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述讲敏捷的力量


3月4日至道教育的直播课程是杨述老师讲,题目是“项目管理:敏捷应对风险的力量”。杨述老师是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现整理相关要点及点滴思考,简记如下。

1.关于敏捷宣言。我理解,敏捷宣言是一个国际化的行动。其核心内容的表述有规范文本。“我们正在揭示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我们使用它并且帮助其他人使用。通过这些,我们意识到:“个体与交互”(左)胜过“过程和工具”(右),“可用的软件”(左)胜过“完备的文档”(右),“客户协作”(左)胜过“合同谈判”(右),“响应变化”(左)胜过“遵循计划”(右)。在每组对比中,右项并非全无价值,但我们更看重左项的价值”。这是个总纲,对这些文字的内涵需认真领会。

2.关于敏捷思想的七个颠覆。第一是对“计划”的颠覆。传统项目管理认为,工作总能很好地计划。敏捷方法认为,任何确定的计划都没什么用处。第二是对“执行”的颠覆。传统项目管理认为,计划总能很好地被实施。敏捷方法认为,计划总是不断地被修改。第三是对“制约”的颠覆。传统项目管理认为,范围、进度、成本,可以相互调剂和平衡。敏捷方法认为,周期和资源(人力)是恒定的,只有范围可以调整。第四是对“成功”的颠覆。传统项目管理认为,准时地、在预算内完成所有既定的目标,就是成功。敏捷方法认为,客户获得真正的商业价值,才是成功。第五是对“变更”的颠覆。传统项目管理认为,范围被事先锁定,只能通过变更控制程序修改。敏捷方法认为,范围保持灵活,任何时候变更都可接受。第六是对“控制”的颠覆。传统项目管理认为(主张),利用基准从头到尾控制整个项目的进程。敏捷方法认为,从头到尾控制项目是不可能的,适应变化才是王道。第七是对“团队”的颠覆。传统项目管理认为,团队接受项目经理领导,按计划行事。敏捷方法认为,团队自组织,释放个性。这七个比较,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敏捷真义,令我茅塞顿开,深有所悟,幸而得闻,又抱憾见之晚也。

3.关于瀑布与敏捷的中止损失和商业价值对比。瀑布是传统做项目管理的方法。就中止损失而言,敏捷模式显然要好一些,船小好调头,是基本的逻辑。至于商业价值,敏捷思想更注重此点,应该也会好把握、易实现一些。

4.关于应用敏捷的好处。从高到低,概括为十三点:管理优先级变化的能力;项目可视化程度;业务与IT一致性;团队士气;交付速度或上市时间;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项目的可预测性;降低项目风险;软件质量;软件工程规范性;管理分布式团队;软件可维护性;降低项目成本。这些个要点都挺重要的,如能切实做到,而不只是空想,那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5.关于项目组合气泡图。横轴为项目风险,纵轴为商业价值,气泡大小为资源投入。三类业务作比较:线上业务、线下业务、混合业务。对于做一笔生意,风险和效益是要权衡、兼顾的,既不能蛮干胡干,也不能治驼背背好了把人治死了,这永远是个难题。我理解,项目组合气泡图是个研判工具,对二者做权衡,然后据以进行资源的配置。

6.关于STACEY矩阵。横轴为技术(确定、不确定),纵轴为需求(明确、不明确)。据此将项目分为五类,适用于不同的方法。第一类是“简单”,需求明确、技术确定,适合预测型方法。第二类是“混乱”,需求极不明确、技术也极不确定,对此的策略是不要碰。第三类是“复杂(烧脑)”,需求的明确性、技术的确定性,二者都不高。适于混合型方法。第四类是“复杂(棘手)”,需求明确,但技术不够确定。适于混合型方法。第五类是“混沌”,需求的明确性、技术的确定性都要更差一些,但还不到极高的程度(如果做成了,收益也会极大)。适于敏捷型方法。我理解,从需要(比如需求的明确性)和可能(比如技术的确定性)这两个维度出发,将事情区分为“简单、混乱、棘手、烧脑、混沌”这五类,采取区别对待策略,是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对简单型事情,要马上就干、真抓实干。对混乱型事情,要明辨是非、坚决不碰。对棘手、烧脑、混沌三类事情,则要采取试的态度,既不可胡干蛮干、也不可不担当不作为,要抱最坏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做到稳健、进取、有所作为、持续突破创新。

7.关于卡诺模型。是关于产品评估的。横轴是具备程度(高、低),纵轴是满意度(高、低)。对产品的五个属性做评估,以手机为例:必备属性(通话、上网、拍照);期望属性(待机时间、屏占比);魅力属性(无线充电、折叠屏);无差异属性(线路板层数);反向属性(预装软件)。这个分析方法对于做产品设计很有启发。不能舍本逐末,必备属性是一定要有的,期望属性是要努力达到的,魅力属性是要视资源约束情况和客户体验急切度而定的,无差异属性是可以忽略掉的,反向属性是坚决要防止住的。

8.关于敏捷周期。一般的产品生命周期为:概念,交付(立项、上市),成长,成熟,衰退(退市)。一般的项目生命周期即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交付环节,从立项到上市。其内核节点主要有: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而敏捷产品生命周期,与一般的产品周期、项目周期相比,相对要简洁一些。其核心节点包括:创意,开发与运营(累积净现金流),转型(进入新一轮生命周期循环)。在具体的敏捷实践中,需要对其中一些要害点仔细琢磨、悉心把握。

9.关于柴火困境。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三个和尚要烧水泡茶待客,有火、有锅,大家赶紧去挑水,又赶紧去拾柴,然后烧水。困境是水一直不易烧开。柴不够了,又去补充拾柴。但还是不开。郁闷。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要待客,客人马上要来,这个事是确定的。怎么办?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有个小和尚提出:把水倒掉一半。于是问题迎刃而解。水烧不开,是火不够大呢,还是水太多呢?只从柴的角度思考,没有考虑到水,是旧思维症结所在。要做减法,要考虑资源约束。这个故事对理解创新、对理解敏捷思想有一些启示。

(2020.3.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