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蜗居》,我泣不成声

想起当时豆瓣排名第一的影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消失了。还好互联网有存档。


以下皆为原文转载:

再看《蜗居》,我泣不成声


如何将高贵、忠诚的价值理念给予下一代?
 一、女孩要富养,性格才能高贵。
  女孩要富养,性格才能高贵,这是一条硬道理,郭妈妈明白这个理。但她不明白,富养有时和钱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在于你是否给予你的女儿足够的关注。女孩在成长时是要比男孩精细很多的,如果你不能令她感到受宠,她很容易敏感自卑,潜伏下自轻自贱的性格。
  海藻是超生的产物,是差点被抛弃的孩子,连名字都是随便起的。这是事实,但他们千不该万不该让海藻知道这件事,或许他们省吃俭用时曾经随口抱怨过他们不该多生一个女儿,就像《金婚》里的佟多多那样--当多多知道自己名字的由来,母亲曾经庆幸自己的诞生令家里多了一个月粮票时,她选择了自弃,当了很长时间的女混混。


再看《蜗居》,我泣不成声


  海藻的性格不像多多那样硬朗,她软弱,毫无主见(在她没有靠山的情况下),于是她唯姐姐马首是瞻,差不多把自己当成姐姐的附属。她爱姐姐的心我很感动,但她失去理智地为此牺牲人格与前途,并长期以此作为心理依据与借口,继续当二奶以满足自己的虚荣,我无法认同。
  有人说海藻单纯,我没看出来。首先从外表说起,这个演员选择得很好,因为她不符合许多人对二奶的想象:要么是貌似天真清丽的洛丽塔,装纯极富技巧,通身年轻的女孩气;要么是性感魅惑的狐狸精,说话慵懒、城府极深,月色都掩不住的女人味。
  海藻只能算清秀端庄,并没有什么极强大的特质,如果有,那就是温柔加上傻气。其实这才是许多二奶的真正模样,本人不巧生活中见过二位这样的女性,她们和海藻一样,不清纯不性感,就是淑女,说话永远柔声细气。真应了亦舒女士的话:人尽可夫的女人,都挂着一个淑女的招牌。男人想找二奶,要的就是这种型,家里的黄脸婆唠叨,装纯或性感他们这把年纪未必招架得了,柔顺傻冒好使得很,必要时也更好甩一些。所以,她们其实并不似自己想象中那般风情万种,只是更容易占便宜而已。


再看《蜗居》,我泣不成声


  至于性格,一开始就没看出她纯。人们往往把聪明和心机混淆,把纯真和愚笨等同。不如我们用《红楼梦》里琏二爷屋里的三个女人作比较,一看便知:王熙凤聪明、有心机;平儿聪明,但纯真没心机,她只会迂回地保护自己,适当地保护他人,从不损人利己;尤二姐则有心机,但是愚笨,别人眼看要打上门,她还在玩小盘算,以为自己快赢了。海藻就是尤二姐,连命运都差不多,孩子都被原配打挂了,还好留了条小命。


  当她对着店里的冰淇淋垂涎三尺,挣扎于心;当她对着普通的家常菜拔来拔去找好吃的部分,我就想这姑娘迟早得完--女孩是不能嘴馋的。一个女孩如果童年时总惦记别人家的盘子和糖盒,少年时总变着法的要挟或央求同学请她吃饭吃零嘴,没几个家长知道了不会怒火中烧的。吃东西是最基本的欲望,撑得挺饱的也不饿,却还要在这样的事上挣扎烦恼,或者受人恩惠,那么其他方面的欲望估计也不低。难怪她会为了买些高档时装费那么多时间和心思;难怪她后来跟着宋思明吃点好的就那么兴奋,拿着现金享受服装店小姐惊讶的表情。这哪还有个淡定自然的姑娘该有的样子?


