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憶中過年最難忘的習俗是什麼?

八卦氣象臺


過年啦!每個地方習俗都不一樣!

我先說自己是安徽的,六安的一個小山村裡。

大年27我們就開始大掃除了,然後大年三十早上穿新衣服,新鞋,貼門對,預示一年新的開始!

然後一家人開始做菜,叫年夜飯,我們一般下午吃,有魚,有肉,吃飯前要放鞭炮,趕走了年這個動物,我們要開始吃飯啦!

三十晚上守歲,小朋友們可有精神啦!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看春晚,不用做作業,不會有人問你成績,好開心啊!還可以光明正大的看電視,哈哈哈哈哈哈!還有一群小夥伴放煙花,鞭炮,好玩!



陽光單純的小美好


你記憶中最難忘的習俗是什麼?我們東北農村過年的習俗,從臘月二十三祭灶神,小年吃餃開始,就開始履行過年的習俗,二十四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烀豬肉,二十七就殺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坐一宿。

當然除夕夜的年夜飯,和南北各地都一樣,必須吃餃子。如今人們生活好了,幾乎天天過年,都覺得吃膩了,一些過年的習俗也淡漠了。可是全國人民對除夕夜吃餃子,都情有獨鍾,年年樂此不疲。

在我們東北,年夜飯的餃子非常講究餡料,多數都是豬肉韭菜和豬肉芹菜,取韭菜諧音(久財),取芹菜諧音(勤財),喻示勤儉才能發財,財源滾滾,源源不斷。

年夜飯的餃子,人們總覺得勝過人間一切美味,而介時包餃子的過程更是一種幸福的享受。一家人圍在案板前包餃子那一刻,才真正的體驗到什麼叫團圓。

難忘母親生前在除夕夜與我們包餃子的情景,母親把除夕夜包餃子看的就像世上最莊嚴隆重的儀式,她指揮著全家人,順著她的意願操作。儼然一位獨斷的大官僚,甚至酷似武則天。要求麵皮兒大小一致,餃子大小形狀還要一致,不得有畸形。餃子餡兒裡還要放各類東西,母親稱之為藏寶,也不外乎蜜棗和鋼蹦。最後母親還要親自動手包兩個韭菜盒子和一個元寶形的餃子。母親還偷偷的在藏蜜棗和鋼蹦的餃子上做了個記號,被我發現,當然我裝作視而不見,只有我才能識破母親的小天機。

煮餃子,母親親自操作,不得他人插手。整個過程都在我偷偷的監視中,發現她把藏蜜棗的分別放在愛人和兒子的碗裡,把藏有鋼蹦的放在我的碗裡。

當愛人和兒子吃出蜜棗時,驚訝的喊:哎呀,我好幸運!當我吃出鋼蹦時,故意驚訝的喊一聲:哎呀,好咯牙!這時母親滿意的笑了,隨後說了聲:撿到藏寶的人都是幸福的人。隨後母親把韭菜盒子分別放在我和愛人的碗裡,把元寶餃放在兒子的碗裡。喻示夫妻和睦,家庭美滿和中狀元之義。兒子還不情願吃這沒有餡兒的元寶餃子,而妻子讀懂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倒頗受感動。

我心裡明白是偉大的母親施愛佈慈,以積鴻福。可憐天下父母心!母親在餃子裡藏寶的習俗,我終生難忘。


手機用戶明月當我頭


我老家是貴州的,最難忘的習俗有5個:

1、過年前宰豬。那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刻,因為辛苦了一年,終於可以吃上肉了,養了一年多的豬,也從小豬仔長成了兩三百斤重的大豬了,一般會在離過年的前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甚至兩三天進行宰殺,之後就把親戚朋友或者鄰居喊過來,一塊吃泡湯。


幾大桌子,熱熱鬧鬧的,可以吃到很多肉,那是一年中,吃的最好的一次,有時候,還可以把新鮮的豬肉放點食鹽,放到炭火上烤,非常好吃。

2、打餈粑。就是把馬上要過年時,做年貨,其中,餈粑和粉粑是其中一項,打餈粑,就是把糯米蒸熟後,放到石頭或者木頭槽子裡,用棒槌(下圖)打,兩個人輪流打,可以打到汗流浹背,之後就是把餈粑捏成一橢圓形,再壓扁。再之後,就把它放到水裡,浸泡,可以放十天半個月,作為年貨。粉粑也是如此。





3、做綠豆粉。就是把大米碾碎,放水,整成漿,放到一個鐵盤裡,再把鐵盤放到有開水的鍋裡,把鍋蓋蓋上,一會熟了後,拿起來,把粉皮從鐵鍋裡取出,切成絲條狀,放到橫著的竹竿上,晾乾,即是綠豆粉(貴州方言),這種幹掉後的綠豆粉,可以放幾天十幾天,都沒問題。這也是小時候過年必備的三大年貨(殺豬燻臘肉、餈粑粉粑和綠豆粉)



