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加速停產LCD面板:看似“讓”出當下,實則奮力搶奪未來

[釘科技述評]上月末,市場調研機構CINNOResearch發佈報告稱,受疫情影響,三星顯示正在加速關閉LCD產線、轉產OLED的進程,關停計劃或提前至今年第四季度,涉及韓國本土三座大尺寸LCD面板廠,以及蘇州的8.5代線。

CINNOResearch認為,三星顯示提前關廠意味著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將從中韓競爭加快轉向中國大陸一家獨大局面。全球7代以上LCD產線中,中國大陸廠商的產能面積佔比將從2019年的44.8%提高至2020年的53.3%。

三星加速停產LCD面板:看似“讓”出當下,實則奮力搶奪未來

(數據:CINNOResearch)

有類似動作的還有同為韓系企業的LG顯示。早些時候,有消息稱其CEO在今年初的CES期間表示,由於LCD面板價格下跌以及全球供應過剩風險,LGD將於2020年底停止韓國國內LCD電視面板的生產。

在釘科技看來,供應過剩風險,恐怕只是一個直接原因,如果將一段時間以來的相關動作和行業背景聯繫起來看,三星顯示和LG顯示很可能是在主動把這塊市場“讓”出來,而這背後有他們更大的野望。

不妨對三星和LG的相關動作在時間線上做簡單梳理:

從公開消息來看,LG從去年6月份開始減產,並停止了7.5代和8.5代部分LCD面板生產線,旗下的5代、6代、7.5代、8.5代面板廠普遍減產10―20%左右。

三星方面也大幅降低了7代和8.5代LCD面板的生產量,轉向OLED以及QD―QLED面板的生產。

去年10月左右,三星顯示曾表示將在設備和研發方面投資超過13萬億韓元升級生產線,升級的目的應該是為轉產,因為當時其判斷由於全球市場對智能手機和電視的需求疲軟,面板供應會過剩。被認為過剩的,應該是LCD面板,因為它們被應用得更廣泛。

去年末,三星、LG相繼表示將放棄LCD面板的生產,未來將釋放出的LCD顯示面板訂單交給中國企業。在相近的時間,有日本媒體報道稱,顯示屏大廠松下宣佈退出液晶面板業務,於2021年終止生產。

而在三星和LG將釋放LCD面板訂單的中國大陸,液晶電視的價格戰彼時正愈演愈烈,完全沒有會休止的跡象。

釘科技認為,將以上所有事實做串聯,三星和LG做出停產LCD面板的選擇,就有很大的概率是因為:

一方面,他們在終端層面無意參與到中國品牌的價格戰中,而價格戰持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席捲更廣泛的市場,單純在價格比拼上,三星和LG並不具備優勢,不如在其他賽道(比如追求高溢價)上平穩運行。

另一方面,在品牌自身追求“高價值”的慣性下,如果中國廠商能夠填補需求的空白,三星們去投入收入更可觀的OLED和QLED,即便未來其終端產品仍需要LCD面板,從中國廠商手中獲取,在整體的投入產出比上也是划算的。

從上游層面來看,OLED、QLED等顯示技術的較量還沒有結果,但都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候選者,三星、LG等廠商放棄、減產LCD面板,是試圖在新興技術方面加大研發、生產力度。如果國內廠商依賴“轉單”,精力難免被分散,在新技術研發和投入上就難免有犧牲,這將加劇國內廠商與三星、LG等廠商之間的技術差距。

在技術方面佔據主動,三星和LG也就能進一步在盈利能力上把握優勢,同時持續樹立自身在技術和品牌層面更高的形象。

從終端層面來看,液晶產品雖然仍是市場主流,但除極少數品牌能夠推出帶給消費者新意的產品之外,多數品牌的產品在激發消費熱情方面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三星和LG的品牌印象已經比較穩固,在廣泛的市場中也能夠得到信任,當他們的產品風向完全轉向QLED、OLED等,消費選擇也難免會隨之變化,他們與國產品牌突然拉開較大差距的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

綜上,釘科技認為,三星們看似是“讓”出了當下,其實是在用更大的力度搶奪未來。

那麼,在填補面板市場空缺,階段性實現收益提升的同時,國內的上游廠商需要在技術積累上做出平衡。

對於終端廠商而言,則必須要明白,單純的價格戰,不考慮技術和創新的低價比拼,並不能讓自身發展持久向好,反而會消解國內電視產業的價值,在那樣的情況下,當現在市場表現並不算良好的外資品牌發起“反撲”,很多國產品牌恐怕會無力招架。(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釘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