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清明节祭奠已故亲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林雨荷49


一、我们这代人(60后),还是焚香叩头,祭品还是冥币、草纸,插“清明幡”“清明花”。

我们这代人,“清明”祭祀还是比较传统,每年我都带晚辈一同上山祭扫,我认为,“清明”祭扫是一种祭祀文化,要教育下一代不忘根本,不数典忘祖,铭记祖先的荫庇恩泽,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按照我们当地农村风俗,祭祀完以后,还要在宗祠聚餐,整个家族在一起共同缅怀祖先,告诉下一代,我们是从哪里来的,重温家规、家训、家教、家风。不过现在都在餐馆聚餐了,也就吃一顿,其他都省略了。我们当地还是比较传统,清明祭祀费用按丁出钱,也就是男性出钱,以前只能男性上山祭祀,女性不准上祖坟山、不准进祠堂的。祭祀还是烧草纸冥币供奉祭品,现在都是男女同上祖坟山祭祀,我发现很多人用鲜花代替草纸冥币了。去年我上山祭奠,发现一中年妇女在祖坟墓碑前插束菊花,叩拜三个响头就走了。

二、防火责任重于泰山

每年我们当地“清明”节气都有火警,山区公路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严加盘查,严禁携带危险品、违禁品进山,严禁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进山,倡导文明祭祀,安全祭扫,但每年还是有人不等火种完全灭了,就下山了,我每年都发现有山顶杂草烧着的火情,现在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农村只有老人和妇女,而且人不多,一旦发现火警,打火的人都找不到了。每年我们当地都有人因祭祀引发火灾被判刑的案例。因此,大家上山祭扫,一定把火种扑灭再下山,不能让死灰复燃,要有敬畏之心,安全意识。对于今年“清明”祭扫,各地都出台了政策和通告,大家一定要遵从当地规定,不聚餐,不聚集,不浩浩荡荡几百人上山祭祀。现在公墓是禁止燃烧纸、冥币的,也禁止燃放爆竹、鞭炮的。

三、“清明”节气的祭祀,其实有很多方式

我们当地清明祭祀有很多古老方式。现在还流行“遥祭”,就是在家门口焚香祭祀,现在农村青壮年人都外出务工了,老人无法上山祭祀,就在家门口买几刀草纸焚烧祭祀一下。这种祭祀方式在“清明”节气当天上午一进行,不能过午。是为了祭祀找不到坟头,或没有后人的亡灵的。今年如果当地不准上山祭扫,可以在家门口祭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鲜花代替冥币、草纸了,很多人死后采取树葬、海葬、撒骨灰的方式了。

“清明”节不仅仅是祭祀文化,还有饮食文化,在我们当地“清明”节,要吃“清明果”、韭菜鸡蛋羹、“蒸蒸菜”、蒿子粑等。这种饮食习俗最初也来自祭祀文化,可能是祭品,农民带回来重新吃了,避免浪费。现在专门在家做着吃,所谓“清明果”泛指圆形、饼形食物,材料不限,“蒸蒸菜”指蒸粉肉、蒿子拌米粉蒸熟,蒿子粑,就是茼蒿剁碎与面粉、米粉、糯米粉制作成粑。


长江三农


离开老家十几年了。清明即将来到,思想早已作好回家的准备。父母一直在我心里、梦里⋯亲爱的父母你们现在过得好吗?在世时你们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父亲的眉头是紧锁的,没看到过他开怀大笑过。我们共兄妹五个,眼看一天天长大,饭量越来越大。填饱一大家子肚子是个大问题。老大是男孩,一定要上学的,所以在合适年龄上学了。学费吗?父亲很勤劳,种菜瓜卖、养猪、养羊。再穷也要把男丁读到最高学历。当时哥哥考上武汉一中专。当时的年代简直是中了状元一样。父母引以为傲。姐姐到了十几还没上学,跟着大孩子去扫盲班,竟然识了好多字,天天吵着要上学的姐终于插班直接上二年级全日制学校。6年级时要清理18岁以上小学生回乡参加劳动。姐姐哭肿了眼睛还是清退回家。由于她求学心切,后来又上了农中、民中总算有初中文凭。我也10岁了,父母压根就没有让我上学的打算。眼看一起玩的小伙伴都背着书包上学了,羡慕阿。吵着跟着姐姐去报名,学费是欠的。都要自带凳子,否则就站着,我家根本拿不出,同学缺席我就有坐的。书费、学费老师天天催,不交站起来,我反正站着。穿着破衣、不今


