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疫情這麼嚴重,怎麼能保證農民糧食安全?

四川張五


我是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農民。我愛家鄉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喜歡綠色、質樸、原生態的大自然生活。

今年春節,因為我們國家突發了疫情,給國民經濟和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影響,各行各都無法按時開工。現在國內疫情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原本有專家預測,疫情在6月下旬就可能基本結束。但因愛國際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疫情這麼嚴重,怎麼能保證農民糧食安全?就這個問題我談一下我個人的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復:

我們固家疫情的高峰期是在今年的2月份,到了3月份全國各地的疫情防控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在這種情況下,現階段的防控重點要從防止國內新增病例,轉而防止輸入性病例。而國內則需要加大經濟建設,鼓勵工廠企業復工復產,鼓勵農民開始從事生產活動。在防控疫情的同時,要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大力提振國內的消費信心和經濟發展信心。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國家糧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擔心糧食的安全問題,因為我們國家的糧食儲備是非常豐富的,根本不會出現象國外那樣的糧食危機。因為找們國內社會經濟民生都會保持平穩的發展狀態。

笫二,農民都已步入正軌,正在從事春耕生產活動,糧食產量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

雖然疫情還沒有徹底解除,但基本已得到了控制。現在對於農民來說正是春耕生產的農忙時節,農民已可以按照自己的計劃有序的開展春耕生產了。在國內現有的情況下,未來的農業生產不會受到打擾。總而言之,今年的糧食產量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而減產。這就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我們國家的糧食供給,使糧價保持一種平穩的狀態。況且現在根本沒有出現農民不種地或減少耕種的情況,所以不必擔心農民的糧食安全。

第三,國家層面會進行宏觀調控,不會出現糧價漲幅過大的局面:

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問題是關係到國之根本的東西,在現有情況下不可能發生太大的變化和波動。在國務院印發的2008年笫三版(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化鋼要)中,對未末15年土地利用的目標和任務提出6項約束性指標和9大預期性指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確保土地耕種量為18.65億畝,比原來增加了6000萬畝。之所以是這個數字,是因為15.6億畝是養活我們國家14億人口的最低保證耍求,18.65億畝則是保有一定的餘地(預防天災,土地質量變化等因素)。所以說就是不依靠進口糧食,我們國家全部依靠自己就可以保證糧食的安全。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內容僅供參考,你有什麼見解或建議呢?歡迎關注大唐三農,私信、留言、評論、交流、學習!




大唐三農


日前,據全國農技中心蟲情調度分析,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種群數量進入快速繁殖階段,春季北遷時間提早、蟲量加大。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明確要求了“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

  從去年1月份跨境遷飛性害蟲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開始,對我國糧食生產構成了直接威脅,擴散速度快、影響範圍大、危害程度重。《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甚至指出根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測2020年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各地區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

  山東省為了做好植保防災減災,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發佈通知明確要求抓好2020年農業重大病蟲疫情防控工作。

  抓實監測預警,把控發生態勢

  組織各級農作物重大病蟲測報區域站(點)在做好常規病蟲監測的同時,密切監控遷飛性、流行性、暴發性重大病蟲,準確掌握、密切跟蹤、按時報送重大有害生物發生消長動態,確保信息渠道暢通和實時共享。加大果、菜、茶、菌及中草藥等經濟作物測報工作力度,服務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及時會商分析,利用互聯網、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準確廣泛發佈預報預警和防控技術信息,提高信息覆蓋率和到位率。著力推進監測預警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設,高標準建好智能化監測站(點),強化運行保障,確保充分發揮作用。

  針對草地貪夜蛾,要科學佈局監測網點,構建高空雷達監測、地面監測空地一體的立體監測網絡,玉米生產重點縣每個村至少一套性誘捕器,注意加強麥田蟲情監測;關鍵時期組織開展全面、動態、拉網式排查和宣傳,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田,明確重點防控區域和科學防控時間。

