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雪夜下蔡州,難道只是憑藉偷襲的奇謀嗎?

李愬雪夜下蔡州的故事,也是歷史上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資治通鑑》版的這個故事一度還選入了中學語文教材。李愬在一個風雪之夜,率領大軍攻下蔡州城,似乎很是傳奇。然而難道李愬只是憑著偷襲的奇謀,贏得這場戰爭的嗎?答案是否,真正的成功的原因,絕非如此。

李愬雪夜下蔡州,難道只是憑藉偷襲的奇謀嗎?

唐憲宗即位以後,銳意削藩,完成唐朝中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四川的劍南西川節度使,江蘇的鎮海節度使李錡,以及一些小的叛亂,但是淮西的吳元濟是塊硬茬,從元和九年一直打到元和十二年,“諸軍討淮西,四年不克”,李愬在這樣的情況下,自陳到軍前效力,成為新任的唐州鄧州隨州三州節度使。元和十二年的正月,李愬到唐州上任了。

李愬雪夜下蔡州,難道只是憑藉偷襲的奇謀嗎?

一,李愬本人的示弱,裝慫,麻痺了吳元濟

李愬的兩個前任,袁滋畏敵如虎,一味懷柔,被朝廷貶調,高霞寓吃了大敗仗,“僅以身免”。高霞寓原本還是右羽林大將軍,屬於禁軍大將軍,本是被寄以厚望,可見淮西軍的戰鬥力還是較強的。高霞寓的慘敗,袁滋的無能,增長了淮西軍對唐州方向的輕敵。如果李愬一上臺銳意革新,積極備戰,勢必增加吳元濟的警覺與重視,因此李愬放出話去,表示自己名位很低,水平有限,只是來安撫的。淮西軍因此更加輕敵,為李愬開展工作帶來了方便。

李愬雪夜下蔡州,難道只是憑藉偷襲的奇謀嗎?

二,真刀真槍的幹

如果說扮豬吃老虎就是坐在家裡,那就真變成豬了。要吃掉老虎,總還是要出擊,要行動的。因此,李愬還是要作戰的。


李愬雪夜下蔡州,難道只是憑藉偷襲的奇謀嗎?

首先,巡邏隊捉到了淮西軍的偵察小將丁士良,通過丁士良,拿下了文城柵守將吳秀琳。又通過吳秀琳,拿下了平定淮西的關鍵人物李祐,最後通過李祐,抓住了淮西節度使吳元濟。這就是一根瓜蔓上的四級跳。

三,大膽使用降將,善於攻心

李愬能取蔡州,就他本人而言,敢用降將,善於攻心,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可以說是成敗的關鍵。

淮西軍勇悍,對唐軍殺傷很大,唐軍對於抓到的淮西軍將領,往往都是要處死的。但是李愬不這樣。對於丁士良,李愬在盤問的時候,覺得丁士良是條漢子,就放了他,因此丁士良很感激,告訴李愬,文城柵的守將吳秀琳是吳元濟的左臂,要平淮西,先要斷其左臂,並獻收降吳秀琳之計。

吳秀琳歸降李愬,為了讓吳秀琳歸心,李愬親自到城下受降,展示了極大的尊重與誠意。

雖然李愬對於文城柵的降將不斷示好,展示誠意,但是還是用了很現實的手段,收人質。“悉遷婦女於唐州,入據其城。”,這招還是要的,光示好不行。

吳秀琳投降李愬以後,總要有所表示的,他說出了一個秘密,就是要平定淮西,他自己也沒辦法,必須要李祐才行。李祐這個人,在唐軍的眼裡,是個必可殺的人。“

祐者,淮西騎將,有勇略,守興橋柵,常陵暴官軍。”,李愬設套抓住李祐後,為了杜絕下屬的口,將李祐解送京城,又密表天子,指出李祐的重要性。最後唐憲宗赦免了李祐。這還不算,李愬還將李祐視為心腹,“乃署散兵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帳中。或與之同宿”,“時唐、隨牙隊三千人,號六院兵馬,皆山南東道之精銳也。愬又以祐為六院兵馬使。”,將身家性命都交給了李祐。李愬的膽子是很大的。

我一直在想,李愬是憑什麼相信敵人的心腹能為自己所用,並且敢將身家性命交給李祐?除了展示誠意和信任之外,一定還要有別的,現實的東西。後來看到淮西戰後的處理:

以唐、隨兵馬使李祐為神武將軍,知軍事。

這就是答案。最現實的誘惑。神武將軍,皇帝禁軍的統兵官(僅次於神武大將軍)。李祐這個降將,是淮西戰後最大的贏家之一了。

據說李愬夜裡獨自與李祐探討平淮方案,部下擔心其安全,在營帳外偷聽,聽到的卻是李祐感泣的聲音。李愬對李祐一定許諾了很多,超出其期望,才讓李祐感動的哭了。

李愬雪夜下蔡州,難道只是憑藉偷襲的奇謀嗎?

四,蔡州外圍的戰役

在奔襲蔡州之前,李愬做了一些準備工作,他申請了朝廷增兵,並且訓練了一支三千人的特種部隊,號稱“突將”。此外,李愬在對敵人的中樞發動攻擊前,進行了外圍的戰役,先探清敵情,並且削弱敵人。 但他故意留下大一點的城池,如朗山、吳房,分散敵人的兵力防守。


李愬雪夜下蔡州,難道只是憑藉偷襲的奇謀嗎?

藍色標線為李愬的外圍戰役

五,雪夜下蔡州

最後的掏心戰術出來了。李愬在風雪之夜,出奇兵從文城柵奔襲吳元濟的老巢蔡州城。李愬帶了九千人,分三拔,每拔三千人,以李祐帶三千人為前鋒,自己帶三千人為中軍,另有三千人在後面接應。先攻下張柴村,這個村鎮應該唐軍比較熟悉,經常提到,與淮西軍在這一帶接戰較多,但是再往後走,就都是陌生的了。李愬帶九千人孤軍深入,其實士兵是很怕的,但是李愬心裡有底,最後果然一舉攻下了蔡州城。

李愬雪夜下蔡州,難道只是憑藉偷襲的奇謀嗎?

結論:李愬雪夜下蔡州,以奇襲一舉破敵。但是這種奇襲,實際上是大量戰鬥與準備工作以後的最後一舉,決不是一上來就急吼吼敢孤軍深入,直搗老巢的。在我看來,李愬至少做了三個準備工作,一是示弱,儘量麻痺敵人;二是大膽用降,善於攻心,這個真是很難,沒有一定的氣度做不到;三是進行了大量的外圍的中小戰鬥,既摸清了敵人,又削弱了敵人。最後才是上主菜,掏心戰術。李愬本人在戰爭佈局,戰場指揮上面,都體現了名將的風采,值得後人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