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改变生活这一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技术革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过去无法解决的难题,比如最近疫情期间的个人健康码、疫情动态数据实时监控等。这背后依托的是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它们和很多行业都有联系,根据调查显示新型人才缺口超过500万。新兴技术发展是大势所趋,很多家长和同学也将目光转向此处。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图:杭州健康码示意图

如果有同学或者家长翻看之前的大学专业目录,可能会产生疑问:目录上找不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专业。实际上因为这些专业都属于新工科专业,在原有专业目录的工科大类下暂时找不到这些专业。

新工科?

提到工科大家往往会想到老牌四大工科,即机械、化工、土木、电气。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计算机后来居上,成为工科中的大热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很多事物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工科也不例外。新工科诞生于传统工科基础上,或是对传统工科进行改造的新型工科,或是之前已经存在但近些年才兴起的新兴工科,或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生工科,所有的这些都统称为新工科。

有哪些专业(类)属于新工科呢?这是很多同学和家长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2018年3月,《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认定的19个项目群为国家新工科研究项目。

1、人工智能类

2、大数据类

3、智能制造类

4、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

5、电子信息、仪器类

6、机械类

7、自动化类

8、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类

9、矿业、地质、测绘类

10、材料、化工与制药类

11、土木、建筑、水利、海洋类

12、能源、电气、核工程类

13、食品、农林类

14、环境、纺织、轻工类

15、生物、医药类

16、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类

17、安全、公安、兵器类

18、医工结合类

19、工科与人文社科交叉类

可以看到其中一些专业(类)都是在原有工科基础上,将原有的工科基础和现实需求结合而来,诸如机械类、自动化类等。这些专业(群)其实大家都不陌生,这些词汇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是其中的大热门,接下来我们将会以人工智能为例简单展开说明。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图: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成的阿里未来酒店

关于人工智能,你了解多少?

也许你曾经在电影看到过这样的情节:未来世界科技高度发达,人类制造出了和自身外形相似的仿生人,仿生人们拥有设定好的记忆,可以进行思考,但所有的思维活动都在人类的控制下。影视作品中的仿生人,或者那些外形几乎和人没有任何差别的机器人,可能是很多人脑海中的人工智能。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图:日本机器人女主播

  • 人工智能是什么?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从字面上来看,它包含了两部分:“人工”和“智能”。“人工”很好理解,就是人为创造而非自然形成的。“智能”就比较复杂了,心理学上认为智能包含智力和能力两方面,意识、思维、自我、学习等都是智能关注的方面。所以简单来看,人工智能就是考虑如何让人工制造的系统获得和人类似或一致的智能,比如让它们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处理分析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国家开始发布各类政策鼓励高校完善建设人工智能学科体系。2019年3月,全国共有35所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首批建设高校试点成功后,渐渐会放开其他高校建设人工智能专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开设新专业。

  • 人工智能学什么?

前面我们简单解释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它在某种程度上要能够模拟人类的思考模式,学习内容主要涵盖这三部分:计算机心理学哲学。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为之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未来能够深入研究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下面列举部分专业课,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

认知与神经科学课程群: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基础、人类的记忆与学习、语言与思维、计算神经工程等

人工智能伦理课程群: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

科学和工程课程群: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等

先进机器人学课程群: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

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课程群: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

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群: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我们询问了部分人工智能专业的同学,他们纷纷表示课程排的比较满,课业压力和挑战性都比较大,但如果感兴趣的话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图:2018年,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

  • 人工智能培养模式?

