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厚植生態文明底色 全民共享“天光雲影共徘徊”

包頭:厚植生態文明底色 全民共享“天光雲影共徘徊”

城市風光惹人醉。圖片來源:九原區委宣傳部

包头: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全民共享“天光云影共徘徊”

城中草原休閒漫步。圖片來源:九原區委宣傳部

包头: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全民共享“天光云影共徘徊”

蘆荻紛飛 天鵝成群。圖片來源:九原區委宣傳部

包头: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全民共享“天光云影共徘徊”

城市品質穩步提升。圖片來源:九原區委宣傳部

包头: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全民共享“天光云影共徘徊”

田野沃土織錦繡。圖片來源:九原區委宣傳部

包头: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全民共享“天光云影共徘徊”

溼地蒲草茂盛。圖片來源:九原區委宣傳部

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中國,“千城一面”不免讓人置身新城卻失去新奇。而在中國北方,包頭市九原區因綠色而卓然不凡。從黃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到一步一景的文明城區,九原區用數十年的時間,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用日積月累增綠護綠的潛功,造就青山疊翠、江山如畫的顯功。

纖纖不絕林薄成

是什麼點綴了包頭九原的春色?寬闊的母親河,蘆荻紛飛,天鵝成群,巍巍大青山上草木吐綠,桃花灼灼,惠風和暢的九原,正在被春風喚醒。

很難想象,多年前大青山腳下還是光禿禿的流動沙梁,一起風,沙子就颳得人睜不開眼。

“過去,每到春天風沙漫天。現在好了,空氣清新,荒山綠了,牛羊肥壯。”58歲的九原區阿嘎如泰蘇木梅力更嘎查支部書記烏日吉木斯向筆者這樣介紹著自己的家鄉。

阿嘎如泰蘇木地處包頭市西北郊,烏拉山南麓,是九原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牧區。過去這裡牧場廣佈,盛產白絨山羊和優質山羊絨,然而過度放牧帶來了生態危機。改變發生在2000年。這一年,九原在全區實行封山禁牧,牛羊全部進舍入圈飼養,草原、林地等圍封育林育草。以前只知道以牧為生,養羊掙錢、羊毛羊絨能賣錢,離開羊就覺得天要塌了的牧民,在區委政府的帶領下,看到了新希望。

2020年初春時節,廣袤草原上,凍土之下萌動著春的氣息。在九原區阿嘎如泰蘇木阿貴溝嘎查,牧民趙騰飛的340畝林地再過三個多月,李子、金杏等6個品種的果樹將迎來成熟季。

“現在是我種植果樹的第五個年頭,一棵樹就能結20多斤,比過去一年能增收10萬塊錢左右。”趙騰飛高興地比著手指頭對筆者說。如今,論起“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草原人民有了底氣。

近10年間,九原區在大青山南坡發展經濟林,將阿嘎如泰蘇木大片的沙石荒地都種上了果樹,過去的沙石地變成如今綠油油的果林。趙騰飛對今後的生活也充滿了希望:“綠是我們最大的資源,是我們的寶!不光環境好了,我們還能掙錢。將來這片果品林裡搞農家樂採摘,年收入預計能達到20萬左右,這光景越來越好了。”

林業增綠、果業增收,綠樹環繞、林果飄香的美景在這裡呈現。和收入一樣,草場面積也翻著跟斗地擴大。筆者跟著烏日吉木斯四處尋找當年黃沙肆虐的痕跡。近看,良田萬頃,如今全部種上優良飼草;遠眺,是樹與草的世界,這都是封山禁牧後補種的。

“這真叫綠水青山的‘變金術’!現在村民不僅不再放牧,每年還會主動參與植樹。”烏日吉木斯感嘆。九原區林草分局工作人員周杰感慨:“在阿貴溝嘎查,像趙騰飛這樣成功轉型的牧民有十幾家,其中靠果品經濟林轉型的有3家,靠養殖業合作社轉型的有9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我們九原區的農牧民實實在在的感受!”

九原區千方百計“用綠”,全力以赴“護綠”,以“生態+”發展模式和經濟林建設為支撐,顯現出四季有綠、全年有景的勃勃生機。如今,九原區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2.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2%,綠地率達到39.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9.1平方米,打造出一片城市新綠洲。

涓涓不止江河生

大河如游龍,山水入襟懷。初春的黃河溼地,白蘆漫漫,天鵝成群。上萬只天鵝在黃河溼地九原段嬉戲飛翔,繪就一幅醉人的油彩畫卷。

溼地好像“晴雨表”,飛鳥如同“溫度計”,溼地的溫潤程度、鳥類的數量多寡,映射著一個區域生態價值的高低。在九原區黃河溼地管護中心主任張紹民的眼裡,黃河流經九原區的這35公里,一年一個樣。“以前人們不重視溼地保護,後來隨著國家退耕還溼項目的實施,溼地自然生態得到了明顯改善,現在這裡已經成為每年候鳥南飛或者北歸的重要驛站,每年2月底3月初,都有近萬隻天鵝、赤麻鴨等在這裡駐足停留。”

在黃河溼地九原段,可以觀察到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等上萬只,赤麻鴨、綠頭鴨等7000多隻,豆雁2000只。這裡的溼地蒲草茂盛,蘆花飄香,水美魚肥,百鳥歌唱,好一派美麗的黃河流域生態風光。

“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和加強執法監管,每一項任務都不能掉以輕心。”蘇木鄉鎮級副總河長張福奎說。二道沙河、沃土壕等區域5處黑臭水體整治、韓慶壩汙水收集處理等14項環保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讓九原區一條條“死水河”重新煥發勃勃生機,一條條“臭水溝”向“清水河”華麗蝶變。

位於黃河岸邊的哈林格爾鎮,曾經,這裡到處是土路、鹽鹼地,村民們以種地為生。經過改造後,如今的這裡綠樹環繞淨水,鄉村客棧、園林水系景觀頗有風格,形成了集美食休閒、生態農業、果蔬採摘、民俗文化於一體的新型美麗休閒鄉村。

受益於黃河,一座座傳承著農耕文明的古老村落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地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蛻變成宜居富裕的好地方。母親河水脈流潤百業,九原廣闊豐饒的土地傳承著大自然的壯美印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如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九原區保護治理的頂層設計,力爭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為有源頭活水來

如何走出一條經濟較快增長與生態持續優良、民生持續改善協同發展道路?九原在思索,在謀變。

在向現代化中心城區邁進的過程中,九原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嚴格環境准入,推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環境就是民生。不解決汙染問題,就不是全面小康。”全國人大代表、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賈潤安認為,企業要在汙染防治中承擔主體責任。“今後兩到三年,我們將安排15個項目、7億元資金處理外排廢水和建設超低排放項目。”

今年,九原區制定一系列力度空前、含金量十足的扶持企業政策,計劃打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配件、先進裝備製造等百億元產業集群,打造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九原區從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入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打出鐵腕治汙“組合拳”。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作為包頭市正在崛起的現代化中心城區,九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比全年的73.8%,全區大力推進禁燃區建設、加強燃煤散燒治理,完成東方嘉苑燃煤鍋爐天然氣替代、普拉特垃圾焚燒爐項目按時完工,下大力氣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還給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堅守生態保護紅線,九原區對在空氣一類區的廢氣排放說“不”;強化建築工地揚塵汙染治理和加強道路揚塵控制;強化餐飲業油煙治理;對環境違法行為保持“零”容忍態度。“天藍就美麗,水清便幸福”,這是群眾期盼著一座幸福城市的底色,更是一座城市給予群眾真實可感的“綠色生活圈”。(九原區委宣傳部 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