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升温有序恢复!水产业迎来新的“春天”!

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各大水产企业复工复产,国内市场逐渐恢复,市场交易恢复正常。湖北潜江开通21条小龙虾专线,日交易400吨,消费市场加速升温。

随着中国疫情逐步控制各大海产企业复工复产,国内市场逐渐恢复。

据了解,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市场外,载满鱼、虾产品的大卡车、小货车陆续进出;市场内,戴着口罩的商家、散客们议着价格,喧哗不止……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上海江杨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地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消费市场升温有序恢复!水产业迎来新的“春天”!

“最近商家都复工了,市场交易也恢复正常,饭店、餐厅都陆续开业,生意越来越好。”上海江杨水产品批发市场的一位商家表示。 产销渐旺,政策呵护,水产养殖业正在加快复苏,迎来“春天”。

政策为水产养殖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多措并举促进禽肉水产品扩大生产保障供给的通知》,要求切实解决当前家禽水产业面临的“卖难”、产品积压等问题,加快相关企业复工复产。

地方政策也因地制宜,扶持水产养殖业。

例如,海南省出台水产品采购收储应急补贴方案,3月底之前,对采购收储海南省压塘水产品(罗非鱼成鱼或对虾成虾)100吨以上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每吨补贴1000元。

四川省宣布,全力推进“川鱼险”制度,对水产养殖者投保进行保费补贴。“疫情对水产行业带来一定影响。例如,存塘待售的鱼虾没法流通,但饲料支出成本仍然存在,这无疑对养殖户形成压力。”

一位长期观察水产养殖业的研究员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央和地方政策均有发力。虽然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存在,但水产养殖业的复工势头毫不逊色,一些地方甚至恢复到往年正常的水平。”记者梳理发现,江苏、广西等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复工情况已领先全国。

中国各个行业复工有序,餐饮业逐步开放,对于国际进口市场的需求或将缓慢上升。

截至3月份第1周,广西919家渔业企业复工率达100%;江苏省各类水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复工率为90%左右;浙江舟山27家重点出口水产加工企业的产能释放总体在60%以上。

行业中下游方面,根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提供的相关报告,截至3月份第2周,74家被调研的重点水产品加工企业中,70家已复工,复工率达到94.59%,工人平均到岗率为77.30%。报告显示,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产能正稳步提升也会进一步提升进口一些渔业原材料需求。

截至3月份第2周,已复工70家企业产能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75.43%,其中有32家企业产能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80%以上、27家企业产能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60%以上。

潜江小龙虾恢复交易,消费市场加速升温。

3月28日召开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潜江市市长龚定荣表示,目前已开通21条小龙虾供应专线,日交易量达400吨以上,消费市场正加速升温。

龚定荣说,此次疫情对潜江小龙虾产业造成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销售方面。与往年同期相比,潜江虾苗销量减少了50%,价格下降近50%。成品虾销售方面,往年此时成品虾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受疫情和物流影响,小龙虾以及相关产品很难快速送达全国各地。此外,龙虾的餐饮业也还没有放开。

消费市场升温有序恢复!水产业迎来新的“春天”!

龚定荣介绍,针对上述问题,潜江市搭建了销售平台,依靠龙虾交易中心实行线上线下销售;安排专车专人到田间地头收购小龙虾,再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小龙虾直接销往全国各地。截至目前,潜江已开通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等21条小龙虾供应专线,日交易量400吨以上。

同时,潜江市动员市域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开放冷链仓储资源,推行共享冷库,以代储、短租等方式共享库容,组织资金及时收购鲜活小龙虾入库。

在拓展消费市场方面,龚定荣说,21日举行的“2020年潜江龙虾开捕仪式”标志着潜江龙虾正式上市,逾1亿人(次)通过各类直播平台参与“云捕虾”“云赏虾”“云品虾”,加之该市推进代加工、线上线下配送等一系列经营方式,有效提升了市场消费热情,消费市场正加速升温。

龚定荣还表示,潜江市已经筹措2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和虾稻产业相关企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