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英1.5萬小留學生,讓我對孩子的成長有了新的看法

國內的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了,國外的疫情卻在不斷蔓延。作為一個媽媽,每次看到滯留英國的那1.5萬小留學生的新聞時,心裡總是有些難過。

滯英1.5萬小留學生,讓我對孩子的成長有了新的看法


在我們這裡,有很多家長在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就把孩子送進了我們這裡的一所寄宿學校。

那是一所民辦學校,從小學到初中,每年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可以考進我們縣裡最好的那所高中。

家長們之所以把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就送進去,是因為什麼呢?因為一年級的時候,比較容易考進去,到了二年級,想要考進去,就有很大的難度了。

我兒子在二升三的時候去參加考試,那是一個怎樣宏大的場面呢?1200個孩子競爭50個名額。

其實在等待結果的時候,我也是喜憂參半的。喜的是那裡的師資力量比他現在讀的學校師資力量要強,孩子在那裡,更有利於他的學習。

滯英1.5萬小留學生,讓我對孩子的成長有了新的看法


憂的是孩子還只有九歲,每天都要上晚自習,自己洗澡洗衣服,自己睡覺,冬天的時候,他感冒了怎麼辦?

在糾結中等來了結果,孩子沒有進入前50的名額。因為他既沒有強大的父母,也沒有從那1200個小朋友裡面脫穎而出的才華。

在這個時候,我才真正明白那些一年級就把孩子送進去的家長們的苦心。

對於他們的高瞻遠屬我真的自嘆不如,從孩子出生上戶口的時候開始,就已經開始籌劃在哪裡上幼兒園,在哪裡上小學,怎樣上初中,怎樣上高中,考怎樣的大學……

看到各位家長步履匆匆,我真的好為我的孩子擔憂,就像某培訓機構的廣告:如果你來,我就培養你的孩子,如果你不來,我就培養你孩子的對手。

說實話,聽別人說起那頭頭是道的育兒經,我的內心是非常焦慮的。

我有的時候甚至會消極地想:一個人生下來就被父母把時間這樣分秒不差的安排好了,等到上完學,馬上又要結婚了,自己又要開始養孩子了,又要進入下一個爭分奪秒的循環了,這樣的人生好累啊!

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這麼辛苦,到底是為了給社會做更多、更大的貢獻?還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日益膨脹的私慾?

每個人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精英,可是,放眼整個世界,精英畢竟是少數的,世界的組成部分,多數還是普通的民眾,難道他們不快樂嗎?我看未必。

看到那些滯留在英國的小留學生,我突然有些感慨。經常會看到一些文章感嘆自己沒有故鄉,沒有根,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社會的精英,農村的孩子往城裡遷,小城市裡的孩子往大城市裡遷,大城市裡的孩子往國外遷……

孩子們從生下來開始,就在不停地趕路,不停地遷徙,其實,孩子們的記憶裡從來就沒有故鄉,也沒有從小到大的玩伴,哪來的根?有的孩子,甚至沒有一所記憶深刻的母校……

滯英1.5萬小留學生,讓我對孩子的成長有了新的看法


也許,我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焦慮,是我多慮了。

假想一下:就算他很用功,運氣也足夠好,大學畢業後,留在大城市,為自己的一席之地努力打拼,每天累得像狗一樣,這樣的人生真的很值得嚮往嗎?

如果他在家鄉上學,將來也是留在家鄉工作,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還有故鄉,還有發小,心中還有一方天地值得他去堅守。難道,這樣的人生就沒有意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