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松江|都市裡有“漁場”?池塘流水養魚循環高效,還種蔬菜?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生態松江|都市裡有“漁場”?池塘流水養魚循環高效,還種蔬菜?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生態松江

綠色發展

生态松江|都市里有“渔场”?池塘流水养鱼循环高效,还种蔬菜?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走進位於水產公路9號的松江區水產良種場養殖基地,一條條水槽如同“賽道”,肥美的魚兒成群結隊、逆水覓食、活力十足。這裡養魚水槽是用水泥砌成的,每條養殖槽110平米,可出產3萬斤魚。

養殖密度如此之高,但是水槽裡的水質卻能保持穩定。原來這裡採用的是一種綠色養殖技術——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模式

松江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張國奇:

"在池塘內通過動力裝置、曝氣增氧,把水體循環流動起來,把魚糞吸上來經過淨化處理,保持水質的基本穩定。"

生态松江|都市里有“渔场”?池塘流水养鱼循环高效,还种蔬菜?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利用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模式,松江區水產良種場已經建立了規模100畝的池塘水面和20條養魚水槽。

這裡不僅能養魚,還能將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有機結合,形成生態漁業。

這種模式搭建起一條封閉式循環,魚類排洩物被收集沉澱後,上清液流經種植水生蔬菜的溼地區域進一步淨化,淨化後的尾水最終流向池塘,實現水體自我淨化

張國奇:

"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說養殖集約化、產品安全可控,生產上管理簡單、環境比較友好,把集聚養殖當中的魚糞吸儲上來,最終形成零排放的目的。"

生态松江|都市里有“渔场”?池塘流水养鱼循环高效,还种蔬菜?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2013年松江區率先引進了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模式,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技術改進,不僅提升了魚類的品質,還節約了土地和水資源,減少了水體富營養化。

張國奇認為,這項養殖技術還可進一步優化,為都市漁業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新模式。

張國奇:

"技術上還要進一步加大對魚類排洩物的吸儲,以及加強對水質的調控,使水體的水質長期符合檢測的指標。"

生态松江|都市里有“渔场”?池塘流水养鱼循环高效,还种蔬菜?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松江區將繼續探索

更加生態、高效的漁業養殖模式,

為生態循環和環境保護建立良好的示範!

生态松江|都市里有“渔场”?池塘流水养鱼循环高效,还种蔬菜?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音頻播音:子洋音頻製作:張趲實習編輯:韓鑫、晏雨欽編輯:鄔佳力三審:陳霞

生态松江|都市里有“渔场”?池塘流水养鱼循环高效,还种蔬菜?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