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谜团:李忱在当皇帝之前,有在百丈寺当和尚的传说

晚唐谜团:李忱在当皇帝之前,有在百丈寺当和尚的传说

晚唐谜团:李忱在当皇帝之前,有在百丈寺当和尚的传说


在唐朝的二十二个皇帝中,唐宣宗李忱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连他是如何成为储君的,都充满了传奇和神秘的色彩。而神秘色彩中最重要的说法是,在被立为皇太叔之前,他曾出家为僧。此说法主要来源于唐末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以及令孤澄的《贞陵遗事》,这两篇逸史皆说,唐武宗即位后,因非常担心他的叔父光王李怡(宣宗登基前的名字)会纂夺他的皇位,故对李怡百般刁难,万般折磨,并想置他于死地。随后,派宦官四人将李怡捆绑,浸在宫厕里。宦官仇公武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去杀死李怡,而将其藏匿并偷运出皇城。三年后,唐武宗驾崩,由大宦官马元贽及仇公武策划,将光王李怡请回来当了皇帝。文章虽然写得很隐晦,并没有直接明说唐宣宗曾经出家为僧,但当时光王李怡出家为僧的神秘传说确已出现了。

还在唐武宗灭佛时,居住在中国的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就记载:道士上奏武宗:“孔子云:‘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臣等窃惟黑衣者,是僧人也。”正是道士伪托孔子所说谶语,编成儿歌传唱于街肆,更让唐武宗担心已经逃出皇城当了僧人的光王李怡,有一天会回来争夺帝位,这就更加坚定了武宗灭佛的决心。当然,武宗灭佛也不止这一个原因。不过,从这一点反证了光王确实当过和尚。正如五百六十年后,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去寻找逃出宫的建文帝一样,都是为了消灭自己帝位的威胁者。

至五代时,《中朝故事》、《北梦琐言》以及宋朝陆游的《避暑漫钞》中,也都有光王李怡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宋初人赞宁的《宋高僧传》也说,宣宗为僧时,曾游方到杭州,齐安禅师对他照顾周详。至宣宗即位时,齐安已死,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此外,禅宗名僧希运在《黄檗宛陵录》中也有记载,说宣宗为沙弥时,曾见黄檗大师在殿上礼佛,便问:“不看佛求,不看法求,不看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成了以“黄襞礼佛”命名的著名“对答公案”。

不过,也有不少史家对宣宗出家持否定态度。譬如司马光,他认为宣宗被武宗迫害及出家为僧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而且当时光王李怡只是武宗众多的庶出皇叔之一,对武宗的帝位根本没有威胁,因此在他编纂的《资治通鉴》中也未提及此事;更有史家认为,唐宣宗被唐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讲法,是后世佛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是为了丑化推行灭佛的唐武宗,圣化支持佛教的唐宣宗。宣宗出家为僧的传说,主要来源于佛教中人。

可是,史家的否定态度并不能阻止唐宣宗出家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流传反而越传越广,也越传越神奇。明代高僧圆悟禅师在其撰写的《碧岩集》中记载:宣宗年少时,爬到哥哥穆宗的龙床上,作出接见大臣的姿态,穆宗非常赞赏。武宗即位后,记起此事,便心存疑忌,想害死宣宗,宣宗不得不逃走,就在浙川(今河南南阳浙川)香严寺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后随智闲来到江西庐山,观瀑布时,智闲提出作诗,想考考他,以判断其底细如何,便先吟两句:“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宣宗接着吟:“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见此人学识气度皆不凡,便以礼相待。后来在一次盐官(今浙江海宁盐官镇)法会上,希运是首座法师,在礼拜时,两人就谈起“对答公案”来。在这里,与《黄檗宛陵录》所记不同的是,由智闲和尚代替了黄檗禅师,地点也由黄檗山变成了庐山。另外,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也有关于唐宣宗为僧的记载。不过该书则将地点又搬至福清黄檗山,将黄檗禅师观瀑布所吟的两句诗也改为:“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唐宣宗所吟的两句诗倒没有改。《禅诗志》还说,唐宣宗来到黄檗山后,又南行至惠安观看洛阳江,再南行至同安,还出现了所谓神象夜间出来迎接宣宗到来之事。

还有一个关于唐宣宗在百丈寺当和尚的传说: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刚刚继位的唐宣宗颁下一道圣旨:敕新吴县(今江西境内)百丈禅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并要求各地重新尊崇佛教。地处偏僻的百丈寺何以获此殊荣?唐宣宗为何如此看重佛教?原因很简单,唐宣宗曾在百丈寺当过和尚。唐宣宗为何从地处西北的京城长安跑到数千里外的百丈寺来当和尚?据说是因为光王李怡为躲避唐武宗迫害,便去请教京城里的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在李怡的手掌中写了“百丈”二字。李怡认为这是老和尚要他去一个叫“百丈”的地方躲避,于是派人千方百计打听“百丈”在何处,终于得知新吴县有座百丈山,山下有个百丈村和百丈寺,由是不远万里来到百丈寺。

这个在今日江西境内流传很广的故事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根据《豫章书》和奉新旧志记载:唐宣宗为避武宗之忌,曾落发为僧云游四方,的确到过奉新县的百丈寺。奉新西南部的“驾山”,是因唐宣宗经常登临而得名;“驾山”之南的“王见山”,是因唐宣宗看过而得名;百丈寺的“流觞曲水”,是唐宣宗凿石引泉而来。百丈山的大雄峰、犀牛瀑布、灵境亭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唐宣宗的游踪。

唐宣宗即位后,对为僧云游的日子难以忘怀,对百丈寺僧人的悉心关照心存感激,对佛教更加推崇备致。甫即位,便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匾额,并处死窜辍唐武宗灭佛的道士赵归真。

相传唐宣宗在奉新还留下一个悲催感人的故事:李怡在百丈寺当和尚时,百丈村里一位俊俏善良的姑娘对他关心备至,经常为他缝补衣衫,让流落他乡的李怡非常感动,因受佛规约束,不敢表达爱慕之心。李忱即位后,虽有嫔妃众多,但总忘不了百丈村的俏姑娘,于是派人到百丈村接她进宫。人马进村后,四处打听姑娘的家,村里人以为姑娘犯了什么罪,官府派出人来捉拿她,于是赶到姑娘家通风报信。当时只有姑娘一个人在家里,从没见过世面的姑娘不知所措,吓得上吊自尽了。唐宣宗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难过,觉得对不起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就命人按照皇妃的殡葬规格,将姑娘安葬在百丈寺左侧的山坡上,这就是至今仍流传在百丈山区的“皇娘墓”的故事。在百丈寺,现在还留有“皇娘墓”的遗迹,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唐宣宗在百丈寺当和尚故事。

虽然正史中没有留下唐宣宗曾经当过和尚的痕迹,虽然唐宣宗当和尚的故事只是流传在民间的逸史中。但是,不少历史的真相,往往隐匿在一些事件的相互印证和流传在民间逸史的细微末节中。种种迹象表明,唐宣宗登基前,为了躲避唐武宗的迫害,确实曾经落发为僧当过和尚。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