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花開時節動京城”,春暖花開,北京很多著名景區歷來都是花如海,人如潮。

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被稱為京城春天三大“花事”的植物園桃花節、玉淵潭櫻花節、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海棠花節全部被取消。雖然這些“人造”的節慶不再,但嬌豔的花朵依然處處綻放,兀自芬芳。

桃紅與柳綠,是春天最富美感的兩種色彩。在京城三大花事中,植物園的桃花節可以說是最有名的,到今年已有32年曆史了。園內可以觀賞到紅白碧桃、絳桃、壽星桃、菊花桃等近70個品種,逾萬株桃花。香氣撲鼻的白花山碧桃,是北京植物園自己培育的第一個人工雜交的新品種。從3月開始,除了各種桃花,番紅花、迎春花以及鬱金香、海棠、牡丹、芍藥花近百品種150萬株春花都將在植物園次第綻放。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植物園桃花節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白花山碧桃


玉淵潭公園的櫻花節始自1989年,是改革開放後京城開創的第一個賞花節,似乎也是最浪漫、最好看的。一夜春風吹過,熱烈絢爛的櫻花如雲似雪,素雅清新。櫻花的花期極短,從開花到凋謝只不過7日,而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也只有兩週左右。早櫻花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多為單瓣,有杭州早櫻、大山櫻、染井吉野、江戶彼岸等,晚櫻多為重瓣,花期大多在4月中下旬,常見品種有八重紅大島、關山、一葉、鬱金、普賢象等。

在玉淵潭公園穿行,可以欣賞到大約20個品種2000株櫻花開放的盛景, “早櫻報春”“櫻繽之路”“鸝櫻緋雲”“銀樹霓裳”“在水一方” “櫻棠春曉”“玉樹臨風”“友誼櫻林”等櫻花八景美不勝收,總會讓遊人流連忘返。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玉淵潭公園的櫻花


海棠花,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有著“花中神仙”“花貴妃”之稱。海棠花沒有香味,但它有著非常優良的淨化作用。在京城春天三大花事中,海棠花節所在的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曾創下四個北京之最和一項全國第一:最大的城市帶狀公園、最大的室外組雕、最大的人工溼地、最先完成北京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的試點公園,北京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個進行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和掛“應急避難場所”標誌牌的城市。

元大都由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始建於1267年,以瓊華島(今北海)為中心興建了宮城、皇城、壇廟等,至1272年命名為大都,1284年全部建成。元大都周長28.6公里,如今只剩下了城牆遺蹟,俗稱“土城”。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呈狹長帶狀,全長9公里,跨朝陽、海淀兩區。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元大都遺址公園的海棠花


元大都遺址公園為開放式公園,“海棠花溪”是公園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全程1公里,為全市數量最大、品種最多的海棠花觀賞地。每年海棠花節期間,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貼梗海棠、王族、火焰、鑽石、春雪、當娜等28種5000餘株海棠次第花開,爭奇鬥妍,一片花的海洋。

海棠花又被稱為斷腸花,大概一是因為海棠花的毒性被誇大,二是緣於它的花語和傳說。它的花語是“相思苦戀”,有一個傳說是關於一個叫海棠的女子等待心愛之人,至死也未得償所願,卻感動了上天,在她每天等待的牆邊開出了美麗鮮豔的花,“斷腸”海棠花因之得名。人們常常藉此抒發男女離別的悲傷情感,古今文人墨客也紛紛為海棠花吟詩作賦。

過去的京城也有三大花事,一是恭王府的海棠,二是崇效寺的牡丹,三是法源寺的丁香,都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和百姓們爭相觀賞。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自明朝起就有“城中第一佳山水”的美譽,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唯一對遊人開放的清代王府。“澄懷擷秀”位於恭王府花園西北部,為面向水池而建的一組建築。堂前有海棠數株,每年深春海棠花開,主人帶領全家到此賞花,故又名“海棠軒”。恭王府的海棠在京城十分有名,“花月玲瓏”即指這裡海棠花盛開時的景色。當時人們習慣地把蒙古阿拉善王府稱為東府,把恭王府稱為西府,“西府海棠”因而得名。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恭王府的海棠


恭王府海棠雅集由來已久,從第一代府主和珅,到恭親王奕訢,再到其後人載瀅等,留下了大量詩篇。至輔仁大學時期,陳垣校長就以《紅樓夢》中人物探春所起的“海棠詩社”為題,每到恭王府海棠花開之時,遍邀京城學人來府雅集,寫詩品茗,暢談古今,陳寅恪、王國維、魯迅、沈尹默、顧隨等都曾在此吟詩作賦,共襄文化盛事。

崇效寺,是唐代名剎,位於崇效衚衕內。崇效寺始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元代和明代都有大規模修葺。

崇效寺以育花著稱,清初以育棗花出名,當時寺內有棗樹千餘棵,因此曾被稱為“棗花寺”。後又從山東曹州移來牡丹花,則又以牡丹冠絕京華,尤以綠、墨牡丹聞名,一時京城名流學士競相踏遊,莫不以一瞻崇效寺牡丹為幸。

隨著年代變遷,民生凋敝,兼之離市中心遠,遊人幾乎絕跡,花圃也得不到培護,幾百年的牡丹名種,死的死,瘦的瘦,與富貴花名不副實了。

1950年代,北京市政府採納建議,把崇效寺牡丹移到了中山公園。《北京志——園林綠化志》載:音樂堂前原為國花臺,盡植以牡丹芍藥,其中許多移自南城崇效寺。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現在北京最大的牡丹觀賞園是在景山公園。


雖然崇效寺的牡丹遷到了中山公園,牡丹園也就一畝三分地,如今每年四月,中山公園著力宣傳的是大面積的鬱金香。而現在北京最大的牡丹觀賞園是在景山公園,那裡每年舉辦的牡丹文化藝術節至今已延續了23屆。

法源寺位於法源寺前街,始建於唐,原名憫忠寺,遼代時曾囚禁過宋欽宗。清朝時,雍正帝賜名法源寺,一直沿用至今,是京城現存最古老的名剎。清代康、乾之後,法源寺漸以繁茂的花草樹木名冠京華。到同治、光緒之後,直至1949年前,以丁香稱雄京城,法源寺因此又得名“香剎”。四五月花事盛時,院中淡紫、淡碧的香霧寧靜馥郁,一派“禪房花木深”的氛圍。紀曉嵐、龔自珍、林則徐等名人皆在此留下過足跡和詩篇,就連印度詩聖泰戈爾1930年代來京時,也點名要去,徐志摩則陪同前往。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京城古今三大花事

法源寺的丁香


如今的法源寺不但補種了大片丁香,還保留著數株珍貴的丁香樹,除了有紫丁香和白丁香,還有南洋馬魯古的丁香,其花為四瓣,盛開時花緣顏色更深,有欲滴之勢,實為罕見。丁香盛開的時候,如同一朵朵祥雲,掩映著紅牆青瓦、雕樑畫棟。遊人若置身其中,品清茶、聞花香,聽梵音悠揚,更覺得古寺幽深靜遠,穿越古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