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发布:加快复市 提振消费 促进计划

百姓生活网讯(杜疆 贾元东)4月1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动复工复市、提振消费信心的部署要求,积极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促进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武侯区在成都世外桃源酒店召开武侯区加快复市提振消费工作会。

武侯区发布:加快复市 提振消费 促进计划

长期以来,武侯区企业数量众多、经济活跃,特别是服务业企业数量居五城区之首,民营经济活跃度居全省之首。疫情发生以来,服务业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最广、冲击最大、损失最重。武侯区政府与武侯企业一道,积极迎挑战、抓机遇、促发展,全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武侯区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新增贷款41.72亿元、提供无还本续贷6226.69万元、展期6.97亿元,协助企业延缓缴纳社保费2.54亿元/月,为企业减免各类税收1949余万元,区属国企落实租金减免800余万元。坚持应急解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修订66条产业扶持政策,围绕5G、大数据、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发布机会清单125个,为企业扩大投资、拉动消费提供了广阔空间。武侯企业积极挖掘增长点、发展新业态,积累了“战疫情、促转型”的宝贵经验。截至目前,全区企业复工率达100%,满产率98%左右,餐饮、文创旅游、酒店住宿、百货零售、汽车销售、医疗美容等行业较2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复苏,总体趋势向好。1-2月,我区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3亿元,排名五城区第一,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实现逆势增长,为经济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武侯区发布:加快复市 提振消费 促进计划

武侯区将以建设国际化新型消费城区为牵引,加快恢复实物消费,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大力推动全区消费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重振实物消费。积极策划消费回暖系列活动,促进批发零售、汽车房产等消费尽快恢复。积极构建特色消费场景,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开展新品首发活动。围绕打造全国社区智慧商业服务“新样板”目标,加快建设一站式、小而美、体现人文温度和现代科技的社区智慧商业中心。二是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积极发展“云逛街”“云购物”“云服务”等“非接触消费”,增强消费的便利度和安全性。强化消费场景创新,打造VR视觉体验、产品智能展示平台等技术在餐饮、娱乐等消费行业广泛应用,不断增强消费体验,提升服务品质。 三是特色发展文旅消费。充分发挥我区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加强防控、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策划推出“三国主题游”“芙蓉生态游”“时尚购物游”等旅游主题,构建串联全区25个重要文旅景点的旅游环线。四是着力扩大健康消费。积极把握群众对健康更加重视,对健康消费需求增加的机遇,积极打造“泛华西国际智慧健康产业孵化园”“泛华西国际智慧健康大数据中心”等大健康产业载体;积极发展健康养老、健康管理、精准医疗、医疗美容等消费业态,营造开放共享、创新赋能、安全规范的健康消费环境。

结合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疫情之后消费复苏的需求,武侯计划从现在开始,贯穿全年,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从实体消费、健康消费、文旅消费、新兴消费、绿色消费五大板块,启动实施5个主题,超过20场消费促进活动。4-5月,以“恢复疫后消费、享受美好生活”为主题,举办3场专题活动。目前,天府芙蓉园举办的天府国际灯彩节已经重启点亮。举办武侯区首届“春来•FUN食”文化节暨龙湖金楠天街奔放美食节,提升疫情后消费市场信心,满足消费者餐饮聚会需求。开展武侯区首届汽车联展活动,吸收后疫情汽车消费需求,释放疫情后汽车消费潜力,实现汽车消费早日回暖。6-7月,将以“战胜疫情、畅玩嗨购”为主题,举办3场专题活动。在武侯祠、锦里举办“梦回三国”汉服文化体验活动。会同成都京东 举办“6.18”京东电商购物节,邀请流量担当的网红带货主播进驻,充分释放积压消费潜力。举办武侯区首届阶梯音乐购物节,满足市民游客的视听影音、消费购物需要。8-9月,将以“健康生活、美丽武侯”为主题举办2场专题活动,举办亚洲购物中心合作发展大会,促进消费实体全面合作发展。举办第三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推动大健康消费高质量发展。会同中国女鞋之都,举办2020中国女鞋之都第十四届博览会,面向世界展示精彩纷呈的蜀履文化。10-11月,将以“和谐创新发展、品味时尚轻奢”为主题,举办多场专题活动,深入聚焦新兴消费、绿色消费领域,举办第10届数字娱乐文化周活动。聚焦“双11”电商购物节,举办云购物直播节等活动。12月至明年1月,全面启动“跨年消费狂欢季”主题活动,联动区内商业综合体、特色购物步行街、旅游景区、居民社区等,举办包括“品味新时尚•网红跨年秀”“成都消费、年味武侯”“奇妙之旅、游在武侯”“文化民俗闹武侯”“新春欢乐购”等活动在内的系列促消费活动。

在抗击疫情、应对挑战的特殊时期,武侯政企将携手同心、抢抓机遇,努力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活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共同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