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偷形象来源,偷东西捂鼻子背布袋,到底是怕谁认出来

最近有个非常出名的段子,说是为什么欧美的人死活不喜欢戴口罩,而你在国内大街上可以看到专家说要有多严实就有捂得多严实的国人。理由很简单,你看看欧美传统侠盗,如佐罗、蝙蝠侠都是捂眼睛的;而在中国传统里,那些月黑风高夜的剑客,梁上君子们往往是用一块方巾包住嘴巴,这从侧面说明了为何欧美人骨子里就不愿意戴口罩,简直无法反驳。

日本小偷形象来源,偷东西捂鼻子背布袋,到底是怕谁认出来

不过我们今天的重点倒不是为什么欧美人不喜欢戴口罩,而是说世界上有一个奇葩的国家文化,他们在干偷偷摸摸时候的时候即不包眼睛,也不捂嘴巴鼻子,而是把头和鼻咽部(鼻子和嘴巴连接处)裹得严严实实的。相信很多喜欢看日剧的小伙伴们已经知道答案了,没错,如果再加上背个绿底白色草图案的方块布包裹,这就是日本最经典的小偷形象。

相信大家小时候在看日本动漫见到这种裹着头和鼻咽部的小偷,一定脑门上有个大大的问号,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你是谁么?难道把发型和胡子遮住就没人认出来了?实际上这种形象并不真正存在于日本历史中,那么它到底又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今天要揭露的谜底。

日本小偷形象来源,偷东西捂鼻子背布袋,到底是怕谁认出来

说到日本的小偷形象,实际上中国人对日本的第一印象那就是小偷少,例如《后汉书》中就记载:

倭国妇人不淫,不妒忌,不盗窃,少争讼。

这么少的"偷盗率"实际上跟日本的风俗和法律也有关系,在日本的传统观念中,偷盗和好吃懒做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认为这种行为不仅极其羞耻,更会为给家人带来厄运。所以哪怕是选择明抢,拦路打劫等,日本也极少的人会选择偷盗。

日本小偷形象来源,偷东西捂鼻子背布袋,到底是怕谁认出来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日本就没有小偷,例如日本战国时期就有鼎鼎大名的侠盗石川五右卫门,白天是商人模样去打听富贵人家,踩好点,晚上则化身盗贼,劫富济贫,颇受当时穷苦百姓的欢迎。然而其一次偷窃丰臣秀吉家名宝千鸟香炉时却失守被捕,被处以釜煮之刑而死。在国内的地摊文学上,有一个说法是丰臣秀吉因此制定"一钱斩"法案,也就是只要偷盗一分钱就会被处以斩刑,由此遏制了日本"小偷"的出现,后世日本将军皆沿袭此律。

但实际上"一钱斩"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的《一钱斩吏》,说的根本就不是偷盗的事,完全是被地摊文学张冠李戴了。不过即便如此,日本古代确实一直就有针对偷盗比较严厉的律法,亦成为日本小偷少的原因之一。

日本小偷形象来源,偷东西捂鼻子背布袋,到底是怕谁认出来

正因为日本小偷少,对于小偷的形象又比较模糊,可加上小偷少并不代表没有小偷,于是增加人们对小偷形象具体化的想想,也正是在这期间有两样东西的出现彻底让小偷背了锅,那就是日本手拭和风吕敷。

其中这手拭就是我们汉语中的手巾、手绢。原来自公元1,2世纪中国的养蚕技术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就从穿着兽皮树叶的绳文时代,进入了弥生时代,可算是日本文明史的一大步。虽然我们是把养蚕的技术教给日本人了,但是从蚕丝变成布可远比养活几条蚕难上不止百倍,这就导致了即使千年之后,能用上一块丝绢制成的手巾,那都是大户人家的标志。

日本小偷形象来源,偷东西捂鼻子背布袋,到底是怕谁认出来

这时间一跃,就到了日本江户时期,由于农业的迅猛发展,原本只是富家小姐消费的起的手巾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虽然手巾从土豪象征变成人手一块居家必备品,但是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还是不能太浪费着用。