  落實關鍵行動,確保防災減災成效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蟲和關鍵環節,科學制定防控技術方案,明確防控目標,確定防控策略,劃定重點區域,強化關鍵技術。抓好東亞飛蝗統防統治、小麥“一噴三防”、玉米 “一防雙減”、花生“一控雙增”及其他各類病蟲草鼠應急防治等重大防控行動實施,控制發生危害。密切跟蹤非洲沙漠蝗情,及時制定處置預案,做好防控物資儲備,同時要進一步強化東亞飛蝗監控,確保“不起飛、不成災”,做到萬無一失。

  整建制推進糧食作物統防統治,發揮69個全國統防統治星級服務組織帶動作用,加快果樹、蔬菜、花生等作物統防統治發展,推動由單病單蟲防治向全程承包轉變,促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發展。加大防治技術宣傳、培訓,關鍵農事季節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指導服務。對於草地貪夜蛾,在全面監測基礎上,堅持點殺點治、全力撲殺、不留死角,更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

  規範檢疫監管,嚴防疫情入侵擴散

  強化疫情監測防控,重點關注重大植物疫情,在高風險區加密設置疫情監測點,構建疫情阻截帶,科學制定防控預案,努力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突出抓好境內疫情的防控,採取綜合防控措施,控制擴散蔓延危害。加強植物檢疫監管,嚴格植物檢疫隊伍的管理和培訓,規範植物檢疫程序,提升規範執法能力和水平。

  在種苗繁育、生產、經營和出口農產品生產、加工及科研等有關單位廣泛發展兼職植物檢疫員和報檢員,協助開展植物檢疫工作。依法履行職能職責,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種苗企業登記管理,規範開展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和國外引種檢疫,做好田間調查、現場扦樣、實驗室檢驗等,依法依據開具植物檢疫證書,從源頭控制疫情發生,阻止有害生物入侵傳播。組織開展農作物種苗繁育基地和種苗市場聯合執法檢查,強化南繁種苗繁育基地檢疫巡查和管理,嚴厲打擊植物檢疫違法行為,保持檢疫執法高壓態勢,營造自覺遵守植物檢疫法規的良好氛圍。

  推進綠色防控,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廣泛深入推進,抓好綠色防控示範縣建設,整建制、全生育期推進綠色防控實施。在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棉花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等實施過程中充分落實綠色防控措施。要強化技術集成,圍繞重大病蟲疫情、果菜農藥殘留、果園茶園生態調控及天敵和授粉昆蟲綜合利用等領域,著力創新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一批瓶頸短板。

  在各地大量實踐探索基礎上,在全省集成推廣100套左右的綠色化、輕簡化、精準化病蟲害防控技術模式,解決單項有突破、集成存短板的問題,推動有害生物治理向全程綠色防控轉變。推動生物天敵和生物菌劑等綠色防控物資生產能力建設,研究實施綠色防控物資補貼政策,穩步提高綠色防控覆蓋率。要提高用藥水平,強化抗藥性監測,科學指導防控開展。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進一步大力推廣應用植保無人機和自走式大型機械等高效施藥設備,提高農藥施用效率和利用率,促進農藥減量控害增效。


小睿睿衣鋪


我認為:2020年全球疫情這麼嚴重,要保證農民糧食安全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國家要有針對性地限制糧食出口。去年底發生的新型冠狀疫情,給國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群策群力抗擊疫情,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目前疫情又在國外傳播開來,肆虐全球,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一些國家為了自己安全,已開始限制糧食及農產品出口,也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中國是一個人多糧少的國家。民以食為天。14億人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在全球疫情這麼嚴重的情況下,國家要對糧食出口統籌規劃,有針對性地限制糧食出口,保證國內糧食安全。

二,堅定不移地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我國糧食連續十多年的連增,除了得益於科技和投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牢牢得守住了18億畝耕地紅線。但留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我們今後一方面要加大力度保護耕地,另一方面要嚴厲打擊各種非農業建設用地和非法佔用基本農田和耕地的違法犯罪行為,守住耕地紅線,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實現糧食生產穩中有升,確保人們安居樂業。

