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山上有几怪?

吉林市的龙潭山是一个好去处!

说龙潭山之前,我们还是先讲讲吉林市的四大名山!

松花江在吉林市三环回护绕城而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S形。如果以中心画圆,可形成一个近似的八卦图。江北为阴;江南为阳,构成八卦图的两仪。同时吉林市还有东、西、南、北四座山构成四象:左青龙为东面的龙潭山,右白虎为西面的小白山,前朱雀为南面的朱雀山,北玄武为北面的玄天岭,这“四兽”山也就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顶顶有名的吉林北山,不过是玄天岭的一个峦头而己!

今天我们只说说这座龙潭山,山上有几怪,恐怕一般人也不知道!

第一怪当然是位于半山腰的龙潭了!

龙潭位于山的西北最底洼处,现有石板路可抵潭边。此潭东西长47米,南北宽22米,潭水呈墨绿色。即使盛夏,也寒气逼人。且潭水不盈不溢,不随季节而丰枯。潭中无人能测得其水深度,据称无底,与长白山天池相通,俱可连于大海。潭边有一铁链,一头拴于岸边石柱上,一头垂于潭中。据称铁链捆一神龙于此,也无人敢拉拽此链!潭边立有石碑一方,记录乾隆来龙潭祭拜之事。此潭又为当地人称为“水牢”,具体什么用途,无人能够说清,地方志中亦无明载!

龙潭山上有几怪?


龙潭山上有几怪?

第二怪当然是“旱牢”了!

前面讲的“水牢”,说来也怪,山上确实还有“旱牢”!

距“水牢”200多米的西南方较高处,有一处四壁用石块围砌的圆形大坑,直径10.6米,深3米左右,坑内无水。冬季时可有积雪。目前,坑边有一棵大树的树冠倒于坑内,尚未清理。据称此坑不管雨量大小,从不积水。即使人工蓄水,水也会泄露一空。此坑具体什么作用,没有记载。虽曰“旱牢”,实难困人!

龙潭山上有几怪?


龙潭山上有几怪?

第三怪当属“金兀术”洞了!

龙潭山的西北面有一石洞,目前洞口被用铁栅封锁!据当地人讲,“文革”时有小将们举火入洞,火尽而不知洞深几何!

龙潭山上有几怪?

另据史书记载:“洞口狭窄内部阔而黑,有风声……”。人传说此洞可通乌拉街白花公主点将台的高土台下。当年金之红花公主驻龙潭山城。而自花公主叫驻扎在乌拉街。为方便联系协防,二花之兄金兀术,也就是那个与岳飞对阵的金狗,派兵挖通此洞。

目前,此洞口被景区修理,渣土尽出,草木皆无,已无复古貌!

第四怪当然应推“关东最北第一槐”了。

这棵槐树位于龙潭山龙凤寺门前。

龙潭山上有几怪?

这棵槐树,干径约盏口粗,高约四五米的样子。槐树旁墙上有铭牌,称此槐为“关东最北第一槐”。相传在乾隆年间,龙凤寺的僧人从关内背来了一棵槐树苖栽种于此。民国年间,老槐树逐渐枯死。但在老槐的根部却又长出一株新槐,就是现在存活的这棵第一槐了!

其实槐树是我国常见的地产树种,称之为“国槐”。这槐树,叶片呈小椭圆形,开大米粒大小的黄色花,之后结链条形果实。花及果实均可作染料。以前没有石化染料时,国家于当季收购花果,用于军队军服的染色,即“军绿色”!

龙潭山上有几怪?

国槐在苏鲁及河北都有分布,自然生长。但在关外少见,尤其是明清以前。因为其时关外气候较现在恶劣,气温较现时也低五六度,不适合国槐、洋槐等树种生长!龙凤寺僧人属有心的,能从关内将槐树苗背至吉林龙潭山载种,而且成活了,实属不易!为我们留下一景!

那么这槐树为何在龙潭山龙凤寺门前能存活且冻不死呢?这又涉及龙潭山的另一怪!

龙潭山第五怪:龙凤寺前大树上有寄生植物。

龙潭山上有几怪?

你看那大树上那一窝一窝的东西,初看时还真以为是喜雀窝呢!仔细一瞧不是,是寄生于这些大树上的其他植物!

到过华南的朋可能都注意到,路边的榕树上都有寄生植物,一丛一丛或一堆一堆的,很常见!渐次往北,树上有寄生植物的现象逐渐减少,到苏北,冀鲁一带看不到了!

这说明,寄生植物的出现得满足几个条件,一是要降水丰沛,二是要空气潮湿,三是要气温湿热!

龙潭山上有几怪?

而吉林龙潭山大树上有寄生植物的,也基本上集中在龙凤寺前方这一方山墺中,其他地方没有。其他的山上,如北山,朱雀山等山上也沒有!

这说明什么?很明显,这方山墺四周群峰环抱,中间地形狭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区域小气候:那就是此处夏季降水丰沛,气候湿热。即使秋冬季,由于环峰阻挡住冷空气,此墺中气温及空气湿度也比墺外暖和,空气湿度也较墺外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寄生植物严冬中不至于冻死,干死!

龙潭山上有几怪?

当然这也是上文说的那棵”关东最北第一槐”能够创造地域奇迹的最大原因!你

2012年至2014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龙潭山上的山城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夫馀国的前期都城,包括主城龙潭山山城以及东团山和三道岭子山城构成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

龙潭山上有几怪?


龙潭山上有几怪?

原来这里是王城所在,无怪乎乾隆要来龙潭山呢!

乾隆皇帝于1754年到龙潭山,曾亲笔写下一诗《尼什哈山》:“吉林城东十二里,尼什哈山巍岌峨……“。

尼什哈山”是龙潭山在清朝时候的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