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人:这名客户,让我后悔了!

一名武汉的银行人说,他很后悔。后悔什么呢?看一个真实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他的悔意从何而生。


虽然早已习惯了我的苦口婆心,被客户认为是没有必要,但昨天一个客户的电话,还是让我感概颇深。


给我打电话的是一个八十多岁的太婆,以前她每次来银行,她都会专门找我帮她办业务,没看到就坐着等,如果遇到我没上班的时候,她甚至业务不办下次再来。


我无数次的和她说,您老相信我我很欣慰,其实银行每个工作人员都一样,我不在您老找他们一样的。


她却说,“我在家又没什么事,缓一天再办不要紧”。


面对这样的老人家,我也知道帮她办好就行了,没必要劝说她改变行为模式,也没必要非得让她接受新鲜事物,比如使用银行卡,手机银行之类。


然而,疫情,也许会改变很多的习惯,包括老年人。


太婆跟我说她老伴在住院,小孩子在国外,姐妹两家四个老人住在武汉,姐姐姐夫都感染后,姐夫已经去世,姐姐还在隔离,到现在还没告诉她姐夫已经去世的消息。


前几天,老伴在家摔了一跤,住院了,但现在身上没现金了,银行又不开门,情急之下只好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办。


我正准备和她说现在医院基本上不需要现金,带工资卡就行了,突然想起来老人一直是存折,因为年龄大,不想用卡。


最后,我只好建议她去社区,寻求政府的帮助。除了安慰她不要着急之类的话,我也别无他法。


太婆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我却听得心里难受极了。


挂电话之前,太婆突然说了一句:“要是以前听你的把存折换成卡就好了!”


我顿时觉得自己以前的工作真的没做到位。太婆那么相信我,我以前仅仅只考虑到太婆年龄大了,有些太婆不容易接受的方式就不强求她,如果当时耐心地劝导太婆,帮她把存折换成卡,除了给她提供了方便没有任何别的改变,太婆也许会同意,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困境了。


对老年客户只认柜台办业务的“一根筋”,里面的银行员工和外面办业务的客户,观点基本上是完全对立的。


“说教”永远是苍白无力的,有过特殊经历后,每个人都会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


善意提醒一下:老人的子女,首先应该考虑这些情况,现在是因为疫情,以后还会有什么特殊情况,谁也不知道。


作为银行人,我们能做的是:为了避免在特殊情况下让客户陷入困境,尽量在不给客户添麻烦的情况下,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他们用上更方便的金融渠道和产品,为以后的不时之需打一点“提前量”。


银行人的工作,不正是在客户的抗拒、质疑、观望、尝试、接受、习惯中慢慢推进、不断前行的么?


银行人:这名客户,让我后悔了!


而银行人的这种坚持,在某个未知的时间,终将会让客户发现,你的坚持,是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