三,抓好當前的春季農業生產

一年之計在於春。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當前我們國家疫情防控已取得決定性勝利。農民正在滿懷信心,投入到以加強春季麥田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春季農業生產。重點抓好小麥田間的劃鋤,鎮壓,澆水。努力奪取今年夏糧大豐收,為全年農業的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農機,農技,水利,科技等部門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能,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讓農民吃下搞好農業生產的“定心丸”。

我是三友話三農專注三農問題歡迎評論留言和關注。





三友話三農


你好,我國的糧食可以保證自給自足,不用擔心吃飯問題。我國大豆長期依賴進口,由於疫情嚴重會導致大豆進口緊張。對國內大豆產業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對農民來說也可以趁大豆價格瘋長能夠多一些受益!

【商務部解構中國糧食進口:庫存糧食足夠 不進口也不缺糧】根據商務部在4月2日下午解讀的中國糧食進口結構,中國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等飼料糧為主,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去年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商務部認為,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疫情發生之後,全球多國考慮到糧食安全問題而實行了限制出口的政策,引發中國國內民眾擔心糧食不足的問題。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主持工作的副司長王斌在4月2日召開的商務部新聞發佈會上,用數據打消了這些疑慮。

 

王斌說,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市場對中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0.9%,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了“16連豐”。而根據農業部相關信息分析,2020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

 

王斌說,中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中國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粗糧等飼料糧為主,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

 

王斌說,疫情發生以來,各地批發、零售市場大米、麵粉、食用油貨源充足,價格穩定。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向好,產能充沛。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全球糧食供給總體過剩,世界糧供低位運行,但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有關國家出臺出口禁令主要出於優先滿足國內糧食供給需要,大多數糧食出口國不一定會跟風效仿。(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



惠農服務工場


首先,疫情對我國的糧食生產並未造成什麼影響,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和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保春耕,保夏糧的措施,各大農化,種子企業在此期間都積極復工,備戰春耕,各地公路管網都為農資企業調配發貨開綠燈,保障物流的暢通。

其次,很多地方在防疫的同時積極採用新科技新手段,確保耕,種,管樣樣都不耽誤。為避免交叉感染,緩解用工短缺,多地在耕地,播種過程中都使用了無人駕駛拖拉機,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耕地,播種質量也有了明顯提升。在雲南等地還使用了無人機進行水稻的精準撒播,徹底緩解了丘陵山地播種效率低下的問題,解放了農民的雙手。為應對田間管理的問題,還出動了植保無人機飛防隊,奮戰在全國各地。

此外,我們的科技人員也積極奮戰在一線,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一線農技推廣人員現場指導,氣象服務人員枕戈待旦,大學教授專家直播助農。

這些多層次全方位的措施和手段對穩定我國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正是這些舉措的實施才使得農業生產倖免於難。


小小莊稼人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的草根小盛,我是一位生活在農村的草根農民,喜歡土地上植物的氣息,喜歡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喜歡綠色、質樸、原生態的三農生活。本人喜歡農業多年,對三農有自己的感悟,首先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希望能把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農村的鄉里鄉親,來幫助你們,下面就是我的分享:

  今年開春以來,由於我國突然爆發了新冠疫情,確實給國民經濟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很多工廠無法按時復工,很多農民沒有辦法及時外出打工,而現在雖然疫情基本控制,但國際疫情仍然在不斷的爆發過程中。原本按專家的預測,疫情在6月底有可能得到基本結束。

第一,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秩序基本恢復

  我國疫情爆發的高峰期是在正月,也就是在1月底到2月份的時間,其實進入3月份之後,各地的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這說明國內疫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在這種情況下,現階段的防控重點要從防止國內新增病例,轉而防止輸入性病例。而國內則需要加大經濟建設,鼓勵工廠企業復工復產,鼓勵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在防控疫情的同時,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大力的提振國內,消費信心和經濟發展信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糧食穩定一定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我國有足夠的糧食儲備,不可能出現像國外那樣大範圍哄搶糧食,造成物價飛漲的情況,國內的社會經濟民生都會保持穩定狀態。


