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蘇州房地產市場運行趨勢研判

疫情影響並未如想象中嚴重,一季度市場運行可控

儘管受疫情及相關管理措施的影響,2020年春節以來,蘇州全市商品房銷售活動在一段時期內處於暫停狀態。但從現有數據判斷,第一季度房地產市場成交情況並不悲觀,這主要得益於2019年末開盤已售但未完成簽約的房源較多,形成一定的庫存累積,企業復工後迅速消化,推動成交量攀升,而一季度歷來不是蘇州房地產市場主要表現時段,所以平行比較經濟指標不會難看;另外,疫情雖在短期內影響銷售行為,但總體而言未形成衝擊,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及時調整上市計劃與銷售策略,部分低價盤、倒掛盤接連推出市場,逐漸引發市場關注熱度。

當然,疫情仍未結束,整體造成的影響深遠,房地產業不可能獨善其身,但有可能將影響推遲或緩解。

政策發力,供給端與需求端兩頭保障

2月19日,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佈了《關於做好土地出讓相關工作有效應對疫情的通知》,其中“調整超過市場指導價報價規則”的政策讓蘇州樓市為之一顫,尤其對於之前需要封頂、現房銷售的額房企而言,減輕了房企的資金壓力,降低了拿地門檻。土地政策推出後,3月25日開拍的6幅涉宅地塊火熱成交,溢價率全部都在10%以上,開發企業的拿地熱情再次被激活。

2月28日,蘇州市住建局發佈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關於應對疫情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蘇住建房〔2020〕4號),適度放寬了預售時形象進度(符合一定條件的項目,完成25%以上投資即可和預售時間點可適當提前)及預售面積下限(由不低於3萬平方米的要求,調整為高層、小高層商品房不少於2萬平方米,多層商品房不少於1萬平方米)的要求,從批准預售的角度有限的開閘放水,提升了房地產項目產品上市節奏,有力保障市場供給。

3月19日,蘇州市發佈了《市政府關於調整人才落戶相關政策的通知》(蘇府規字〔2020〕4號),放寬了本地落戶的條件,尤其是實現了本科學歷直接落戶,“先落戶後就業”成為可能,這進一步加大了蘇州對外地人才的吸引力度。儘管很難講會有多大程度上吸收進多少人口,但這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已經是不小的震動,這一存在利好偏向的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需求端。已經有不少房產銷售以及中介機構以此為噱頭,製造購買氛圍。

“金三銀四”是否只是推遲上演,蘇州樓市是否再次看漲?

前述講到諸多新政頒佈,從表面看,均有扶持樓市的跡象,這是否意味著年年如約而至的“金三銀四”、“小陽春”是否只是推遲上演?而房價水平是不是要再上一個臺階?筆者認為:切勿一廂情願或會錯上意,蘇州樓市中期看穩的狀態不會改變。理由如下:

1、調控緊箍並未卸下,新政為“穩”保駕護航

2019接連出臺的調控政策讓人印象深刻,清晰的彰顯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決心。從目前看來,去年年初市場火爆的原因,一是新房供應不足,價格倒掛,二是區域熱點炒作不斷,學區、自貿區等均成為熱炒要素。今年除了有已然加碼的調控政策,更有充足的新房房源供應,熱點預期已經基本落地,所以並不存在大漲的邏輯。今年年初的這幾件新政,前兩則是在疫情特殊時期做出的戰術應對,並不意味著戰略方向調整,最後一則確確實實是為吸收產業人口,提高城市競爭力,儘管客觀上會有一定效果,但初衷絕非是為拉動房地產市場消費。對這一點必須要清醒的認識。

2、疫情影響世界經濟格局,蘇州樓市並非溫室花朵

全國即將走出疫情,但國外疫情已成水火之勢。需要了解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疫情發展到這一步,任何地方,即使是非疫區,都無法獨善其身。因為除了生命,疫情已經對國際金融、貿易、產業等領域造成了巨大破壞。例如,國內已經有諸多復工的外貿企業因無法接到國外訂單而無法真正投入生產;疫情期間各國對原材料、部分商品進出口管制,進一步加大貿易與生產的困難;各國尤其是美國在金融崩盤後推出的救市措施必將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動盪。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房地產業是無法獨善其身的,也唯有“穩”才是我們妥善的應對策略。只有等待疫情之後,形勢明朗,屆時隨著市場與時局的變化,可能對房地產業形成新的期許。

(本文原創,如有不當或需引用請與本人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