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冠肺炎患者手掏糞石 醫生趙童是個什麼樣的人

37歲的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趙童大夫火了。

因給一位80多歲的新冠肺炎患者手掏多個雞蛋大小的糞石,3月15日央視《新聞聯播》給了他1分46秒的關注報道。而他留給眾人的印象,只是遮住面容的天藍色防護服和一句“您把我當兒子就行了”的話。

3月30日,趙童跟隨河南援鄂醫療隊最後撤離的357名隊員安全返豫。前一天,他還和隊友堅守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做最後的病歷整理和物品消毒工作。

這家位於武漢蔡甸區新天大道的醫院,是武漢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收治定點醫院。生死門前,趙童和隊友在這家醫院先後搶救出了50位危重症患者。

為新冠肺炎患者手掏糞石 醫生趙童是個什麼樣的人

【悲憫】

14年前第一次見患者死亡

偷偷哭了一整天

3月30日中午,河南鄭州,剛剛踏上家鄉的土地,趙童不忘打開手機,看了一眼3月22日自己發在今日頭條微頭條上的一篇文章,閱讀量已突破1000萬。

那篇文章是他擠出休息時間在酒店伏案到凌晨寫完的,那一天,是他援鄂工作的第49天。

他在文中敞開心扉,最想表達的是,為患者手掏糞石是他的“本職工作”,這場疫情阻擊戰背後還有眾多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的工作者。

“人君之道,清淨無為,務在博愛”(語出《說苑·君道》)。趙童是土生土長的焦作人,老家位於太行山南麓的博愛縣,他從醫後的點滴言行,彷彿正暗合著家鄉縣名的寓意。

2006年12月,23歲的趙童從南方醫科大學畢業後入職焦作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ICU)。ICU是個常見到死亡的地方。工作的第二個月,趙童他們搶救的一名心臟病患者,因心臟病猝發搶救無效死亡。

“是位中年男性,之前在ICU一直觀察治療。”趙童說,他天天上班查房,每次見到這個患者,還問問病情,順便聊一兩句家常。就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人,突然間就在眼前消失了。當看到“空蕩蕩的病床”,趙童說,他難受得不行,“偷偷哭了一整天”。他覺得自己學了那麼多醫學知識,在疾病面前,依然還是那樣無力。

他的女朋友(現在的妻子)當時就安慰他:“你作為ICU的醫生,將來不可避免地面對死亡。你必須把心態調整一下,如果連死亡都接受不了,那將來還怎麼繼續前行?”

隨後的日子,趙童依然會見到死亡,但他慢慢地學會了調整自己,不影響下一個病人的搶救。而每次從鬼門關拽回來一個危重病人時,趙童都會由衷的高興好長時間。

【仁心】

13歲孩子酒精中毒

趙童的心裡裝著患者,患者的心裡也忘不了他。

2009年,一個13歲的男孩,因和爸爸鬧彆扭,喝下大量白酒致酒精中毒,拉進醫院時,已出現休克,並伴隨急性腎損傷。趙童給這個孩子實施了氣管插管治療,症狀得到有效控制。等搶救到第五天,孩子父親說,家裡錢花得差不多了,不想再治療了。

趙童很焦急,他當時就告訴孩子父親,說孩子還小,從病情上分析還有希望。若經濟困難,他可以先墊付一部分,或者和醫院協商儘量減免點費用,“再給我兩天搶救的時間”。

孩子父親同意了。兩天後,這個孩子症狀大為好轉,順利拔管轉到普通病房。

一年後,孩子康復出院,父親領著他專門去感謝趙童大夫。趙童特意帶著這個孩子參觀了他當時接受搶救的病房,並叮囑說,以後就算父母怎麼吵自己,都請記住,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做錯事了還能改,如果命沒了,就再沒機會了。

“ICU是扇生死門,在患者眼中,這裡的每一名醫護人員都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趙童常常告誡自己帶的學生說,ICU的醫護人員尤其要把病人當親人看待。

