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路街道蘭化22街區社區搭建“1+2+N”基層治理新模式

今年來,福利路街道蘭化22街區社區圍繞區委、區委政法委“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社會治理工作要求,積極構建“一核引領、兩化驅動、多元共治”的“1+2+N”基層治理工作模式,探索以社區黨委為核心、黨建聯建為基礎、網格化管理為依託、社區居民為主體、社會化服務為方向的多元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有效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社會服務需求,切實提升社區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突出黨建引領,搭建“共治堡壘牆”,築牢基層治理“核心力”。一是加強思想建設,打造“紅色加油站”。依託“主題黨日+”活動,做好“+”的文章,組織開展黨史知識競賽、紅色詩詞朗誦賽、紅歌賽、紅色燈謎展猜等活動,讓學習變的生活化、趣味化,提高黨員的參學熱情。開展“黨員志願服務崗認領”工作,通過開展志願服務、先進表彰等理想信念教育宣講,督促黨員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心。激勵黨員做好政策法規的宣傳員、為民辦事的服務員、黨群關係的聯絡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主動關心鄰里關係、環境衛生等,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二是豐富教育載體,建立“紅色思想庫”。開闢“靜心室”。社區“靜心室”一方面是黨風廉政教育室,裡面設有政策篇、理論篇、案例篇、格言篇以及預防篇,加強黨員廉政教育、宣傳黨風廉政建設、傳遞廉潔正能量;另一方面是禁毒宣傳室,包括法律法規、禁毒史、防與害、毒品的種類等,從多個角度宣傳拒毒、禁毒理念。三是打通服務渠道,開啟“紅色映像館”。每月開展一次“組織探望日”活動,對社區高齡黨員、困難黨員開展送學上門、入戶走訪、共慶生日會,為他們送政策、送服務、送關懷;每季度開展一次“榜樣宣傳日”活動,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共產黨員家庭掛牌、為黨員佩發黨徽,帶領黨員參觀學習紅色教育基地、觀看紅色影片;每半年開展一次“社區惠民行,服務送到家”便民服務活動,為轄區居民提供健康諮詢、理髮、修鞋、小家電維修等免費服務。

二、堅持兩化驅動,編織“共治服務網”,打好基層治理“組合拳”。一是網格化精細管理。積極發揮好社區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平臺,建立“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責任網格員”的群防群治服務體系,實行“一格一長、一格多員,一網多能、一網統籌”的網格管理模式,將轄區劃分為9個網格,以200戶為單位設立小組,將社區黨委書記、支部書記、黨小組組長、樓院長、社區工作人員、轄區單位、商鋪全部編入網格,確保每個網格大小規模相當、服務的居民群眾數量相當、工作任務相當,切實消除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的薄弱點。同時按照“公共服務進社區,社區事務進網格”的原則,將黨建、民政、計生服務、安全維穩、環境衛生等各項社區工作事項細化分解到每個網格區內,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促進支部融入網格,讓黨員在網格化社會治理中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二是區域化共駐共建。建立黨建共榮圈,健全社區“大黨委”組織架構,與轄區企業簽訂了共駐共建協議書,明確駐區單位在社區建設中的工作任務。“大黨委”班子的建立,標誌著社區與各單位黨組織之間區域化黨建進入“1+N”的嶄新模式。建立惠民服務圈,依託轄區內居務大廳、老年人日間照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黨群服務中心便利位置和條件,實現“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形成了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變、由事後補救向事前服務轉變、由過去的隨意運作向規範服務轉變、單純的事務辦理向提供綜合服務轉變的服務機制。建立文化共享圈,以滿足社區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依託“我們的節日”,結合創文創衛、平安創建、垃圾分類、安全生產、禁毒等工作,堅持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融為一體,大力開展社區文化活動,通過自演自樂、文體賽事、歡歌慶典等喜聞樂見的活動,在社區形成了“周有宣傳、月有活動、季有演出”的濃厚氛圍。

三、強化多元協同,擘畫“共治同心圓”,奏響基層治理“交響樂”。一是推進“三社聯動”,積極發揮“三社”在服務居民、社會治理中的“同頻共振”作用,與甘肅惠群社會組織合作,提供青少年教育、殘困幫扶等專業服務。召開居民議事會,整合社區支部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志願者等四方資源和力量來共同參與社區的管理和服務。通過廣泛徵求民意,解決民主事項“事前能不能議”;專業隊伍參與,解決“事中議不議成”;責任主體全程參與,解決“事後能否幹成”,在轄區形成“多元訴求有渠道,解決問題有辦法”的氛圍。二是黨派進社區,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合作共建能力,開展民情調研、建言獻策、社區活動等。與九三學社西固區委員會共同開展紀念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佈70週年主題活動、共赴河口古鎮參加農民豐收節並開展“詩歌朗誦賽”;與民革西固區總支委員會共慶“八一”建軍節,開展了“情繫老兵、共築軍民魚水情”文藝匯演活動,走訪慰問參戰老兵23名;新社會階層理事長為社區捐贈價值2萬餘元兒童遊樂設施。疫情防控工作中,九三學社、西固區民革均為社區捐贈物資,共同參與一線防疫工作。三是志願服務常態化,社區依託街道“時間銀行”志願服務項目,開辦“愛心超市”,打造“指尖上的黨建”。開展政府救助、社會捐助、領裡互助、義工幫助以及奉獻嘉評的“四助一嘉”服務。成立“服務快遞站”,將志願者與高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人等出行有困難的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困難群眾打個電話,志願者便可將“愛心超市”物資以快遞形式送到困難群眾家中。深化拓展,招募社會團隊力量,夯實志願服務隊伍,讓社會各方在社區建設中奉獻智慧、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