第二,農民正在從事春耕播種等生產活動,糧食收成不會大面積減產

  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人沒有辦法正常地開展工作,但是對於農民來講現在正好進入到春耕播種的農忙時節,而此時已經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農民可以按照自己的計劃有序開展春耕播種。在國內已經反覆的情況下未來農業生產種植活動不會受到打亂,總體而言,今年的糧食收成不會有大面積減產的情況。這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我國糧食的供應,讓糧食的價格仍然處於一個穩定的水平上。現在也並沒有出現農民不種地或者減少耕作的情況,所以不用太過擔心糧食減產

第三,國家層面會進行宏觀調控,不會出現糧食價格過高上漲的局面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有著14億多的人口,所以說糧食是關心國之根本的東西,在現有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發生太大的變化和波動。在國務院2008年印發的第三版《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對未來15年土地利用的目標和任務提出6項約束性指標和9大預期性指標,其中最核心是確保量為18.65億畝,比原來增加6000萬畝。之所以是這個數字,因為15.6億畝是養活我國14億人口最低的保證要求,18.65億畝則是保有一定的餘地(預防天災、土地質量變化等因素),所以說就算不依靠進口,我國全部依靠自己也可以得到保證。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內容供您參考,希望上面的分享能幫到您,我是頭條號“草根小盛”天天分享三農生活,歡迎私信聯繫小盛,關注我,多多交流!



草根小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看著不斷上竄的數字,讓人揪心不已。

疫情引發的擔憂,其實遠不止確診人數的增加。專家認為,如果疫情不能有效控制,或將引發嚴重的全球糧食危機。

絕非危言聳聽

疫情若得不到控制

全球糧食危機是大概率事件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引發各國恐慌性囤積食品。

為了保障糧食供應充足,各國也是拼了——

不少國家啟動國家庫存計劃,增加糧食儲備;

一些糧食出口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部分糧食進口國,將擴大進口規膜。

疫情當前,不少國家意識到,糧食才是最稀缺的資源,畢竟TA關係到吃飯的大問題。

問題是,這些操作,會不會引發全球糧食危機呢?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程國強認為,如果

其次,糧食儲備充足。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截至2019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16連豐”,餘糧相當充足。這是近年來我國通過政策支持、科技驅動、深化改革,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結果!

再次,對外依存度低。我國每年進口糧食1億多噸,主要以大豆、粗糧等為主,大米、小麥進口一般分別為200萬噸、400萬噸,佔國內消費總量分別為1%至2%,主要起品種調劑作用。

專家認為,國際糧食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對我國難以形成直接的衝擊。相反,如果國際糧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國內糧價上升預期,有利於促進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穩定今年糧食生產具有積極作用。

還有秘密武器保供還有三大“定海神針”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還有一些“絕招”,在關鍵時刻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首先,我國擁有完備糧食儲備調控體系。近20年來,我國建立並不斷完善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體系和協調機制,從目前來看,我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無論中央儲備糧還是地方儲備糧,都非常充裕。

其次,我國還針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等,建立起相應的糧食應急保障機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麵油等成品儲備,可以滿足當地10天至15天供應,調控物質基礎雄厚。

再次,今年春耕形勢良好,夏糧豐收有保障。目前我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各地正在全力組織春耕生產,保障夏糧豐收。

其實,之前我國經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災害等多發重發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也成功應對了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來勢洶洶,但我們同樣也是自信滿滿!

中國的糧食供求波動往往引起經濟波動,特別是1993年、2003年尤為顯著。在中國人口多、資源少的特定條件下,糧食問題始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糧食安全是長期問題不是短期問題。保障糧食安全是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轉變政府職能要有利於保障糧食安全。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開源而且要節流。

“開源”是指增加和保持一定的糧食生產能力,使糧食供求大體平衡;

“節流”是指生產的糧食通過低成本的儲藏——運輸——加工,保質保量地投放市場滿足相關需求。

“開源”屬於農業生產領域,正在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特別是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力度;