顾姐40


清明节我觉得应该属于广西最热闹了,其实原本清明是一个祭奠先祖,缅怀先人的日子,但是一般清明节跟三月初三刚好挨在一起,所以,清明成了我们广西吃喝玩乐的日子,当然了,该扫墓还是要扫的。

清明节我们一般会做五色糯米,分别是红色,紫色,白色,黄色,黑色,现在还出了一个蓝色。先说明一点,这些颜色都是用植物经过热水煮泡出来的,不是色素,非常健康,而且每种颜色味道都不一样,我个人最喜欢黄色和紫色,超级好吃哈。

如果清明那天刚好逢三月初一,那么我们是不去扫墓的,我们会再初二再去,今年就刚好逢初一,所以我们明天才去扫墓。去扫墓还有一个菜似乎是每家每户每年都必备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问过老人,那就是油豆腐炒藠头叶子,很好吃,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个菜。

我们扫墓一般都会去好远的地方,都是葬在很高的山上,以前小的时候最喜欢去扫墓了,可以去爬山,而且是我们家族一大群人几十号人一起去的,非常开心。我们需要扫的墓有好几个,而且都是比较远的,所以扫墓基本需要一天的时间,回到家都可以做晚饭了!

说完清明再说下开头说的三月三哈,可能广西以外的人都不知道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这是我们广西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那天非常热闹,跟清明刚好完全相反。最典型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唱山歌了哈。据说一些保留壮族文化比较完整的偏远地区,以前他们娶妻都是通过唱山歌的方式来选择妻子或者丈夫的,我们家比较靠近城市,以前的不知道,但到我们这一代已经完全没有壮族传统文化的味道了,而且在我上初中那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才出红头文件批准每年三月三是法定假日,所以广西每年都比别的省城多出好几个节假日!

总之啊,现在的清明节没像以前那么沉重了,往生的人就让他们再我们的缅怀中安息,而活着的人应该向前看,该开心还是得开心哒!

最后,希望有机会有时间的朋友来我们广西感受一下三月三哈,一定不虚此行,特别是一定要尝尝我们的五色糯米饭哈,非常好吃!!!


佩琪之早教机器人天使


我老家是农村的,我是按我们的习俗悼念先祖的,每奉清明节前两天早晨给先祖的坟上填土挂纸,以示怀念更表示后继有人。然后在点纸钱,摆果供以示孝敬,更不让先人在阴曹缺钱少吃。不知其它地方是如何祭祀的,有什么好经验介绍一下。


携手同行45


每年清明节当天,在外工作学习的人,尽可能都会回到老家,像我们大家族,都会统一集中在一起,然后由家族最年长的带队一起去已故先人的墓地,先用镰刀锄头铲去坟头杂草,修整一番,然后摆上祭品,点上香烛,族人分别上香祭拜,遥寄相思,小孩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拿裁好的纸钱用石子压在坟前坟后,大人们拿出纸钱点起,这就是说烧钱给另一世界的长辈,一切完毕后,少不了一挂长长的鞭炮🧨!接着又奔向下一个坟地!现在虽然由于国家考虑环境及安全方面的考量,不提畅烧钱和燃放鞭炮等习俗,不管用什么方式方法,只要心存感恩心存牵挂心有寄思,这就足够了!明天就是清明了,一起回到老家,去给已故亲人上上坟吧!