4、清理樣溝。就是對屋前屋後的溝溝坎坎進行清洗清理,打掃乾淨,進行大掃除。一般會選擇在大年二十九,清理乾淨迎新年。

5、寫對字。就是大年三十那一天,父親寫對字(方言:春聯),我們負責擺放和對墨水,有時候,兩個哥哥也幫忙寫對字。


6、吃飯前敬祖宗和放鞭炮。在吃飯前,要在堂屋裡對著祖宗燒香拜佛、祭奠和祭拜,下跪磕頭。四五點鐘開飯前,正式開始放鞭炮,每天從戲子無3點開始(有些人吃飯早,三點開飯),村子裡就各種炮火連天,真正的有過年味道,而城市裡,一般都在晚上12點後正式開放,吃飯前,是不放鞭炮的,這是城市和農村燃放鞭炮時間點的最大不同。

如今,全家搬到縣城,幾個子女也有的進入省城工作生活,有的進入外省工作生活,小時候的年貨,基本不存在,即便在縣城的哥哥弟弟和父母,同樣不再做年貨,因為,全都可以去購買。


過年,再也找不到那種味道,那種感覺了,我始終覺得,小時候的農村,才是真正的過年,才是真正的年味,才是真正最幸福的過年過節,這種年俗年味,隨著我們的長大和遠離故鄉,也漸漸淡化下來,不再存在。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座標山東聊城

以前從來沒覺得我們那邊的過年習俗有啥特別的,後來跟其他人聊起來才發現我們的習俗還挺特別,下面我就來聊一下我們那邊的習俗。大年初一要早起,有多早呢,小時候凌晨三四點就得起床,現在這幾年都愛睡懶覺了,大約早晨5點起床,但是家裡的主婦還是得凌晨三四點起床,因為要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忙活。起床洗漱後首先要把各個神明處的蠟燭點起來,老天爺,灶王爺,財神爺,家裡祖宗主杆處,都要燃起蠟燭,然後挨個擺上祭品,肉,花糕,水果等,然後挨個點香,燒紙錢,元寶等,忙活完這個,要開始叫家裡小孩和當家的起床,趁這個間隙,再去把香點燃,每個門的兩邊都要上一支香。都起床後,開始點鞭炮,下餃子,餃子吃完天還是黑黑的,大約早晨5點半或者6點了,開始走出家門去拜年,整個村,街道上都是趕著去拜年的人。基本都是在本村上,給自己家院裡的人拜年,大家不要低估院這個單位,在我們那邊差不多是家族的意思,能有很多很多戶,家裡年齡較大的老人就守在家裡,等著別人來拜年,大家拜年的問候語也很有意思:大爺今年起得挺早啊,給您拜個年!另外加一句,我們那的拜年是磕頭



吼吼又哈哈


我60年代出生在一個偏遠小山村,記憶中,過年最難忘的習俗,叫啥名字我不清楚。但是,我真心不喜歡它!甚至厭惡它!它帶給我的是深深的壓力和恐懼!它與我對"過年"的期盼之情格格不入!

這個習俗是這樣的:

那時候,我們這個小山村還沒通電,照明用的是松明,電視當然是沒有的啦。全家吃完除夕年夜飯後,就早早睡覺了。



睡覺前,父母長輩們會給我們這些年輕少輩們準備好一、二封稍長點的鞭炮,放置在火炕上(以免回潮而不響)。並再三囑咐我們大年初一清晨要起得早,當然越早越好。起來後,先去堂屋家堂面前放一串鞭炮,然後去屋前屋後走一圈,說是“踩新地",可以行好運吧。在屋外踩新地時,先放單個的“大炮仗",一般要放12個,祈求個個炸響,如果第幾個沒炸響,那麼,這年幾月運氣可能不順。




記得大年初一清早約3、4點鐘,別人家就起來放鞭炮了。震耳欲聾的炮竹聲把我從香甜的睡夢中驚醒,十分的不情願!但又怕別人把"新地"的好運踩完去了!只好不情願地穿衣起床。好象是要趕早去搶金銀財寶似的!一旦比別人起晚了,心裡總不爽!



等放完鞭炮,踩了"新地",然後又回房睡覺。過大年,天氣大多很寒冷,這真是遭罪啊!

不知,有網友也經歷過這等"習俗"沒?感覺如何呢?


三味聊教育


拿兜兜拜年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那年代過年習俗最出彩的一項是小孩拜年。每年就等著盼著正月初一這一天的到來。大年初一清早出過“天方”後,小孩們就腰上挎個花兜兜,到村莊裡各家各戶拜年,走到人家,見到老人就下跪拜三拜。於是老人受拜後就發拜年禮品:生活一般的人家就抓幾把蠶豆;生活好一點的人家就抓幾把花生;再好一點的人家就散一至兩支玉貓牌或東海牌的香菸。還記得,我九歲那年初一拜年,收的拜年品特別多,死壓活擠把花兜兜都漲破了,不得不脫下外衣褂子包著,生怕掉了那些珍貴禮品。帶著大包包,把村莊所有人家都跑遍了,弄了大半個上午,收穫滿滿的。不料脫衣受凍了,回家發高燒,大病一場,差點丟了小命,但心裡還甜滋滋的。

這樣真下跪拜年的習俗,當時在農村很盛行,大人樂哈,孩子狂喜,是真尊老的舉動,是真年味的體現,是真純樸的民風。這良好的習俗,的確讓人難以忘懷!



