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曾给“中国”取了一个名字,到现在已2千多年,大家仍在用

秦始皇的故事家喻户晓,其统一天下结束诸侯百年的纷争,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数十年便灭亡了。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十年他做了其他帝王百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开创郡县制等等无一不是利在千秋的功劳。称为“千古一帝”毫不为过,甚至我们今天的很多制度都是在秦始皇开创的制度上加以延伸的。不得不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时代人物,

秦始皇曾给“中国”取了一个名字,到现在已2千多年,大家仍在用

正是由于他的杰出贡献,才把中国推向大统一时代,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在位期间,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为中国的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上,统一文字,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不管你之前是哪个国家的,讲的什么语音,在统一文字后都可以进行交流;经济上,在全国推行度同制和改币制,有效地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还有一点就是地方机构的改革,废除之前的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一直沿用至今。

秦始皇曾给“中国”取了一个名字,到现在已2千多年,大家仍在用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而这个中华二字,其实就是源于秦始皇。秦始皇在当年完成统一大业后,车同轨,书同文,自觉功盖三皇五帝,就自命为皇帝,对于他统治下的秦国,则是成为中华。在古代时候,华夏子民往往都是建都于黄河南北之地,因其在四方之中,以此被称为中国,也称中原。区分于南北的少数民族,中原的民族称为华夏族。

秦始皇曾给“中国”取了一个名字,到现在已2千多年,大家仍在用

中华在当时依然只是中原一带地区,也正是如此在我国的区域划分中,也就有了以华字开头的,华中,华南等地区的称谓,所以在当时中华地区还是存在很高的局域性。历史进展到汉朝和两晋时期,中华才被广泛的用作国家名称,当时两个朝代都是不断的和南蛮北夷抗争,确定自己中原霸主的身份,知乎逐渐收复当时的塞外异族,疆土面积不断的扩大,疆土不再局限于中原地区,中华二字也就成为了中原以及收复土地的统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