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論語》裡這段話的文化意義,怎樣理解?

聿劍培訓師


行勝於言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大意是:子貢問孔子,怎樣才算是君子?孔子說:“君子沒說以前,就先做了。做好了才說。”

我們可以理解到,行勝於言!

實際上,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感情用事。在決定做什麼事的時候,總是經常先說後做,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所以,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應該怎樣做呢?

《論語》給了我們答案!“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我們在制定了人生目標和事業計劃的時候,應該先努力去奮鬥,將目標實現出來,然後再與大家分享心得體會和經驗!

說著容易做著難,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呢?

關鍵在於修養!

涵養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豐富自己的實踐、總結自己的經驗,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才可以用理性指導感性!

成為君子,使我們的修養目標!君子是有良好修養的、有擔當的、能夠做出偉大的有價值的事業的!我們應該努力奮鬥、不斷提高、一步一步達到目標!


聿劍培訓師


你好,這裡是“陽明悟行學宮”,很高心為你解答:

此句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行其言者,行之於未言之前;而後從之者,言之於既行之後。語法應當是沒有什麼難度的,意思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子貢問怎樣才能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對於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這句的難點是在於要理解到這是孔子說給子貢聽的,子貢患於行而非患於言,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對子貢是成為君子的要素,對於某些人卻不是。

陽明悟行學宮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出於《論語》為政篇,先行的“行”理解為“能”與“做”雙層意思,先能夠做到那些自己要求別人想要實現願望的語言,實踐證明後才可以讓旁人來服從你。

其實開頭的這個“先”總括了後面所有,它是起到榜樣的作用,所謂君子,不是空頭理論家,只要求別人而自己只說不實踐,只有實踐在先,方能懂得世事來龍去脈,知其“道”之源,以“仁”為中心著重點的道德觀念,自然而然影響到旁人的服帖隨從,做到儒家德治的效應。

這在當今現實生活中,確實需要去反思,克己復禮也是同樣的道理,就一個家庭範圍的幾個內部成員,要去做到儒家思想仁德之真理,實踐真君子風範,恐怕不是絕大部分家輩能做到的,中間時空斷了節的真教實學當今要補上,不是一件簡單說說的事。

總之,先入孔子《論語》之道源的根本運行,知其字句內涵深遠之道,方可運用於實踐教育中去,走偏了可是適得其反!


明k月心


對古典典籍原文的理解不能脫離其完整的句子表達,這句話孔子的完整表達是“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實際上在孔子的回答中,後半句“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是結論,前面這句只是一個現象的表述。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先做再說。可以理解為:先實踐再總結。孔子向來主張“君子敏行訥言”,也就是“恥其言而過其行”這個意思。從現代人的角度可以有多種理解。但是根本上脫離不了“行”的主體作用。

光說不練和埋頭苦幹哪一種符合社會的需要?哪一種是君子應該具有的品德?這在儒家學說裡是一個極為樸素的評價標準。儒家文化影響中國歷史千年,某些元素已經融入了民族文化的骨髓,“行”與“言”的關係也就十分清楚了。這樣看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並不是什麼創新。


一段硬木


各人按各人的生活情況而定 孔子是先生是文豪 但現時代的讀書文化人很多 建議文化中學問者 不要過份追棒過去的生活人 時代現實相結合只是學習孔子對文字的理解 ……


用戶2332933022771


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後才把它說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