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兒跟小寶兒打架,應該幫誰?

bree媽咪


對於大小寶打架,父母唯一應該做的就是教育雙方,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打架,無論誰對誰錯。

先動手的一方不對,回手的一方也不對,他們是親人,不是陌生人,更不是仇人,任何情況下都絕對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

在瞭解事情的真相後,遵循以上總原則,先批評理虧的一方,再批評另一方,爭取他們相互致歉,握手言和。

誰是誰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從小要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是親兄弟(姐妹),是世界上最親的平輩。

這樣的問題上,父母常犯的錯誤還有習慣讓大寶讓小寶。

甚至是不問是非對錯。

甚至還認為大寶應該更懂事,所以要無條件讓小寶。

謙讓,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加上年齡為條件以後,就變質了。

大寶也是孩子,心智也沒成熟,本來就可能感覺小寶的到來讓父母的關心分了出去,如果父母還把謙讓加上年齡為條件,對大寶太不公平。

大寶是應該更懂事,但這樣的懂事不應該是以剝奪一個還是孩子的基本權益為代價,這樣的代價太大,結果只是能大寶更不懂事、更迷茫、更無所適從。

還是以上的總原則,他們是世界上最親的平輩,謙讓不僅適用於大寶對小寶,也適用於小寶對大寶。

大寶要讓小寶這樣的錯誤觀念,是我們父母灌輸的,我們父母為什麼不是從小就讓他們相互謙讓呢?只要父母不灌輸錯誤的觀眾觀念,小寶不會感覺不公平。

在一個家庭裡,最重要的不是是非對錯,而是相互理解和支持!

END



中和老爸


不偏不倚。對事不對人。我家就是我媽媽,從來不會因為我想讓我姐姐讓讓著我。每次犯錯本來我姐姐很生氣,是看到媽媽要打我姐姐總是會護著我,到現在我們姐妹的關係都很好,家裡的良性循環就是爸爸媽媽愛老大。老大和爸爸媽媽愛老二。


育兒共享師


小孩子打架,大人可以適當的引導一下。

如果是大寶錯了,可以跟大寶說說錯在哪裡,小孩子雖說似懂非懂,但還是講理的,可以跟他說讓他好好保護弟弟之類的話。

如果是小寶錯了,總喜歡搶大寶的東西,這個時候及時製作,告訴他不可以搶哥哥的東西,告訴他們兩個他們是世界最親密的關係。

兩個孩子打架,無非小寶搶大寶東西,大寶為維護自己的東西,而去打小寶。

我們家一男一女兩寶寶,也經常打架或者吵架,我會跟他們講,爸爸媽媽都會老,老了之後你們就是這個世界上彼此最親的人,不能為一點小事情就去爭吵,跟親人吵架,誰輸誰贏無所謂...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謝謝!


叫我番茄炒蛋


告訴他們,誰打輸了誰就做家務


1581080600


家有兩寶,由於小寶才26個月,所以打架還不至於,但是爭吵、動手和小摩擦不斷,經常和大寶說,你要讓妹妹,次數多了,大寶很不高興,為什麼什麼好的東西都是妹妹的,為什麼我要讓她呢?想想也是大寶7歲多,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如果沒有妹妹,她還是天天撒嬌的,自從有了妹妹以後,被迫一夜長大。所以,後來我們就和她說如果妹妹打她,她可以打回來,但是少,只能打手,不能打其他地方,現在大寶明顯感覺好多了,雖然兩個人還是會有類似的事,但是我覺得不能一味讓大寶讓妹妹,不然她會覺得父母不愛她,影響她的身心健康,與妹妹的相處模式,讓她自己慢慢摸索,父母適當的引導就可以了。


兜兜和萌萌媽


孩子打架是很正常的,特別是兩個孩子年齡差別比較近的更容易打架了。

首先,你要了解打架的原因,不能一味地讓大寶讓小寶,或者一味地指責比較調皮的孩子,這是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這對他們的傷害很大,你也會被認為偏心。我就很不習慣只要孩子一發生爭執,就要大寶讓小寶,好像大寶不讓小寶就有多不懂事似的,最離譜的是有時候大寶比小寶大不了幾分鐘,就什麼都要讓著小寶。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喜歡的東西要讓給別人我們自己都不開心,憑什麼要求孩子呢?