于是这些农村的妇女们就把原本只是擦拭汗水或者身体的手巾整出了花来,例如裹在头上在下巴打结的叫做"颊被";在脸侧打结的叫做"道行";折成帽子戴在头上的叫做"道中";我们常常看到影视中日本妇女头上一圈包裹的就叫做"吉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日本小偷形象中包裹着头和鼻咽部的,叫做“鼻掛”

日本小偷形象来源,偷东西捂鼻子背布袋,到底是怕谁认出来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日本手拭的不同用法实际上是对应不同的家务活,鼻掛很显然就是在处理粪水时候用来捂鼻子的戴法。而根据有的说法,江户后期大名没落,许多武士生存难以为继,于是他们在偷窃的时候就采用鼻掛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盖住作为武士特征的月代头,由此产生了戴鼻掛的小偷形象。

不过这个说法好像并没有依据,因为你用其他的方式也可以盖住月代头,那么为何不是"吉原",不是"颊被",偏偏是"鼻掛"呢?这其实我们可以从小偷另一个形象关建品"风吕敷"中找到答案。

日本小偷形象来源,偷东西捂鼻子背布袋,到底是怕谁认出来

首先"风吕"实际上就是汉语中泡澡堂的意思,众所周知,日本是个极其喜欢泡澡的国家,对日本人来说泡澡就是传统文化,是日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连日本的古代寺院都是建有澡堂的。如始建于公元607年,位于日本奈良的法隆寺,其《法隆寺资财账》中就记载"风吕"室长7丈8尺,宽3丈3尺。可想而知连出家人都拒绝不了泡澡,更别说普通人了。

风吕敷最早是包袱皮,是一块长宽约130公分左右的布块(也有更小的),上面绣有各种花卉图案,折叠起来可以用来包裹东西。目前日本最早的风吕敷收藏在奈良正仓院中,是当年圣武天皇时期用来包裹名贵字画和舞乐的服装。直到室町时代,开始出现上流阶层的武士在洗澡时候会用它来包裹换下来的衣服或者是垫在脚下。而当时这种要先用蒸汽湿润身体的浴室被称为"唐风吕",于是包袱皮就逐渐改名叫做"风吕敷"。

日本小偷形象来源,偷东西捂鼻子背布袋,到底是怕谁认出来

后来到了江户时期,商业的公共澡堂开始在日本流行。这个时候人们用风吕敷包裹着衣服去浴室,还能用他垫在脚下,于是久而久之风吕敷就成为了专业的包袱皮。而在包袱皮产生的过程中,日本人尤其喜欢苜蓿草,因为这种草能像蔓藤一样四处散开,生命力顽强,在日本文化中代表着长盛不衰和长寿的意思,又叫做唐草(当时日本人真的喜欢什么名字前面都加个唐)。于是日本人就把唐草图案画在了风吕敷上面。

到了后来唐草图案的风吕敷越来越流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用它来包裹东西,里面亦不乏金银珠宝。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古话叫做"此地无银三百两",小偷进屋不用看其他的,直接把主人的风吕敷拿走就行了。当然了,更多的小偷甚至自己就带着风吕敷去"串门",偷到东西就用风吕敷一裹即走。于是久而久之就有了小偷背着唐草图案风吕敷的形象产生了。

日本小偷形象来源,偷东西捂鼻子背布袋,到底是怕谁认出来

我们再回到之前的鼻掛,可以这么说,日本小偷戴着鼻掛背着唐草图案风吕敷的形象类似我国传统戏剧中丑角油头粉面鼻梁画白的形象,是一种借鉴日常生活而组合而成的一种丑化形象。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早期日本小偷是这样子的,它是伴随着日本动和影视作品的出现率先出现在艺术作品中,随后成为了人们广为接受的艺术形象。

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现代女孩子结婚是一套中式秀禾,一套西式婚纱。但实际上秀禾并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婚纱,在我们之前的时代没有任何人是这样穿的,它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影视剧作品由于流行被现实所接受。而日本的小偷形象也正是如此所产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