由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联系较为密切,最初人工智能大多数计算机系下的一个小方向。但随着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于是不同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

设立人工智能学院

代表高校: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年,南京大学单独设置人工智能学院。独立开设学院,让负责教学的老师们能够针对学科特点来设置相应的科目,针对性地培养AI人才。学生入学后,首先会接受相应的通识教育,之后才会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智能系统与应用”两个方向做出选择。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南京大学外,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设立了单独的人工智能技术学院。除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外,中科大还与校办企业科大讯飞一起制定了相应的校企合作计划。科大讯飞作为我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平台,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技术如果不运用到实践中就无法发挥它真正的价值。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其他学院下设人工智能专业

代表高校: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学习涉及到多方面内容,毋庸置疑它是一个交叉学科。你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人工智能的影子,机械系、电子系、计算机系、心理学系、哲学系,甚至法学系。

最初单独设置的人工智能学院出现之前,它们往往是以专业下设方向的形式出现在某个学院的名单上,因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的重合内容较大,大多数学校都将人工智能设置在计算机学院下。在人工智能专业出现之前,2004年北京大学就已经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学习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等领域内容,可以看做是人工智能专业的雏形。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也有开设此专业,实力也都相当不错。


开设人工智能试验班

代表高校:苏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学习内容庞杂,有一定难度,因此部分高校考虑设定相应的试验班。和之前所有的试验班一样,选拔遵循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比如苏州大学就开设了人工智能试验班,招收全国各地高考中最拔尖的学生,也会留出部分的名额让学生入学后申请。当然申请的学生也是需要经过学校的考核,负责老师会通过学科潜力、兴趣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如果通过了就能够进入试验班。

对比其他模式,试验班模式下高校会更加强调“高精尖”,汇聚全校最好的资源和最优质的师资,注重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同时高校也会注重和一些大企业,诸如华为、腾讯、讯飞等的合作,秉承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能够适应行业和时代发展的一流人才。


开设“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

代表高校:天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我们知道任何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够投入实际应用,为生活带来这样或者那样的便利,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当下人工智能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疫情期间的健康码、远程医疗、疫情实时监控等都有其应用。部分高校考虑将人工智能与自身的优势学科结合起来,发展出新的交叉学科,比如天津大学的智能医学工程和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

人工智能和医学结合相信很多人都能够理解,过去的这些年智慧医疗在我国也不断推广开,比如远程问诊、机器人手术等。那人工智能法学又是怎么一回事?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人工智能解决能够很好处理数据相关的问题,但对于文字处理方面就比较弱,因为文字处理涉及到更多复杂的问题,比如其中的语境、逻辑等。法律条文内容庞杂,司法问题运用中更为复杂。对比过去的手工翻阅法律条文或卷宗,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更加便捷地帮助司法人员检索相关法律条文、对比相似案例,能够大大提高法律工作者的效率。基于此部分政法大学开设了人工智能法学院,希望新的技术变革能够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

其实不仅仅是法学,人工智能+X专业还有很多,诸如智能建造、智能金融等。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 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能做什么?

目前人工智能的产业链已经比较明确,从上游的基础理论研究

中游的核心技术研发再到下游的实际生产应用,不同阶段的分工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实例,供大家参考。

数据服务

实际运用:杭州绿码

疫情期间杭州推出了绿码,人们可以通过绿码进出杭州。绿码看似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二维码,这背后是海量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申请人所在地的情况、行程轨迹、最近的身体状况等,根据不同的情况发放不同颜色的通行码。杭州绿码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防疫人员的工作量,也解决了部分的出行问题。当然这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数据的精准分析,光凭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也无法构成绿码。


计算机视觉

实际运用:谷歌识花

很多人都喜欢花,尤其是在野外踏青看到不知名的花草总是忍不住驻足观看,但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困惑怎么才能知道这些植物的名字。发微博请教博物君算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不一定能够获得回复。直到谷歌Photos这一类识花软件问世,困扰了大家许久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拍一张照片就能够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这也太方便了不是吗?

识花这个功能看似简单,但它采用的技术和谷歌的AlphaGo是一样的,即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基于这一技术下,AI能够自己进行学习,了解外界从无到有。通过视觉技术将花草的形象输入,再通过特征提取将特征元素抽取出来,与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对比最终区分究竟这是什么花。

除了可以识花,计算机视觉技术还能够运用到很多地方,比如大家都很喜欢的美图秀秀。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图:识花软件实际应用

机器学习

实际运用:琥珀虚颜

机器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最初ai所掌握的有限,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人机交互之后就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谷歌AlphaGo,这个从零开始的ai,学习了很短时间(对比于培养专业棋手来说)就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