再看《蜗居》,我泣不成声

 欲望有时会成为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但海藻没有动力,这和她的能力有关,纵然这样她就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可一旦利益当前,她就只会半推半就,没有抵抗。甚至之于爱情,她也一样急功近利--谁对我好,我就依赖谁。我看不出她内心对两个男人的爱,她爱护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男友的青春朝气和稳定后方,情人的有求必应和床笫之欢,她两样都要,于是恬不知耻地穿梭于二人之中。情人不跟自己结婚,那么男友一定得追回来;男友走了,那么一定得再去找情人;情人走了,又开始思念男友、故地重游。过渡自然,不见她思考。
  许多人不喜欢婊子立牌坊。以至海藻的每一句台词不是被男友和宋太唾弃,就是被观众啐唾沫。其实,叉着腰说自己是婊子一样得不到尊重,不如装一装让不知底细的人以为自己还是淑女,就像应召女郎硬生生抢去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女性最美好的称呼--“小姐”,她们也配当古典戏剧和小说里的女主角吗,呸!遮羞布而已,全是遮羞布。话赶话被人点到了痛处,不弱弱地挡那么一句半句的,她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世上?
  任何女人,都不该躺上另一个女人的伤口上洋洋得意、逍遥快活,所以二奶当不得。真想当的话,考虑一下你是否有智商、能忍耐、会说话,必要时还要有抗踢打能力……要是你什么都不会,就只会东施效颦学美国老电影里的风流娘儿们发嗲,劝你还是算了。


  二、爱情有时并不高尚,只是某个人想要的某件东西而已。
  这个世界上,最难得到的东西有两件:一是金钱,二是爱情。金钱是必需品,爱情是奢侈品。人们向来看低必需品,而抬高奢侈品。柴米油盐皆是俗,范思哲才叫高雅。喜欢钱的被轻视,爱上爱的被赞美。其实,两样都一样,都是人们想要却不易得到的东西,都是必须取之有道的东西,都是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才能最终得以实现的东西。生意做成了,客户把钱打到账上;爱情有结果了,两人去领结婚证。
  为了金钱或为了爱情,不择手段,放弃道德底线,且妨碍法律,都一样要受到鄙薄,二者没有区别。所以,爱情有时并不高尚,只是某个人想要的某件东西而已。为了这件东西,宋思明欺骗爱人与女儿,用帮助一个年轻女孩来换取对方自愿降低人格做他的二奶,重婚同居,压根就是一个无耻之徒的行径。

再看《蜗居》,我泣不成声


  你们见过一个高尚的人,就只为爱情不择手段的吗?见过吗?一个能为爱情不择手段的人,往往也能为金钱与权力不择手段,宋思明就是一个例证。说到底不就是为了自己想要的某件东西吗?不能因为这东西名叫爱情,那些所作所为就变高尚了。这样的人倒不如一个热爱金钱、合法生财的人,为社会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来得高尚。
  多数女人都是感性的,一听说爱情,就不知所以。只要对方肯对自己好,他是怎样的人可以不在意,流氓、汉奸、贪官、黑社会佬、花花公子都没关系。潜意识里,甚至他对别人越坏越好,尤其是女人,玩弄的女性越多,心里反而越得意。只有这样,方才显得自己魅力无穷,具有铁幕诱惑,人家什么人都不爱,对谁都没感情,就对你柔肠百转。
  当一个功成名就,家有太太,还能挥手招来一片云彩的男人,偏偏就要对海藻霸王硬上弓时,海藻也不过是为了维持自己一贯的淑女形象推了几下,很快就屈服了。她心里没准止不住地兴奋,回家就老寻思着如何成为双面夏娃,怎样才能在另一边表现得更像个吸引男人的情妇,不知她是不是低俗言情小说看多了。
  宋思明是爱海藻的,我不否认。所有包二奶的男人一定程度上都对二奶有些许感情。但是,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这种爱不足以使他放弃原配,不足以使他许以未来。甚至,宋思明还不断破坏海藻的后路与希望。他不会离婚,却不让海藻结婚;他不给名分,却要海藻生育;他可以告诉全世界,他在逢场作戏,玩官场男人的潜规则,却因为海藻随口说的“逢场作戏”而震怒,强迫海藻说爱自己。这一切皆反映了这个可笑男人的龌龊心理。



再看《蜗居》,我泣不成声


  他那一点爱意皆源于他的心胸狭窄与对青春消逝的恐慌。海藻长得像他心中的初恋,一个人偶尔怀念初恋是可以的,其实更多的是怀念当时的自己。可一个男人长期对一个得不到的女人耿耿于心,甚至影响此后的生活,不是心胸狭窄是什么?难怪他还具有封建大男子、处女情节及重男轻女意识。


