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宝妈疯狂吐槽自己孩子双重人格!这是怎么回事?

世界上只有两种孩子:一种是别人家的乖孩子,一种自己家的熊孩子!

一位受尽熊孩子“摧残”的3岁宝妈在群里疯狂吐槽自家熊孩子,这时有一位宝妈默默地说了句:我情愿孩子一直是熊孩子!也不希望她人前人后两个样子!

这话一出,群里瞬间炸锅了,嗯?人前人后?小小孩子这么深心机?怎么回事?宝妈你快说呀!

2岁宝妈疯狂吐槽自己孩子双重人格!这是怎么回事?


这位宝妈说:我家孩子树树今年两岁半,在家里的时候特别闹腾,成天上蹿下跳,做饭捣乱,洗衣服捣乱,他爸工作也捣乱,缠着我们陪他玩,陪他玩得时候又觉得我们很烦,让我们走开,吃饭不好好吃,每天闹到半夜才睡…但是!如果家里有客人来他像变了个人一样!异常的乖!主动做家务,不吵不闹乖乖吃饭睡觉!还要撒谎说他平常在家里也是这样!搞得外人都羡慕我有个乖孩子,但客人前脚刚出家门他后脚就开始闹腾!我真的觉得这孩子双重人格!

2岁宝妈疯狂吐槽自己孩子双重人格!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群里还有不少宝妈孩子跟她差不多情况,也是在外“乖孩子”在家“磨人精”,她们都想知道有没有办法让孩子不要“人前人后两个样”呢?

有的,先分析再引导,人前人后不一样是很典型的缺爱。

原来树树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夫妻两晚上到家也就两三小时陪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应付式陪伴,碰到工作不顺心或太累还会大声呵斥为什么孩子不乖,别人家的孩子都很懂事…


这就是根源问题,孩子缺少陪伴,只能通过不停的闹腾博得家长一些关注和陪伴,好不容易得到了陪伴却是应付式陪伴,导致孩子心里失落才说很烦让家长走开,在外人面前表现的异常好也是因为希望通过外人告诉家长:我其实也可以很乖,你们怎么就看不到呢?怎么就不能多陪陪我呢?

2岁宝妈疯狂吐槽自己孩子双重人格!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很多家长犯了一个通病:跟孩子待在一起就算是陪孩子了。这种应付式陪伴越多只让孩子从心底产生逆反心理,他们每个动作都在诉说着:反正你们也没时间陪我玩,我想怎样就怎样!

和人前人后两个样的还有一种孩子:在外捣蛋鬼,在家乖孩子,看似相反,都属于缺爱类型,为了获得家长的陪伴和关注,拼命的做好每件事,成绩好性格好,在《少年的你》当中魏莱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妈妈不敢相信孩子会去欺负别人,因为孩子在她眼中都是非常乖的,成绩也好,性格温柔,是不可能会欺负同学的,到后来魏莱去求陈念不要告诉家人我们才知道,原来魏莱非常缺爱,她爸爸对她要求极高,如果做不到就采用冷暴力,一年都不跟她说话,所以她太想做好了,在家情绪一直被压抑着,只能在外宣泄。

2岁宝妈疯狂吐槽自己孩子双重人格!这是怎么回事?

分析了根源问题之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杜绝应付式陪伴

平时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和尊重。同时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认识新朋友,不要给孩子设置太多条条框框,只要孩子安全和健康得到保证,让孩子多一些释放。


不可用棍棒教育


在孩子不听话时不可使用棍棒教育或冷暴力,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合理表达情绪,比如孩子不肯好好吃饭在哭闹,应该耐心的询问:“为什么不肯吃饭呢?是妈妈做的菜不好吃还是你现在不饿呢?可以告诉妈妈吗?你不吃饭妈妈很心疼呢”。待孩子说出不肯吃饭的原因,再告诉孩子哭闹是会让别人感到难过的:“原来是你不喜欢吃青菜呀?那下次妈妈换个做法做给你吃好不好,

你这样哭闹会让妈妈伤心的,妈妈会认为你不喜欢吃妈妈做的菜,下次直接告诉妈妈,你喜欢水煮青菜还是炒青菜好不好?”

2岁宝妈疯狂吐槽自己孩子双重人格!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大多数吃软不吃硬的,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最好柔和一点,而不是用命令的口吻,冷漠的语气,或者恐吓的语气教育孩子。

只有高质量陪伴与尊重式沟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重视他,愿意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遇到孩子教育问题时,家长们第一个应该反省的是自身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孩子。愿家长们做孩子的榜样,教出优秀好孩子!

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你家的是熊孩子还是乖孩子?

都做过什么“蠢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