重打擊。二戰爆發後,日軍相繼攻佔了香港及南洋諸國,邵氏公司慘淡經營一段時日之後,乾脆選擇了關門大吉。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38歲的邵逸夫年富力強,準備東山再起,重新打造邵氏電影王國。1957年,邵逸夫決定把香港作為公司的“大本營”,因為香港的經濟已經開始起飛。隨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頗具規模的邵氏影城建造完工,每年從這裡產出不下40部電影。


70年代初,邵逸夫開始投資迅猛發展的電視行業,並與合夥人創辦了TVB。1980年,邵逸夫成為TVB最大的股東,擔任董事局主席。毫不誇張地說,他掌握了香港影視業的半壁江山。


傳奇邵逸夫:19歲創業,一生拍1000部電影,捐100億,活到107歲

李小龍和邵逸夫


邵逸夫把事業重心放到電視行業,開始逐步收縮電影業務。1987年,邵氏影業宣佈停止製作電影。從邵氏影片投產算起,累計製作發行了超過1000部電影,其中有很多經典。


邵逸夫名下的“邵氏基金會”成立於1973年,用於做慈善事業。除了香港,邵逸夫對內地的捐贈也非常多,尤其重視教育和科技事業。從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向內地捐贈超過1億元,全國許多高校和公益機構都得到他的支持,捐建項目總計有6000多個。


1985年,邵逸夫出資1000萬,用於保護敦煌莫高窟壁畫;1987年,他給家鄉寧波的學校捐資4000萬元;2008年汶川地震後第三天,邵逸夫就宣佈捐款1億港元;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邵逸夫又捐了1億港幣。諸如此類,數不勝數。據統計,邵逸夫歷年來為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的捐款超過100億港幣。


傳奇邵逸夫:19歲創業,一生拍1000部電影,捐100億,活到107歲

逸夫樓


為表彰邵逸夫對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貢獻,1990年,中國科學院把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2008年,中國授予邵逸夫“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


此外,最值得稱道的是邵逸夫於2002年設立的“邵逸夫獎”,用於獎勵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創新,每年評獎,獎金100萬美元。這個獎項被稱為“東方諾貝爾”。


2011年12月,執掌TVB四十年之久的邵逸夫宣佈卸任董事局主席。他一生只有兩個伴侶,和第一任妻子黃美珍廝守了50年。黃美珍去世後,邵逸夫在1997年與第二任妻子方逸華成婚,那時他90歲,妻子63歲。


2014年1月7日,107歲高齡的邵逸夫去世後,國家領導人發佈了悼詞,全球各大報紙用不同的方式悼念他。隨後舉行的追思會上,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及香港演藝界的名流都有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