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歷和北京學區房,你選哪個?

如果現在,有一份清華學歷文憑和一套北京學區房,同時放在你面前,你會選擇哪一個?

回答這三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先說故事背景:

朋友A,出身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不是那些發達地區的富裕村,就是內地非常窮的農村。

A的父親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也就是A的伯伯和姑姑,伯伯家3個孩子,姑姑家兩個孩子,A也有個姐姐,加起來一共是7個孩子。


清華學歷和北京學區房,你選哪個?


A的爸爸初中沒畢業,媽媽沒上過學,是嚴格意義上的文盲,是3個家庭中學歷最低的。但是,A的爸爸從小就對姐姐和自己的學業非常看重。

A的伯伯和姑姑恰恰相反,對孩子的學業不怎麼上心。


在A初中畢業的時候,三個家庭中只有A和姐姐還在讀書,伯伯和姑姑家的小孩全部都輟學出外打工了。

那時候正趕上進城務工的好時候,伯伯和姑姑家的孩子都開始掙錢了,甚至在家裡蓋起小洋樓,讀書無用論在農村裡大肆流行。

特別是A的爸爸還在為學費發愁的時候,伯伯和姑姑經常勸說“讀書有啥用,讀出來還不是一樣給別人打工”。

也是因為窮,在家族中,A家裡常常被親戚看不起。即使A後來考上了名牌大學,家裡親戚依舊是不冷不淡。

大學畢業後的A來到廣州工作,工作兩年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妻子家屬於較為富裕的城市家庭。


清華學歷和北京學區房,你選哪個?


本來對A農村出身有些看法,好在A學歷高而且工作還不錯,順利結婚。

工作4年,A在廣州買了房,A的姐姐也在廣州買了房,兩姐弟一商量,乾脆把爸媽都接過來,這幾年A的爸媽都已經在廣州定居。

而A伯伯姑姑如今在農村裡,還在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幹農活。

伯伯姑姑家的孩子們呢,這麼多年還在工廠打工,只是從一個工廠到另外一個工廠。

因為沒錢又在城裡買不起房,又只能把小孩送回農村上學。

打這以後,A說家裡親戚的態度180度大轉彎,無非羨慕A的爸媽好福氣,養了一雙兒女有出息。

A的爸媽如今再也不用下地幹農活了,從農村人徹底變為了城裡人。

A說:知識改變命運,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輩子最感謝的就是自己的父親支持自己上了大學。

如果沒有上大學沒有大學學歷,自己的命運就是另外一個農民工。


清華學歷和北京學區房,你選哪個?


看完A的故事,相信可以回答學歷值不值錢的問題。

清華大學的研究報告測算指出,在剔除掉學生的先天能力、家庭背景因素以後,中國大學教育的平均回報率是10%,而高中教育回報率幾乎是0。

畢業於名牌大學、211大學,比普通高校的回報高28%。

在胡潤排行榜上,有數據測算顯示,具有本科學歷的富豪獲得了60倍的財富回報。

而美國統計數據顯示,沒有這一紙本科文憑,會讓你整個職業生涯少賺100萬美元。

那麼,第二個問題:清華北大畢業都買不起學區房,這個學區房還值得買嗎?

A是這麼回答的:如果我當年能有學區房分配的教育資源,可能我會考上更好的大學,見識更精彩的世界,結交更牛逼的朋友。

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在北京的學區房裡,你的孩子不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但是收穫的不止是高考加分的特權,還有一張上流社會的入場券。

更不用說,這張入場券帶來的視野、選擇、人脈等旁人無法企及的資源。

從這個角度來講,清華北大畢業都買不起學區房,是因為學區房的價值已經超過了清華北大的一紙文憑。

雖然這個說法很殘忍,但是很現實。


清華學歷和北京學區房,你選哪個?


其實,熱衷學區房的人必然是學歷教育的受益者,尤其是對好不容易爬上中產階層的高等學歷者來說,學區房不僅能提高教育回報的可能性,更是階層傳承的硬通貨。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清華學歷和北京學區房,你選哪一個?

學歷是翻越階層的敲門磚,學區房是傳承階層的硬通貨。

清華北大的學歷,意味著你跨越階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學區房,意味著你傳承階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到底哪一個更值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