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一下这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治?

川蜀小哥


我们来看网友提供的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1圈位置就是常见的月季白粉病了,月季白粉病危害特点是在病部形成白色霉层,这些霉层是白粉病的菌丝体,爆发白粉病以后,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后期直接枯萎掉落,导致月季长势差,开花质量差,来看第二张图片。

上图可以看出1圈位置就是常见的介壳虫,

说明网友的月季算是爆发病虫害了,再来看第三张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网友的月季嫩叶和花苞都爆发了白粉病,1圈位置是白粉病,2圈位置是黑斑病,总体而言,都是属于真菌性病害。

结论很明显,网友的月季是爆发白粉病,介壳虫还有黑斑病,月季爆发病虫害的原因主要是,枝条太密集,枝条空间太挤,月季枝条弱而抗性差,再就是湿度偏大,温度一会高一会低等造成,所以养护月季,枝条空间要足,不能太挤而湿度大,尽量肥水足而增强抗性。

我建议网友这么做:

现在这个样子,首先是要防治病虫害,可以使用阿维菌素,螺螨酯来防治介壳虫,如果量少,可以直接用刷子刷干净介壳虫以后再喷雾,而对于白粉病和黑斑病,可以使用三唑类农药,比如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戊唑醇等来喷雾防治,半个月喷雾一次,3次左右就可以解决。

你们觉得呢?


植物草虫


大家好,我是阿勇,很高兴回答您的的问题,那是白粉病:月季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危害月季、蔷薇科植物等花卉,5月中下旬初次侵染,6、7月份蔓延。受害后,叶面、嫩梢上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白粉病是月季的一种常见病害,能危害蔷薇属多种植物。该病的发生可引起病叶卷曲、枯焦,嫩梢可枯死,花不能开放或花姿不整,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白粉病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嫩叶感病后,叶片皱缩、卷曲呈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老叶感病后,叶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褪绿的黄斑,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叶背病斑处有白色状物,严重受害时,叶片枯萎脱落。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花蕾受侵染后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受害部位的表面布满白色粉层,这是白粉病的典型特征。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分生孢子梗短,直立,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桶形,5至10个串生,主要以菌丝在感病植株的休眠芽内越冬,次年春天芽一展开便布满白粉,这些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危害。病原为真菌类,发病后无臭味,白粉是其明显病征。 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肥时易发该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花盆土壤过干等,使寄主细胞膨压降低,都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而有利于病害的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土壤湿及时浇水;合理施肥,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保持健壮的植株,本身就抗御了自然界栽培技术杂菌的侵袭。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室内盆栽月季,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冬季要控制室内温湿,夜间要注意通气。秋末冬初移入温室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病叶、病梢立即剪除并烧毁,以免带入室内传播蔓延。 2.药剂防治:白粉病为月季常见病,所以要特别注意苗木病虫害的预防和管理,大小苗木栽之前应根据温室、土壤的实际情况做好杀菌、杀虫的消毒工作 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至4度石硫合剂,可消灭在芽鳞内的越冬病菌;春季生长期交替使用500-800倍的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托布津各一次(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也行),发病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1000至1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三唑酮、国光英纳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至25天,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暗灰色,干缩并消失。黄梅与秋雨期是发病高峰,夏季湿热多雨发病也很强烈,在此期间,施药间隔要缩短。喷药注意:一般上午8点-10点,下午4点-7点,晴天无风喷洒为佳。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