【擔當】

事後一週沒回家

ICU不僅常面對死亡,有時也潛伏致命危機。

2009年,國內流行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那年,趙童收治了一名從北京返焦的男性務工者,24歲。住進醫院時,患者呼吸困難,趙童給他採取了氣管插管治療,症狀很快緩解。

第二天科室主任查房,瞭解到這名患者剛從北京回來,於是馬上聯繫焦作市疾控中心,對該患者進行H7N9篩查,結果確診了,這個病人也成了當年焦作市首例H7N9患者。

趙童隨後也做了篩查,慶幸沒被傳染,“因為前一天給患者的插管治療是零防護”。接下來的一週,趙童沒回家,他的妻子已懷孕6個月,“絕不能傷害到家人”。

在醫院,趙童每天負責觀察這個H7N9病例的體徵變化,並將數據上報。

經過7天治療,這個患者核酸轉陰,轉到了普通病房。

經由這次事情後,趙童常囑咐同事,想要救更多的病人,一定要先保護好自己。

【精誠】

醫生看病開藥

應首先把自己當成患者及家屬

趙童的敬業,還體現在專注於他面對的每一位患者。

3月11日,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C7東病區,趙童發現一位80多歲的新冠肺炎患者有腸梗阻,進一步檢查腸內有糞石,如不及時處理,一旦出現腸穿孔會威脅患者生命。情急之下,趙童用雙手為老人清理出數個雞蛋大小的糞石。老人說“太髒了”,趙童答“沒事,您把我當兒子就行了”。

為新冠肺炎患者手掏糞石 醫生趙童是個什麼樣的人

趙童說,他以前治療過不少久病臥床的老年患者,腸梗阻屬常見症狀。

3月15日晚,這個事蹟經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後,趙童很多的朋友、同事轉發報道並評論,“他(趙童)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很努力的一個人”。

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聚焦報道,但趙童卻一直將自己埋進繁重的搶救工作。他說,面對疫情,醫務人員更應該做的,是從專業角度提出建議,而非迎合聚光燈下的鮮花與掌聲。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是,17年前的SARS是,今年的新冠肺炎也不例外。

作為一名大夫,趙童說,給患者看病時,首先應把自己當成一個病人,想想自己做出的治療方案,對自己身體有沒有創傷,會不會疼?開這個藥時用多大劑量?病人經濟負擔怎樣?有沒有副作用?跟病患家屬交談時,也要把自己當成病人家屬,瞭解清楚家屬在想什麼,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進行溝通。

【大義】

奔赴武漢前

他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趙童對職業信念的追求,可追溯到他的學生時代。

趙童是80後,屬獨生子女,他們這代人曾經被很多人貼標籤:溫室裡的花草、垮掉的一代等。但兒時的趙童不在乎這些,他憧憬著自己的英雄夢。他心目中的英雄,是至今埋藏在心底的江姐、董存瑞、黃繼光等革命先烈。

既然這次歷史選擇了自己,趙童早做了最壞的打算。他說,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都有退休工資,都有醫保。這次援鄂,出發時他已經想好了,“就算犧牲了,我也不擔心家人的生活”。

於是,大年初一,趙童向組織寫下援鄂《請戰書》;武漢抗疫一線,為節省防護服,他一直堅持穿紙尿褲;赴鄂前,他把組織上給的5000元慰問金上交,想作為特殊黨費,組織只收了1000塊錢;在武漢抗疫一線,有位重症張姓老太太情緒失控,猛扇了他幾耳光,但他依然天天去看望老人,他說“老人可能有太多委屈”。

為新冠肺炎患者手掏糞石 醫生趙童是個什麼樣的人

大年初一,趙童向組織寫下援鄂《請戰書》

2004年,組織上曾讓趙童考慮寫份《入黨申請書》,但當時他婉拒了,理由是他覺得自己資格還不夠,“只有思想入了黨,才算是一名真正的黨員”。直到2015年,趙童才加入中國共產黨。

1月26日趙童進入焦作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工作,2月2日奔赴武漢,他已經有倆月沒見家人了。

他很想念爸爸、媽媽、妻子、孩子,但是他說,他的內心始終有兩句話陪著他前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

記者 楊軍強/文 受訪者供圖

審核 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