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前他淡定的吩咐兒子:關門謝客,我要把這身舊物件歸還天地


臨終前他淡定的吩咐兒子:關門謝客,我要把這身舊物件歸還天地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考察一個人的境界如何,臨死之前的表現,是一個重要的觀察節點。

有的人依依不捨,有的人驚慌失措,有的人不甘心,有的人則泰然處之。

南宋大理學家蔡元定是個了不起的漢子,他在臨死之前幾天,很淡定的吩咐兒子:

可謝客,吾欲安靜,以還造化舊物。

意思說的很明白,可以關門謝客了,我想要安靜一下,把我這身舊皮囊歸還到天地之間!

這是多麼灑脫的境界。

蔡元定這個人非常的博學,典籍記載他於書無所不讀,於事無所不究。當年大哲學家朱熹名滿天下,蔡元定慕名來訪,執弟子禮。可是在一番學問上面的對答試探之後,朱熹大為驚訝:

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列。

朱熹把他看做自己的知己老友,不願意將其視為弟子。欣賞之情溢於言表。隨後朱熹和蔡元定對榻講論諸經,兩個人經常切磋學問到深夜。

人如果遇到了真正的知己,聊上一天,話都說不完。

這種經歷讀者諸君有過麼。鐵錘很幸運,遇到過幾位知音,當年那種談笑風生,心領神會的默契,至今讓我難忘。

此後朱熹就把蔡元定視為自己學問上面的代言人,如果外地有學子前來找朱熹討教學問文章,朱熹一定讓他們先跟蔡元定去談。乃至於一些非常偏門的冷門古籍,別人搞不定的,找到蔡元定也能輕鬆的說出一個子午卯酉。朱熹對他的評價是:

人讀易書難,季通讀難書易。

一般人讀普通書都覺得難,蔡元定(字季通)讀難懂的書也很容易。

後來朱熹收到所謂“偽學之禁”牽連,一波弟子全部跟著被貶,蔡元定也被貶到舂陵做官。在給蔡元定準備的送別宴上,有的人為他抱不平,有的人搖頭嘆息,甚至還有人傷心落淚。

朱熹是一個注意別人心性的人,在這個人生遭受打擊的時刻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修為,朱熹注意到這個蔡元定神態自若,就和隨便出趟門一樣的自然而然。最後朱熹慨嘆說:

友朋相愛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謂兩得矣。

蔡元定來到了舂陵後,因為他學問之名早已遠揚至此,當地很多的讀書人聞名前來請教學問。按照常理說,你是一個被貶的官員,被貶官的原因還是因為“偽學”之禁,應該少和外人交往,明哲保身才對。

可是這個蔡元定不一樣,他對家人講,人家遠道而來求學,我如何忍心把人拒之門外呢?再說了,如果我真的是在劫難逃,你們意外把大門關山,就可以平安無事了麼?

牛人想事情,永遠和我輩凡人不一樣。

去世前三天,蔡元定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就跟兒子說了前面的話。三天之後,撒手人寰。

臨終前他淡定的吩咐兒子:關門謝客,我要把這身舊物件歸還天地

蔡元定是儒家“慎獨”精神的最佳註腳,他曾經告訴自己的後代,

“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朱熹曾用一首詩來評價自己這個得意弟子:

風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年華供轉徙,眼界得清新。

試問西山雨,何如湘水春?

悠然一長嘯,絕妙兩無倫。

蔡元定被認為是“朱門領袖”,也是一位被低估的古代中國大學者。

歷史,未必是公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