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雪夜下蔡州,难道只是凭借偷袭的奇谋吗?

李愬雪夜下蔡州的故事,也是历史上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资治通鉴》版的这个故事一度还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李愬在一个风雪之夜,率领大军攻下蔡州城,似乎很是传奇。然而难道李愬只是凭着偷袭的奇谋,赢得这场战争的吗?答案是否,真正的成功的原因,绝非如此。

李愬雪夜下蔡州,难道只是凭借偷袭的奇谋吗?

唐宪宗即位以后,锐意削藩,完成唐朝中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四川的剑南西川节度使,江苏的镇海节度使李锜,以及一些小的叛乱,但是淮西的吴元济是块硬茬,从元和九年一直打到元和十二年,“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李愬在这样的情况下,自陈到军前效力,成为新任的唐州邓州随州三州节度使。元和十二年的正月,李愬到唐州上任了。

李愬雪夜下蔡州,难道只是凭借偷袭的奇谋吗?

一,李愬本人的示弱,装怂,麻痹了吴元济

李愬的两个前任,袁滋畏敌如虎,一味怀柔,被朝廷贬调,高霞寓吃了大败仗,“仅以身免”。高霞寓原本还是右羽林大将军,属于禁军大将军,本是被寄以厚望,可见淮西军的战斗力还是较强的。高霞寓的惨败,袁滋的无能,增长了淮西军对唐州方向的轻敌。如果李愬一上台锐意革新,积极备战,势必增加吴元济的警觉与重视,因此李愬放出话去,表示自己名位很低,水平有限,只是来安抚的。淮西军因此更加轻敌,为李愬开展工作带来了方便。

李愬雪夜下蔡州,难道只是凭借偷袭的奇谋吗?

二,真刀真枪的干

如果说扮猪吃老虎就是坐在家里,那就真变成猪了。要吃掉老虎,总还是要出击,要行动的。因此,李愬还是要作战的。


李愬雪夜下蔡州,难道只是凭借偷袭的奇谋吗?

首先,巡逻队捉到了淮西军的侦察小将丁士良,通过丁士良,拿下了文城栅守将吴秀琳。又通过吴秀琳,拿下了平定淮西的关键人物李祐,最后通过李祐,抓住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这就是一根瓜蔓上的四级跳。

三,大胆使用降将,善于攻心

李愬能取蔡州,就他本人而言,敢用降将,善于攻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

淮西军勇悍,对唐军杀伤很大,唐军对于抓到的淮西军将领,往往都是要处死的。但是李愬不这样。对于丁士良,李愬在盘问的时候,觉得丁士良是条汉子,就放了他,因此丁士良很感激,告诉李愬,文城栅的守将吴秀琳是吴元济的左臂,要平淮西,先要断其左臂,并献收降吴秀琳之计。

吴秀琳归降李愬,为了让吴秀琳归心,李愬亲自到城下受降,展示了极大的尊重与诚意。

虽然李愬对于文城栅的降将不断示好,展示诚意,但是还是用了很现实的手段,收人质。“悉迁妇女于唐州,入据其城。”,这招还是要的,光示好不行。

吴秀琳投降李愬以后,总要有所表示的,他说出了一个秘密,就是要平定淮西,他自己也没办法,必须要李祐才行。李祐这个人,在唐军的眼里,是个必可杀的人。“

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李愬设套抓住李祐后,为了杜绝下属的口,将李祐解送京城,又密表天子,指出李祐的重要性。最后唐宪宗赦免了李祐。这还不算,李愬还将李祐视为心腹,“乃署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或与之同宿”,“时唐、随牙队三千人,号六院兵马,皆山南东道之精锐也。愬又以祐为六院兵马使。”,将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李祐。李愬的胆子是很大的。

我一直在想,李愬是凭什么相信敌人的心腹能为自己所用,并且敢将身家性命交给李祐?除了展示诚意和信任之外,一定还要有别的,现实的东西。后来看到淮西战后的处理:

以唐、随兵马使李祐为神武将军,知军事。

这就是答案。最现实的诱惑。神武将军,皇帝禁军的统兵官(仅次于神武大将军)。李祐这个降将,是淮西战后最大的赢家之一了。

据说李愬夜里独自与李祐探讨平淮方案,部下担心其安全,在营帐外偷听,听到的却是李祐感泣的声音。李愬对李祐一定许诺了很多,超出其期望,才让李祐感动的哭了。

李愬雪夜下蔡州,难道只是凭借偷袭的奇谋吗?

四,蔡州外围的战役

在奔袭蔡州之前,李愬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他申请了朝廷增兵,并且训练了一支三千人的特种部队,号称“突将”。此外,李愬在对敌人的中枢发动攻击前,进行了外围的战役,先探清敌情,并且削弱敌人。 但他故意留下大一点的城池,如朗山、吴房,分散敌人的兵力防守。


李愬雪夜下蔡州,难道只是凭借偷袭的奇谋吗?

蓝色标线为李愬的外围战役

五,雪夜下蔡州

最后的掏心战术出来了。李愬在风雪之夜,出奇兵从文城栅奔袭吴元济的老巢蔡州城。李愬带了九千人,分三拔,每拔三千人,以李祐带三千人为前锋,自己带三千人为中军,另有三千人在后面接应。先攻下张柴村,这个村镇应该唐军比较熟悉,经常提到,与淮西军在这一带接战较多,但是再往后走,就都是陌生的了。李愬带九千人孤军深入,其实士兵是很怕的,但是李愬心里有底,最后果然一举攻下了蔡州城。

李愬雪夜下蔡州,难道只是凭借偷袭的奇谋吗?

结论:李愬雪夜下蔡州,以奇袭一举破敌。但是这种奇袭,实际上是大量战斗与准备工作以后的最后一举,决不是一上来就急吼吼敢孤军深入,直捣老巢的。在我看来,李愬至少做了三个准备工作,一是示弱,尽量麻痹敌人;二是大胆用降,善于攻心,这个真是很难,没有一定的气度做不到;三是进行了大量的外围的中小战斗,既摸清了敌人,又削弱了敌人。最后才是上主菜,掏心战术。李愬本人在战争布局,战场指挥上面,都体现了名将的风采,值得后人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