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雲南800萬千瓦風電規劃:這是一盤難下的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深度解析云南800万千瓦风电规划:这是一盘难下的棋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從3月10日公佈800萬千瓦風電項目啟動已經過去21天了,雲南風電圈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熱鬧,雲南省能源局大樓裡也迎來越來越多的諮詢人士。800萬千瓦的規劃已經出臺,能源局這次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竟無法獲悉這批項目整體信息,只能陸續從各個開發商那裡獲得不連續的信息。

但熱鬧的背後也透露著一股擔憂,在業內看來,這800萬千瓦風電項目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和隱憂:

隱憂一:區域限制,資源質量有限

資源有限現在已經不是秘密。新項目限於三州(市)一縣,紅河、曲靖和文山以及華寧縣,雲南資源確實不錯,但經過了兩輪開發,資源好的項目(相對早期已經投產)剩餘不多,整體來看要平均達到2019年的2808可利用小時數難度有點大。新上馬的800萬千瓦項目具體有多少能達到2800小時還不得而知。為什麼要談2800小時?因為投資分析下來,沒有2800小時,按現有的投資水平和標杆電價無法實現最低的基本收益率,項目就不具備投資價值。

隱憂二:雲南電價電改導致的不確定性

大家都知道,雲南的風電標杆部分電價已經全部參與電改,2019年標杆部分年度均價0.18元/度左右,平價後,這800萬千瓦是否參與電改競價上網,現在還很難預測。因為早期的863萬千瓦參與了,這800萬千瓦就不參與了,存在著一定的不公平。當然也有聲音指出,平價了就應該不參與競價,但云南的這批風電項目配套電解鋁產業,該產業依託雲南低電價發展。電價的制定及電改合適,項目才有可能具備開發價值,否則都是空談,畢竟央企對利潤的考核現在已經是非常嚴格。筆者很期待最後的定價。

隱憂三:單位造價如何低成本

雲南的風電場建設道路運輸成本高,如果使用3.0MW以上的機型,機艙重量超過100噸,葉片也要70m以上,大家都可以預測運輸成本。最重要的是風機單位造價問題,筆者與設計院交流得出結果:3.X平臺的可研初步對風機價格限定在3300元/kw以內,而3.X平臺的機型使用量總體而言還不是很大,供應鏈體系不是特別完善,短期內大幅降低成本很難。風機降本壓力山大,再加上運輸、吊裝成本高企,新建風電場降本也成為難題。

隱憂四:建設週期短

雲南風電經歷兩起兩落,此次的3年800萬千瓦規劃雖然是一件好事,但對雲南廣大開發商而言,也是一次挑戰。就筆者與雲南幾大電力交流來看,雲南每年開發20-30萬千瓦的能力已觸及天花板,當然不排除為了這批項目傾斜財力物力大幹特幹。但不同於三北的一馬平川,在雲南的高海拔區域平均每年保證260-270萬千瓦的增量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提升風機發電能力、如何降本,對這800萬千瓦項目的風機制造商將是一次大考;而如何提升平價以下的風電場運營管理水平也是一次對運營商精益管理的考驗。儘管這是一盤難下的棋,筆者仍然期待這批項目的方案儘快出臺,對開發企業和主機制造企業來說,重新規劃建設都需要時間,無疑,時間是最寶貴的。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