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過了,那顆歷盡滄桑吊死過崇禎帝的槐樹,如今怎麼樣了?

崇禎帝在李自成的部隊打進北京後,自知大勢已去,他又不肯受辱,於是殺死身邊的妃嬪,又殺死親生女兒,並逼迫張皇后自縊,之後他帶著幾十個太監想突圍出城,但沒有成功。絕望之中,他只得帶著寵信的太監王承恩匆匆忙忙逃到煤山,因為走得急慌,以至於跑丟了一隻鞋子,他找到一棵歪脖子槐樹,搭上早就準備好的一條白綾,就在那棵樹上自縊而亡。

300多年過了,那顆歷盡滄桑吊死過崇禎帝的槐樹,如今怎麼樣了?

平心而論,崇禎不是個昏君,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好皇上,他非常勤政,也非常節儉。但是他不幸生在了明朝末年,朝廷弊政積累多年,他繼承的可以說是一個爛攤子。崇禎也做了很多改革,試圖把明朝帶上正軌,比如他對禍害朝政的宦官進行了打擊。

但是大明朝積重難返,他的改革收效甚微。特別是他的運氣實在太差,出現了全國性的水旱瘟疫,很多地方莊稼顆粒無收,而地方官還強徵賦稅,造成各地出現民亂和起義,李自成可以說就是這種情況下的產物。再加上關外的後金已經崛起,對大明朝虎視眈眈。當時的形勢真是內憂外患,岌岌可危。

300多年過了,那顆歷盡滄桑吊死過崇禎帝的槐樹,如今怎麼樣了?

其實,崇禎畢竟算得上是一個有骨氣的皇帝,他寧死不降,他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孫,明朝的歷代君王,也有打敗仗的,也有被敵國俘虜的,但是沒有一個投降的,崇禎繼承了他祖先的基因。他把自己的生命交託給那棵歪脖子槐樹,而那棵槐樹也就成了他這個亡國之君的見證者。

300多年過了,那顆歷盡滄桑吊死過崇禎帝的槐樹,如今怎麼樣了?

之後當然是李自成的隊伍殺進了北京,義軍把把崇禎的屍體弄到東華門示眾,示眾之後又把他的棺槨暫時放置在皇宮北面的河邊。是北京的市民不忍心,才把他跟田貴妃合葬。

但是李自成在北京做了很多不得人心的事,他為了籌措軍餉,大肆勒索明朝官員,其手段極其殘忍,很多官員被用刑,造成大量的傷亡。而且一向愛護百姓的義軍轉眼間也變成了強盜,對北京進行大肆洗掠。軍事上,吳三桂跟清軍聯合,打敗了義軍,李自成很快就從北京敗退撤出。清人入駐北京,並開始了清人對中原近三百年的統治。

300多年過了,那顆歷盡滄桑吊死過崇禎帝的槐樹,如今怎麼樣了?

清廷對待崇禎卻是另一種態度。清人以帝王之禮厚葬崇禎,並建了地上陵園,還把崇禎的陵墓取名"思陵",當然清人這麼做是為了籠絡人心,但是這樣做總比義軍的做法更近人情。

至於那棵吊死崇禎的槐樹,清人則給它取名"罪槐",意思是有罪的槐樹,同時還給它繫上鐵鎖鏈。他們把崇禎的死歸罪於一棵槐樹,顯然是為了轉移人們的視線,當然這之中也有籠絡人心的成分。

這棵罪槐在清朝一直存在著,它除了被用來籠絡漢人,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警示清朝皇族,告訴他們要以史為鑑,不要重蹈崇禎的覆轍。

這棵"罪槐"走過了三百多年的歲月,一直活到了"文革"期間。人們都知道"文革"對一切舊的東西都要打爛的,這棵罪槐也難逃劫難,它被剝掉樹皮,不久就死掉了。

如今在那棵罪槐原址,又出現了一棵槐樹,但已經不是那棵吊死崇禎的槐樹了,它是1981年新種的。

300多年過了,那顆歷盡滄桑吊死過崇禎帝的槐樹,如今怎麼樣了?

一棵槐樹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不同時代的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