其次,發生打架之類的事件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急著去評判誰對誰錯,應該耐心的坐下來聽事情的經過,有時候小孩子只是為了一點點的小事情吵鬧,過一會又和好了,我們大人的加入只會讓矛盾升級。

所以,對於一些吵鬧不要理會的太多,一定要分出個勝負,我們大人在他們發生矛盾時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才不會傷害到孩子。


小薇0310


新婚後不久就有禧了,老公高興,婆婆高興,公公也高興,自己的媽媽也高興。所有的孃家親戚,夫家親戚碰見時都由衷地祝福,那是頭一胎有孕啊!老公在下班回家時候,終會到超市轉一下,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就買回來,給孕婦老婆備著些。婆婆每日三餐精心搭配菜餚,問長問短,只恐怕不適媳婦的胃口,影響肚裡的長孫胎兒正常成長。媽媽常常來探望的,時不時地用眼瞟膘,看女兒出的懷有多大了,估計著大外孫的小身材該有多高了。

十月懷胎一朝要分娩了,在老公、婆婆、媽媽手忙腳亂地拿上備用的東西;寶寶出生穿的衣物、尿片…,孕女的換身衣服、備吃的…,向預約好的婦產醫院送去。生小孩,第一胎的陣痛是比較幸苦難熬的。老公、婆婆、媽媽,儘管是輕腳輕手地、穿梭似地前來慰問,來探探動靜,怎奈寶寶不肯出來臨盆。這樣地勞師動眾了一日二夜,在護士長的幫助下,寶寶終於降臨到這個溫暖的世界上。寶寶是他的小名,他是爸媽的心肝,奶奶爺爺的傳代長孫。從此,寶寶受到千般的護,萬般的愛。呀呀學語了,滿跚地會開步走路了,始終都沒離開過大人們的臂彎和注視中,含在口中怕化了,捏在手中怕飛了。不知不覺,媽媽又懷上了,從復著生寶寶時候的一切程序,境然又出生了一個小寶,從此寶寶改小名叫成大寶了。小寶斷奶後由外婆帶去看養,但是每個星期在媽媽的休息日,再由外婆一起相伴著到自己家去,和大寶哥哥還有奶奶相聚會合。

歲月苒苒,大寶和小寶日漸長大了,常常為了搶玩具吵鬧不休。今天又為了一隻狗熊玩具爭奪著,大寶攔腰抱著狗熊不放,小寶拉著狗熊的一隻,也腳拉著不放,外婆說:“大寶乖,你是哥哥,就讓給弟弟吧!”奶奶說:“大寶每天要抱這隻狗熊午睡才香的,家裡玩具那麼多,小寶另選一樣玩吧!”可是,小寶與大寶各不相讓,小寶力小拉不住狗熊,滑脫了手,一屁股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

媽媽從房間出來了,說“小寶,狗熊只布做的,隔壁阿姨家的小狗狗會吃餅乾,你拿上這包餅乾,去喂小狗狗吧!”小寶破涕為笑,拿媽媽給他餵狗狗去的餅乾,高高興地跟著媽媽去喂小狗狗了。


c志芬


誰都不幫,讓他倆打,打完之後,讓輸的那個哭完,等一切平復下來,問為什麼打架,就事論事,做錯的批評,做對的表揚。

打架這個事得單說。打架能不能解決問題你得讓他們自己體會。只要別拿工具,只要兩方力量不懸殊,小孩子打架沒什麼的,大人別摻和太多。打的多了,慢慢他們自己會商量著來,也許會坑蒙拐騙對方。孩子會自己長大,學精。

真正傷害孩子的是大人在處理打架問題時的偏心,不公正。


今天要比昨天更努力


誰對幫誰,不能一味的讓大的讓著小的,這樣不利於大的身心健康。


鄰居家的小屁孩


幫打贏的,輸的才會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