到了日常生活中,一些智能设备也搭载了部分深度学习模型,比如狗尾草旗下的智能音箱HE琥珀。智能音箱中的ai琥珀虚颜通过和用户的不断互动,性格愈发丰满(不同的相处方式能够塑造不同的性格),掌握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从一些用户上传的使用视频看,到了后期琥珀虚颜可以流利地和人对话,还能够提醒用户不要忘记预定事件、家电日程提醒等。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图:狗尾草公司旗下HE琥珀智能音箱

智能金融

实际运用:反诈骗信息甄别

电话诈骗的手段越来越多,金融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公安部门通过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甄别出异常电话。同时反欺诈中心的ai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分析,回拨电话提醒潜在受害人警惕电话诈骗。对于用户的电话咨询,ai能够很快做出相应的反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的登陆地点时间、使用习惯等,也能够甄别出账户是否存在异常状况。

人工智能+金融未来还将有更大的作为。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图:反虚假信息欺诈中心

智能医疗

实际运用:电子病历、远程诊疗

过去大家去医院看病,通常都会带上纸质病历,如果忘带的话还要重新买一本。现在很多医院都推行电子病历,并建立相应的病历库方便医生们共享信息(对于患者隐私会保护)。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也能够参与到医疗的更多领域中来,比如一些通过深度学习后机器人能够进行一些精细手术,医生只需要坐在控制台前监视机器人手术过程以及各项生命数值就好,手术的精准度也有所提升;机器人还能够帮助导医台进行问诊分诊,分析医学影像,根据患者病历号自动配药等,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和医疗领域相结合,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对比医生的培养周期(平均10年左右),人工智能所需时间大大缩短了。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图: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智能教育

实际运用:在线课堂 拍照搜题

为了减少聚集风险,疫情期间公共场所都关闭了,学校也不例外,然而教育进度不能够落后,这时候就在线教育就派上用场了。各大智能教育平台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希望最终将师生联系起来,打破地域之间的壁垒,实现远程教学的目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收集整理方法作业任务,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状态等。一些不会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拍照搜题获得答案,而不再要等老师一一解答讲解。

当然这背后也涉及到一些问题,诸如采集学生面部表情分析学习状态是否涉及侵犯隐私、搜题软件导致学生不动脑去写作业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未来的从业人员去解决。

高考志愿填报,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专业

图:阿里巴巴旗下app——钉钉

  • 人工智能学习,你需要注意什么?

人工智能和各行各业的联系日益密切,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很多家长和同学也将目光投向这方面。那么想要学习人工智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你需要衡量一下自己数学和物理能力。人工智能的大部分技术环节,都有赖于数学和物理这两个学科基础。尤其是人工智能最为核心领域的“机器学习”,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相当高。数学物理不好的同学一定谨慎考虑,否则之后的学习会虐得你“体无完肤”。

其次,做好天天满课的准备。人工智能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计算机、哲学、认知神经科学等方面知识,简单学习其中一个领域并不能够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所有的交叉学科,都要求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最终才能够成为这一领域的高精尖人才。

最后,所有新兴事物背后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新兴学科很多方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声音,还有一些是目前技术还无法攻克的难题。如果你不喜欢这种挑战性,不喜欢这种不确定性,那么可以考虑一些其他相对成熟的学科。如果喜欢挑战,喜欢攻克难题,那么人工智能值得你“入坑”。


顺应新潮流的新兴专业,我们要不要追一下流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面对新兴专业,我们还是建议大家要充分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

首先,大家可以参照我们上面的模式,弄清楚这个东西的概念、开设的院校有哪些、培养模式是什么、实际运用领域有哪些等等。

其次,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兴趣等,知道自己的短处,自己是否符合这个学科的要求等等。

再次,刚刚成立的新专业不同院校可能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学科实力上也会有所不同。新专业的设置上最初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可能成为未来的大热门。有一些内容可能需要明晰自身规划后,再进行相应的补强。


“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行业、时代亦是如此。你所能做的就是不断适应,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这样才能够不被他人所取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