老孫遁世無悶


又到一年歲末,再過一個星期,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節了。

我的家鄉是安徽北部的一個小城。每到過年的時候,熱鬧非凡。過了臘肉二十五,就開始蒸饅頭、炸面果子,做新衣、打掃衛生、購買年貨。盼啊盼啊,終於到大年三十了!一大早,就起床貼春聯,掛窗花,換上新衣服,放爆竹,包餃子,熱熱鬧鬧的吃過團圓飯,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嗑瓜子,吃糖果,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的節目伴隨著一陣陣的歡聲笑語,全家一起守歲,期待來年平平安安。初一早晨,要給長輩拜年,吃餃子,發壓歲錢。每個人,見面總要道一聲:新年好!濃濃的年味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團圓的日子,遠在異鄉的你,準備好回家過年了嗎?





向日葵1947202


每個人都有五光十色的童年,擁有天真的笑臉,和無拘無束的每天,對與即將來的過年那真是日思夜想的期盼,穿新衣服和放鞭炮,有肉吃的每天!

農村的生活還是挺艱難,那時家裡也窮,每到年前,奶奶會做一盆酸白菜和一盆肉皮和蘿蔔丁,二道經常吃的家常菜,使我三姐弟吃飯時爭來爭去,誰也怕誰多吃,奶奶會讓我們慢慢吃別爭,盆裡還有…………!

進入二十三小年,當地有個風俗祭灶,用剛烙的:烙餅,和芝麻糖和一些水果在廚房內燒香祭拜,(好像還有句老話: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意思是:老灶爺保佑我們年年能吃飽飯,上天休幾日,初一早上還得接神!繼續保佑我們!

從那刻起奶奶告訴我們,今天開始己始過年,只可說吉祥話不可罵人,和大聲說話,年就這一樣步步來啦!

若干年的今天,奶奶也走了好多年了,年味似乎變了很多,可奶奶的話我確一直記在心中,回想起來,奶奶為家付出的一切,我們家人永記不忘,這也許奶奶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奶奶!我們永遠愛你!還會一直想你……!





凱思捷


路過答題!

過年最難忘的習俗是什麼?

一、放鞭炮。

小時候,從三十到初一,最期待的就是放鞭炮。記得那時候七八歲,坐在家裡,一聽到鞭炮響,就會來一句:我日(口頭語、罵人的😄)!每逢此時,就會被父親訓斥😡!除夕晚上,鞭炮不停的響,我就不停的挨訓😄😄😄。初一早晨,早早起來,東家鞭炮響,去東家看,西家響,就去西家看。目的,一是看熱鬧,二是拾那沒有炸響的啞炮,拿回家剝開,點裡邊的火藥玩。😄😄😄

二、磕頭拜年

初一早晨,吃過餃子,由哥哥姐姐帶著,先給父母磕頭拜年(父親就給我們兄妹四個每人兩角的壓腰錢😄😄😄),然後和哥哥姐姐一起,在村裡挨家挨戶給長輩們磕頭拜年。有的給兩塊糖、有的給一把棗,或者花生,拜完年口家,幾個口袋總是滿滿的,好開心😄😄😄

當然,還有很多習俗,因時間關係就不一一講述。最難忘的就是這兩項,講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大過年的,可不要見笑哦😄😄😄🙏🙏🙏。

我是"人生如茶"趙振海,謝謝您的光臨!歡迎點評,來訪的朋友,希望點個贊😄😄😄!謝謝!最後,祝您2019豬年大吉!四季平安!🙏🙏🙏🌹🌹🌹





人生如茶66118897


我記憶中過年最難忘的習俗就是“吃餃子”,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吃著團圓又可口的餃子,是最開心,也是最幸福的。

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我們家會在廚房忙前忙後的準備著餃子餡料,擀餃子皮,包著好吃又好看的餃子,我和爸爸媽媽一同感受新年的氣氛和團聚的美好。

餃子是過年期間的必備美食,餃子也是中國人喜歡吃的美食之一,每逢過年,每家每戶都會做著各種餡料的餃子。

有時人們為了增加過年的氛圍,還會在餃子餡裡放入硬幣,表示發財的意思,如果誰吃到了帶有硬幣的餃子,會在今年財源滾滾。

人們對於過年的習俗千差萬別,來自於不同城市的人,會有各自難忘的習俗,過年就是大家共同祈福,祝願的美好時刻。

相信有很多人會對過年的習俗,有著各自不同的觀點與想法,我個人對過年最難忘的習俗是,品嚐各種好吃又不膩的餃子。


莫禹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