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努力討好別人的樣子,太狼狽了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叫做“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


截止目前,這個話題共有1200多個回答,超過6萬的關注,以及550多萬的閱讀。


可想而知,這個問題存在一定的普遍性。


你努力討好別人的樣子,太狼狽了


其中有幾條這樣的回答:“我是一個討好者。我討好別人是怕對方對我不滿意。我害怕對方生氣,他人生氣會喚起我對被拋棄的恐懼感。”


“太痛苦了,永遠沒有快樂的感覺, 好像一直為別人活著。”


要知道,如果總是考慮別人的感受,那就只能犧牲自己的感受。


《人間失格》裡太宰治說:“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我們難以避免地被他人的目光綁架,漸漸習慣於迎合別人的期待。如果不顧一切地討好別人,就是在委屈自己。


無論是在哪一種人際關係裡,如果其中只剩下討好,那絕對是畸形的。


不妨反問一下自己:人生是自己的,為什麼要活成別人所期望的模樣?


01

關於生活


你努力討好別人的樣子,太狼狽了


何似:一味地討好別人,並不能換來自己期待的結果。為自己而活,才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你努力討好別人的樣子,太狼狽了


何似:想起一位父親對自己的女兒說:“不必理會那些告訴你要結婚的人,因為他們只是說說而已。”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都應該由我們自己決定,畢竟別人常常只是“說說而已”。


你努力討好別人的樣子,太狼狽了


何似:當自己埋頭苦幹尋找六便士,而感覺疲倦的時候,可以暫時抬起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02

關於成長


你努力討好別人的樣子,太狼狽了


何似: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841:原生家庭》裡談到:原生家庭無論好壞,都不會禁錮我們一輩子,侷限我們人生的,只會是我們自己。畢竟,原生家庭只是一種因素,並不是所有因素。


完全屬於自己的內心深處的本我,才是決定我們一生中最為關鍵的因素,而不是原生家庭。


你努力討好別人的樣子,太狼狽了

何似: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98:羊群效應》告訴我們:羊群效應是一種本能,下意識的行為,執行起來很容易,心理負擔也比較小。而獨立思考不從眾,卻相對難,需要勇氣。


但正如毛姆說的那樣:“就算有五萬人主張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我們要意識到,自己的決定不應該建立在“其他人怎麼做”的基礎之上,儘可能要基於客觀事實、先前的經驗及自己的判斷,三思之後再下決定。


你努力討好別人的樣子,太狼狽了


何似:著名撐杆跳運動員伊辛巴耶娃在比賽過程中,常常習慣性地在起跳前用毯子矇頭,坐在場邊靜靜地思索片刻。拿破崙說:“想象力統治世界。”戰勝自己的思想,有時候比戰勝敵人更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