周某看世界


祭奠亲人还是用古老的方式,焚烧纸钱,再买些花,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不管以哪种形式祭祀,都是我们对逝去的亲人的一种怀念和追忆罢了,烧些纸钱,再磕几个头,以示我们对逝去亲人的尊敬。

不过,在焚烧祭祀的时候,千万注意看住火势,不要因祭祀而引起火灾,那就不值当了。

愿逝去的亲人们天堂安好!


秦宝海9


一般平时工作很忙的家庭都是去商店买清明吊,每年只要一到这个季节,各个商店,连街道两旁都有各种各样的清明吊卖,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

有的为了表达对祖先虔诚的敬意,自己在家按照老一辈的做法,不辞辛苦地自己用手在买来的黄表纸上面,用老一辈专门打冥钱的手法亲自动手打,以表示对先祖的敬意。

清明时节祭亲人,千言万语也难报父母恩。插上一注香,捧上一把土。虔诚地拜一拜,喊一声我的先祖,叫一声我的父母。儿孙不孝平常没有时间来看你,再把我的心里话吐一吐



百科小绅


我现在已买好了塑料花,以及供品,衡水市政府已发布通告了,要求清明节文明祭扫,作为市民也要响应政府的号召,摒弃陋习,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老家已打来电话了,说村中大喇叭广播了,不让烧纸钱,我们也要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时代的荒唐


又是一年清明时。

陪母亲返回千里之外的江南老家,于清明节前后祭奠父亲及祖辈,是我每年阳春三月的固定行程。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这个春天,母亲和我不得不暂时放弃回老家的打算,留待日后再做安排,好在老家的亲人会在清明当日去祭奠父亲及祖辈,他们的墓前不至于在这个清明落得冷清。

虽然今年清明不能亲临父亲墓前祭奠,只能望向家乡,遥寄思念,我想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理解我的。在我看来,对于深爱我的父亲来说,我好好的爱护自己,健健康康的活着,就是对他最好的慰藉;我常常在心底怀念他,记着他的生日,记着他的音容笑貌,记着他的点点滴滴,也是对他的祭奠。

鉴于疫情没有散去,近日政府建议大家网上扫墓,我十分赞同。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忍此一时的不便,是为了更久远的未来。待到没有疫情,我们再去看望远方的亲人。


东南飞语


点击关注右上角【3分文说】头条号,每天免费获得关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游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主要的节日,也是春暖花开、外出踏青的美好日子。清明以道,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更是春耕的好时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前后也是最为主要的农耕时刻。



清明节一直以来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一直被人们所记住,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祖日子,往往在这一天,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会自发的组织起来祭祖和感恩。清明祭祖,是中国五千年孝道文化的重大体现,同时也是向以逝亲人表达的思恋和感恩之情。更是向孩子们传颂家族情怀和表达对祖先的一种敬仰和尊敬。



家族祭拜,祭拜先人,表达感恩,体现的是浓浓的血脉情。国家祭典,祭拜的中华民族的始祖和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烈士,表达的是我们的敬意,呈现的是我们的中华民族之情。清明,用一束凄美的鲜花,一壶醇香的美酒,献上一份真诚的敬意,表达一种孝道的传承。



清明回家,为亲人和祖先扫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一,这也是中华孝文化的一大传承和体现,更是一份对孝道文化的诉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面对日益老区的父母,终有一天我们也会面临和父母的离去,清明节则提醒我们,没事多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远远胜过若干年后丰厚的祭品和哀伤的追思。



清明节的内涵是丰富的,对于离去亲人的祭祀也是我们因当提倡文明祭祀,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环保祭祀的方法,与其在亲人逝世后的祭拜,不如身前好好对待他们。一年一度的清明佳节,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躲过一个文明祭祀、节俭、充满感恩的清明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