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說,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文化內涵是什麼?

聿劍培訓師


很簡單,就是從你自身最執迷不悟、最難以忘懷的事情下手,一旦你能看得開、放得下,世上也就沒啥看不開,放不下的了。

比如,我三年中,一直耿耿於懷的月子仇。當時,真的是有種大家所說的,婆婆對我真的就是“趁我病,要我命”那樣。月子裡,種種刁難,還沒出月子,就回老家了。所以從那時起,到現在整整三年時間,我一直看不清婆媳之間的關係,放不下自己心中的怨念,常常被仇恨遮住了眼睛,迷亂了理智。

直到有一天,自己看到一句話,醍醐灌頂,突然就看開了、放下了。這句話大意是這樣的,當一個人把對自己的責任交給別人時,同時也把自己的權利交給了別人。自此以後,不再恨,不再怨,自立自強自愛。





精神食糧餵養者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如你端坐在萬米高空飛機上看天,下為雲朵,上為清天。實乃天本常清天,而你我他每每受陰晴之傷。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如你住著從父母所贈套房50平的屋,下決心要買個200平米,價格500萬的新室,自己年薪不過10萬,難啊,難。有一天你去旅遊了,看到的是山清秀水,品嚐的是美味佳餚,亨受的是異域風情,人生如此足矣。不買了,游去了。天本常清,日月常明,浮雲不遮望眼,極處放下本方便。



凡夫書旨


生活在於看得開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

所謂迷,應該就是執著、鑽牛角尖。誰不曾執迷呢?我們確實是想放下執著、瞭然心境、通達事理、渾然天成!但是,怎樣做到呢?

“小窗”告訴我們,從極迷處下手!這真是不尋常啊!試想,當我們把自己內心中最為執著、執拗的人和事物,看來的時候,我們還會再迷惑嗎?還會再執拗嗎?不會了。

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我們誰不曾為了某人、某事,而不能釋懷?都有過的!我們渴望通達、渴望釋懷、渴望釋然!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面對紛繁複雜的變化,該怎樣做“萬境寬”?

作者說,將難放下的、放下,也就是了!

實際上,我們想想,我們執著什麼呢?到底為了什麼呢?或許都是空的、假的、只是過程罷了!

所以,做好自己、自律,按照道理做事,追求平凡與樸實的生活,享受與他人互動的時光,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

我們不是不重視他人的評價、不是不重視他人的態度、不是不重視人生的奮鬥;恰恰相反,我們重視人生的奮鬥和價值、我們關注自己的內心、不斷修養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讓自己做一個釋然、自然、真誠的人。

我們得看開,人生是一個過程,溫暖自己、溫暖他人、不必執著!


聿劍培訓師


用一句俗語詮釋吧!大風大浪都闖過了,小河溝不會翻船,安慰對自己不放心的親人朋友!不用擔心。


夢的春天


從最迷惑的地方識破迷局,則時時清醒。從最不能放懷的事中放懷,則無處不是寬廣的路。


野老村夫1


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識破迷惑,那麼無處不是清醒的狀態;將最難以放下心懷的事放下,那麼到處都是寬廣的路。


增鑫易學


抱歉了,沒有時間看這種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