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离,摹世音,说赵家,明代的这种乐器最能撩动人的情思

正统十四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的也先俘获,很快,皇弟朱祁钰即位,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一年以后,明朝派左都御史杨善前往谈判,也先终于答应释放明英宗。临行之日,也先设宴为明英宗送行,自己先弹了一段琵琶,然后由妻妾们向明英宗献酒,以后明英宗回到北京。

也先在送别明英宗的宴会上弹奏琵琶,是有些讲究的,因为古人认为:“琵琶为送行之乐”,可惜这一点从唐代开始就被我们忽视了,只有在边远之地还保存着这种传统。

送别离,摹世音,说赵家,明代的这种乐器最能撩动人的情思

明代出现过不少专业的琵琶演奏者,倾心钻研琵琶的技巧,发展出令人赞叹的神技,其中的著名者,比如李近楼,比如查鼐。

李近楼是官宦人家子弟,早年失明,开始专心习练琵琶。李近楼练琴的勤奋无可比拟,夜里睡下以后还要在被子上模拟按谱,时间一长,被面上都被他的手指磨出洞眼,他也因此成为北京城中琵琶技艺最高者。据说,他的左右两只手可以互换弹琵琶,而且会作曲。

李近楼用琵琶来抒发自己心中哀愁和志向,一块铁拨拨动鹍弦,发出的声音极有表现力,悲伤之乐,感人泣下,昂扬之乐,令人毛发上指。他最拿手的是用琵琶模拟万物之声,比如一首《苏台围猎》可以模仿百兽的鸣叫之声。这样的琵琶表演更像是在炫技,不太追求音声的美妙。

《万历野获编》中描述,有人曾经在一次宴席中间欣赏李近楼的表演,他用一只琵琶来表现八位尼姑诵经的声音,老幼高下,各各逼真,不搀杂一点男人的声音,中间还包括尼姑们诵经时伴响的鼓、钹、笙、箫等各种不同的声音,全部被他一只琵琶逼真地再现,技艺之精绝,令人叹服。


送别离,摹世音,说赵家,明代的这种乐器最能撩动人的情思

《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是沈德符,他的父亲在北京的时候听到过李近楼的表演,颇为赞赏。沈德符长大之后去北京,李近楼已经去世,他的琵琶神技也没有传下来。沈德符没赶上李近楼的琵琶神技,却有机会见识到一次精湛的口技,也是在一次宴会上,也是在酒酣之际,表演者站出来,也是一个盲人,拿屏风与客人们分隔开来,也不用琵琶,技艺令人叹服。

在明朝,琵琶的另一样用途是作为评话表演的伴奏乐器。《尧山堂外纪》中说,杭州的盲人为了谋生,不分男女习练一种技艺,就是以琵琶伴奏,说唱古今小说和平话,称为“陶真”。据说是宋代流传下来的,表演的内容也是宋代的故事。

文献记载,这类小说起于宋仁宗时代,当时太平日久,为了给皇帝娱乐,宫中艺人每天讲一件离奇古怪的故事,故事的开头一句一般是“赵宋某年”,或者来一句“太祖太宗真宗帝,四帝仁宗有道君。”所以明代的评话开始往往先来一句:“话说赵宋某年”,陶真表演的形状也是一句:“太祖太宗真宗帝”。

送别离,摹世音,说赵家,明代的这种乐器最能撩动人的情思

瞿佑是杭州人,明代初期做过国子助教,永乐年间担任周王府的右长史,他在一首《过汴梁》诗中写道:“歌舞楼台事可夸,昔年曾此擅豪华。尚余艮岳排苍昊,那得神霄隔紫霞?废花草荒堪牧马,长沟柳老不藏鸦。陌头盲女无愁恨,能拨琵琶说赵家。”

送别离,摹世音,说赵家,明代的琵琶总能撩动人的情思。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