  宋太说得太对。男人年轻时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有。等什么都有了,却又老了。于是拼命追求年轻姑娘寻欢作乐,简单低俗的贱男直接去夜总会;宋思明这等复杂有才的凤凰男则想要包二奶,他要的是经由物质稳定全局,再通过他的精神力量与假想的青春魅力全面征服一个年轻女人,令她完全属于他,彻头彻尾地深爱自己。以此弥补自己的遗憾,以此显示自己的强大,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每当宋先生拼眉弄眼作死了想要弄出年轻性感有活力的表情时,我都想砸电视。你以为你阳光少年呀?
  所以才总有老男人像宋思明一样,逼着年轻女孩恭维自己,“咦,你怎么能叫我叔叔呢?”“哦,难道我很老吗?再说我生气啦。”“像你这样漂亮的姑娘会不会喜欢我们这种成熟男士呢?”这些类似语言,估计许多姑娘都在不同场合听到,他们不是位高权重,就是黄金万两,同样的是,他们都庸俗下作,不见那个年纪的男人应有的沉稳优雅,应有的尊重女性与后辈。

再看《蜗居》,我泣不成声


  宋思明死得活该,我不认为他是为海藻而死。他那是畏罪,加上家有男丁的希望彻底破灭,于是放手让大车撞自己。就算你认为他爱海藻也爱到骨头里,就是为海藻死的,我也不动心。一个人,是多重身份的结合。在老婆面前,他是老公;在女儿面前,他是爸爸;在百姓面前,他是公仆;在道德和良知面前,他应该是个大写的人,一个真正堂堂正正的男人,这些全做不到。就算他在二奶面前是个好情人,有什么用?
  三、某时,那些无力避免的自私……
  看这部剧最令我难过的,是海萍和苏淳。他们不是坏人,只是普通人,有一点虚荣,有一点无知。当他们埋怨工作还要负担各项人际费时,当他们辛苦地在城市里奋斗时,也会责怪社会的不公,也一定讨厌贪官们。可是,当宋思明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他们时,尽管目的明显,代价是妹妹的前途,他们却无力拒绝,不能避免自己的自私。
  我不忍心责怪他们,高利贷和牢狱之灾对一个普通百姓家庭,都是灭顶之灾,他们只能接受。也许他们会告诉自己说--做小三的不是自己,他们没有让海藻做的,是她自己选择的,自己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


再看《蜗居》,我泣不成声


  但如若他们肯做一个榜样,让海藻明白金钱买不来一个人的尊严,也许海藻不会那么笃定地继续走二奶的路。我想,当宋思明总能替她解决所有的麻烦,使她总能具有优越感地在姐姐面前拍胸脯时,她就更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了。小恩小惠,吃好点喝好点穿好点,海藻都乐不可支,何况“大恩大德”了。
  还是郭妈妈想得明白,作为一个公仆,替老百姓解决困难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可他却利用这一点,引诱年轻女孩,换取寻欢作乐,真算得上坏事做尽,死得其所。


  老百姓的一点实际困难,难道就只能靠一个老太太的搏命和一个年轻姑娘的前途才能解决吗?
  更让我难过的是,尽管海萍经过努力,事业开始成功起步,但开始的线是谁搭的呢?居然还是宋思明这种货色。显然,金钱与权力的影响,已经无孔不入,无法回避。

再看《蜗居》,我泣不成声


  整部剧中,最完美的角色,竟然是美国人马克。他绅士、宽容,无私地帮助女性朋友,没有任何企图。假使宋思明有马克的高尚情操,当他看到一张年轻的,酷似他初恋的稚嫩面孔时,能动一点点恻隐之心,只是无私地帮助她,来使自己内心得到平静与快乐。那么,整个故事就会改写。难道只有在发达国家,才会有马克那样的男人吗?


  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价值理念。我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富裕,但有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将高贵、忠忠诚的价值理念给予下一代。
  那些理念,绝不是成功男人的身边一定要有二奶的潜规则;绝不是为走捷径就可以恬不知耻;绝不是为自身利益可以默认亲人沉沦;绝不是曲意奉迎,四处结交酒肉朋友;绝不是女人只能无奈忍受背叛的伴侣;绝不是小老百姓只有成为茅坑里的石头才能换来栖身之所;绝不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商业利益就可以不尊重女性、不理会民心、陷害忠良、官商勾结、极尽无耻之能事……
  如果这些是转型期的痛苦,那么快点过去吧。给冉冉、婷婷及正雄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真的不希望,长大以后,他们又变成了《蜗居》里的大人。

请将您的看法留在评论区,如果您喜欢我推荐的内容欢迎点赞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