而“節流”屬於流通領域,還沒有穩定的投資來源,相當部分設施陳舊,損失浪費驚人,成為影響糧食安全的制約因素。

“開源”與“節流”相互關聯緊密。糧食總量不足,造成糧食供應緊張,正常儲備規模下降,運輸壓力增大,糧食價格上漲,引起社會波動,造成經濟運行不穩定;糧食總量過大,也會造成儲備規模過大,糧食價格下滑,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穀賤傷農),同樣會引起社會波動,造成經濟運行不穩定;而適度的糧食規模、適量的糧食儲備、穩定的糧食價格,供需處於基本平衡才是糧食生產與流通的最佳配置,才是保障糧食安全的理想狀態。

把糧食安全放到戰略高度來認識,使投資建設與糧食安全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初步考慮有以下幾點設想:

抓緊制定國家糧食安全專項規劃。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糧食安全與能源安全、國土安全一樣屬於國家重大安全內容,涉及到國家發改委、農業、糧食、商務、銀行等多重行政管理部門。

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抓緊制訂糧食安全專項規劃,明確糧食安全目標、糧食安全原則、糧食安全政策、糧食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內容,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政府、企業等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的作用。

明確和穩定中央對糧食安全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地處廣大農村收納庫建設應納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範圍,享受相應中央投資的優惠政策,使農村儲糧條件儘快得到明顯改善,減少農村儲糧損失嚴重的狀況;安排適量中央投資用於糧食現代物流設施建設,完善中央儲備和省級儲備調節能力,既滿足市場需要又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將靜態儲備轉為“動態儲備”,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減輕財政補貼的壓力。建立適度的糧食安全垂直監管體系。糧食安全既是宏觀經濟問題也是微觀經濟問題,既關係到宏觀經濟運行也關係到千家萬戶百姓生活。

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通過適度建立糧食安全垂直監管體系,加大對中央和省級儲備糧監管力度,使糧食儲備處於有效的監控範圍內。促進大型國有企業發展成為國內國際一流的糧食經營公司,成為糧食設施建設的重要投資主體。

國際跨國公司已經先後登陸佔點,使糧食流通領域競爭日益激烈。要保障糧食安全,就要發揮國有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尤其發揮運作規範的大型國有糧食企業的作用。目前中糧、中儲糧以及華良物流等中央企業各有特點,但與競爭對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需要政府給予必要的支持。

加快建立健全糧食安全標準體系和預警應急系統。糧食安全不僅體現數量安全,更重要的是質量安全。糧食質量安全需要有完備的糧食檢測標準體系,目前已出臺部分新的糧食品質檢測標準,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糧食安全預警應急系統,已有相應科研成果和初步的建設構想,需要儘快啟動加快建設。探索提高投資效益的有效管理方式。國債建糧庫的實踐證明,只要精心組織,規範操作,上下結合,管理到位,其投資效果是顯著的。

隨著投資體制改革的深入,今後主要是“混合型”投資項目,而且和農業項目一樣,布點分散,規模很小,因此要通過調研和試點,探索對這類投資項目的有效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糧食安全事關全局直接影響著宏觀經濟發展,在宏觀調控中佔有重要地位,應有相應措施予以保障。否則糧食安全出問題,造成損失難以估量,再投入的資金會更多。為此,只有加倍努力,措施落實,才能提高糧食安全的保障水平。

再次,今年春耕形勢良好,夏糧豐收有保障。目前我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各地正在全力組織春耕生產,保障夏糧豐收。

其實,之前我國經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災害等多發重發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也成功應對了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來勢洶洶,但我們同樣也是自信滿滿!








愛不一定要上床


古人云“無糧不穩,”糧食是維繫國家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物質基礎之一。

在當下國家及時出臺了一系列穩糧保糧,振興農業發展的好政策,但仍需全體國人重視農業,重視糧食生產。眼下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時節,希望我們大家積極行動起來,開犁耕種,點瓜播豆,用辛勞的汗水,換來豐收的碩果金秋。


白鹿山嵐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這糧食啊!我們農民是自產自銷。自種自吃,自己種的就是安全。這個糧食你可以放心吃。







派哥樣樣有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糧食乃生存之本 怎麼才能保證糧食安全呢 請看視頻詳細講解 歡迎留言討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c370113a81f46ceb5e16fff62308f9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