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普惠被指收取“砍頭息”、強行搭售保險

福建莆田市民李某因做生意需要資金週轉,在朋友推薦下他第一次接觸到了網貸平臺,讓他沒想到的是,這筆貸款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伴隨著接近本金一倍的還款額,讓他發現自己進入了貸款平臺的“魔爪”。

- 01-

借9萬還16.76萬

2017年3月20日,在宜信普惠的銷售人員指導下,李某在福建莆田市城廂區申請了一筆9萬元信用貸款,經業務員推薦說利息很低沒有其他費用,所以就辦理了。拿到合同時發現借款金額是139534.88元,分36期還,每期還款4657.36元,相當於還款總額為167664.96元。通過IRR公式計算,其年化利率為46.125%。

李某稱,但實際情況是,雖然合同借款金額近14萬,實際到賬卻只有9萬,而增加的5萬多主要是由一些費用導致,包括諮詢費、服務費、強行搭售的保險費用。

宜信普惠被指收取“砍頭息”、強行搭售保險


李某向錢少爺出示了在該筆貸款中所涉及關於借款合同中的費用截圖。截圖顯示,在上述費用中,諮詢費為19479.07元,涉及的服務費為29218.6元,保費為837.21元。也就是說,李某實際到手金額與借款金額之間的差值,是一次性付給宜信平臺的相關費用,加起來一共49534.88元。

而過去一年,無論是持牌金融機構,還是助貸以及網貸小貸等平臺,涉及的金融貸款糾紛或民間借貸糾紛,法院只支持24%以內貸款息費。而貸款平臺為規避監管,將高額利息換成服務費,諮詢費,強行搭售保險或強制購物方式變相收取“砍頭息”。其中,包括宜信普惠等頭部平臺也同樣如此。而在聚投訴,這也是網友投訴最多的貸款平臺之一。

- 02-

私自違規搭售保險

錢少爺注意到,在李某所承擔的借款相關費用中,還涉及了800多元的借款人意外險,綁定的保險公司為華泰財險,而李某在辦理貸款過程中卻對該筆費用並不知情,且華泰財險公司也並沒有通過電話、短信、或者郵箱等方式告知被保人或受益人該情況,辦理業務時無論是宜信普惠還是華泰財險均未充分履行告知義務,當拿到合同後才恍然大悟。

宜信普惠被指收取“砍頭息”、強行搭售保險

換句話說,平臺與保險公司在保證雙方獲利的情況下,將“保險費”變相作為“砍頭息”轉到借款人身上,這種方式此前曾是大部分現金貸機構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形式。

類似被平臺違規收取保險費用的借款人,不止李某一人。截至3月18日,聚投訴信息顯示,關於宜信普惠的投訴量多達946條,解決量僅6條,而收取保險費用的相關投訴貼則達到286條。據聚投訴公開信息,截止發稿前,絕大多數投訴顯示已回覆,但問題持續未解決,借款人的維權無異於以卵擊石。

搭售保險亂象不止,實際上監管早就注意到了這情況。2019年7月22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現金貸等網貸平臺意外傷害保險業務自查清理的通知》,要求險企首先應立即組織排查與現金貸等網貸平臺合作開展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的情況,包括是否開展合作、合作平臺名稱及數量、保費收入、保險金額、賠付情況、客戶數量等。

今年3月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加快推進意外險改革的意見強調,要強化市場行為監管,集中整治市場突出問題,針對搭售和捆綁銷售、手續費畸高、財務業務數據不真實等問題,按照市場主體全面自查自糾、監管部門進行重點檢查的方式,組織開展意外險市場清理整頓。嚴格依法執行對機構和責任人的雙罰制度,對違法違規的機構及人員依法清理一批、處罰一批、規範一批,並向社會公開通報處理情況。

當這些貸款平臺將名目繁多的費用揉捏在一起,實際上相當於對借款人變相收取了“砍頭息”,從而增加了平臺以及相關合作企業的收益,損害了借款人的利益。無論是收取的意外險還是諮詢費以及管理費,這種畸高的收益終將會被監管層禁止,現金貸行業的利費也將會更加透明、合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