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识陈美平:疫情下父母关于孩子教育的焦虑

观识陈美平:疫情下父母关于孩子教育的焦虑

一场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既有的生活节奏,扰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家长,那这种干扰可能会更显著。

侄子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三月初开始在家上网课,每节课20分钟,课后需要家长检查作业并用小视频等方式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反馈到班级群里。侄子平常属于乖巧的孩子。那天打电话给弟媳,电话一接通,就听到弟媳的抱怨:“烦死我了!”然后开始跟我一通抱怨侄子。毕竟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没有一个约束的环境,很难安静地坐下来听课,即使是20分钟的课程,各种小动作、状况不断。

朋友家有两个小朋友,儿子上小学六年级,女儿两岁。因为已经六年级,即使疫情期间,儿子一直在上网课。平日里哥哥很疼妹妹,妹妹只要哥哥在家,就想着要找哥哥玩,于是就出现了女儿每天都爬到儿子书桌上或打扰儿子学习的情况,朋友愁得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前几天晚上,去菜鸟驿站取包裹时,因前面还有人取,于是站在一边等。恰逢一个快递员小哥准备放快递,过去的时候,他老婆正在给他打电话,他开得免提,对话内容不免听到了不少,大抵是儿子在家上课,上课不专心,留的作业不完成,她是管不了了,让快递小哥自己去管孩子。

……

对于一个学龄期的孩子,学校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需要一个规范的环境及专业的老师,帮助孩子系统地掌握知识及技能。由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原有的模式无法得到保障,于是,家长们就遇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但今天想探讨的不是解决教育资源的问题,而是想探讨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父母如何调适自己的状态,避免过度焦虑,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安然渡过这段特殊时期。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疫情状况下,父母面对学龄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焦虑情绪的产生。引发焦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外部环境突变引发的焦虑。因疫情暴发的突然,学校没办法正常上课,但家长们都没有做好应接的准备,在这种状况下,情绪的焦虑在所难免;
  2. 对孩子的期望与现实的冲突。过往家长不会过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理所当然地认为差不多所有孩子都一样,每天就是上课、下课、做作业,等自己亲自监督孩子的课业时,发现孩子的表现比预期的差,焦虑情绪就产生了;
  3. 因工作与照顾孩子的矛盾引发的焦虑。孩子上网课,往往需要家长的监督,但父母又要上班,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妥善解决,父母一方面担心影响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的学习受影响,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4. 因生活压力引发的焦虑。疫情期间,经济受影响,家庭收入受影响,现在很多家庭又要供房,又要供车,还要供孩子上学等,收入受影响后,原有的计划被打破,也会让父母陷入焦虑的状态;
  5. 对未来不可知、不可控状况的焦虑。由于疫情的复杂情况,对于疫情何时得以控制,孩子何时可以恢复上学等还处于未知的状态,这样会影响对父母的安排,也会导致父母的焦虑。

针对疫情期间父母出现的这些焦虑情绪,结合心理学的知识,建议父母们做以下调适:

  1. 接受孩子需要短时间在家上网课的事实。
    这里的接受,指的是从内心真正接受这个事实,明白孩子在当前状况下,最适宜的上课模式是远程网课。不要对此有什么情绪的反应,这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批评、不抵触,需要父母主动来适应;
  2. 做好孩子上网课期间的工作、生活安排。在接受孩子上网课的事实后,与孩子一起做一个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有孩子上网课的时间安排,孩子的娱乐安排,也有自己在家办公的时间安排,还有生活中必要事件的时间安排等,如有冲突,与孩子共同讨论一个双方可接受的计划。
  3. 与孩子共同执行计划。与孩子建立共同监督执行计划的模式,相互提醒,相互校正,在完成一项计划后,相互鼓励或庆祝,让在家上网课、在家办公的模式得到一个正向的加持。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也有利于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改进。
  4. 更好地做一个家庭开支规划。这次疫情,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焦虑了,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让我们有更多的忧患意识,对家庭的开支情况要做应急准备,特别是对那种月光族或花未来钱的家庭。
  5.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个很重要,不论我们遇到什么的环境,乐观、积极的心态始终是我们战胜困难,克服险阻的不二法器。同时,积极乐观的心态也会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尽父母言传身教的责任!

在疫情状态下,因孩子教育问题产生焦虑的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视这种焦虑,让焦虑蔓延,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伤害!疫情总会过去,愿每一个父母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更好陪孩子渡过这段非常时期。


…………


基于AI心理引擎的社区公共心理服务平台(寻求城市落地与运营伙伴)

社区公共心理服务平台项目是以社区医院为合作主体,为管辖范围内的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学校师生提供便捷快速的心理健康筛查与识别、自我心理调节指导、人员预警监控及心理干预的专业心理服务平台,通过专业心理赋能,为社区医院建立标准化的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