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快遞來的錦旗

一面快遞來的錦旗

“摯友為財干戈,靈山喜呈玉帛;來時彤雲密佈,去之春光明媚……”近日,蚌山法院訴前調解室收到一件特殊的包裹,打開後發現,竟是一起糾紛中原告與被告冰釋前嫌,共同署名寄送來的錦旗。

時間回溯到2016年。陶某某與杜某是多年好友 。2016年1月起,雙方一起出資合夥做石子生意,同年6月終止合夥經營。經雙方結算,陶某某應分得本利共37000元。杜某於2017年1月27日向陶某某出具了借條一張。隨後,杜某償還了4000元。2019年10月15日,經雙方協商,杜某將一輛二手車,作價5000元,交給陶某某抵償債款,剩餘款項由杜某重新出具了一張20000元的欠條。此後,杜某一直拖欠這筆錢款,雙方由此發生糾紛。

經杜某同意,案件分流至駐院調解員手中。經電話溝通,雙方同意到院調解。見面後,事情起初並未向預想的方向發展。之前彼此關係相熟親近,一朝訴諸法庭,情緒都激憤不已、劍拔弩張。杜某稱陶某某不講義氣,不打聲招呼就起訴。陶某某則稱杜某無賴,其父親上門要賬,杜某非但不給,還口出惡言,辱罵其父親,雙方當事人言辭越來越激烈……

調解員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將雙方當事人分開,只留下雙方代理人進行溝通協調。一方面結合案情,對雙方代理人釋法明理,言明欠債還錢乃法定義務;另一方面,以情為主,分別找陶某某和杜某做說服、疏導的思想工作,強調彼此間多年情誼難得,不要因為錢的事傷了彼此的關係。

在調解員的耐心勸說下,陶某某首先態度和緩下來,表示願意減少欠款,杜某也答應分期分批償還欠款。最終雙方握手互諒,和好如初。

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自2019年1月,蚌山法院建立一站式解決糾紛機制,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駐院人民調解工作室,聘請有經驗的退休法官擔任專職調解員,從事訴前調解。目前,專職調解員共調解結案700餘件,有效節省了當事人的訴訟時間和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