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的若干問題

強迫症的表現為頻繁出現的害怕、擔心、闖入性的強迫思維,有些人伴有儀式化強迫動作,通常是針對吉凶觀念,或某種不良感覺。缺乏靈活性,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強迫思維、行為模式上。強迫思維可不伴有強迫行為,強迫行為則都是在解決強迫觀念。強迫症的治療包括:森田療法、認知療法等。

強迫症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 擔心 無法擺脫 持續出現

強迫及相關焦慮障礙者通常有兩點共性: 第一,涉及問題的焦慮程度明顯與現實不符。第二,需要持續用思維或行為來解決問題。焦慮是這組障礙中的核心表現,但強迫觀念與強迫行為較其他焦慮障礙,有特徵性表現。如較廣泛性焦慮,強迫症狀有明確的內容;較社交恐懼症,強迫者並不迴避,而是始終面對。內容和麵對在強迫症的運行機制上起到了作用。

1 強迫症

核心特徵

第一,強迫與反強迫同時出現,協同作用。

第二,體驗強迫不安,但無法控制。

2、問題因素

第一,缺乏安全感,自我不夠強大。

第二,缺乏社會心理支持,過度依靠自我。

第三,人格方面: 要求秩序,專注於自己的思維方式,忽視客觀。

第一,認知行為療法,通過識別自動化思維,發現核心認知,進行干預,認知重建,對強迫症的治療是一項重要工作。因為強迫觀念為應激性的,引發焦慮,強迫行為是不成熟的或神經症性應對防禦方式,產生持續的心理衝突。

第二,森田療法,從對情緒的關注,引向現實生活,這是森田療法的根本。

4問答

Q1:清潔、對稱、宗教和性,是否只有在這些方面有強迫思維或行為,才能夠診斷為強迫症?

當然不是,這幾個問題是在強迫行為和強迫觀念中的表現。強迫的症狀是千變萬化的,不同的人強迫的內容不同,每個人的症狀也是不斷變化的。但有的人也是固定某個或幾個問題上,這是焦慮的流動與固著的問題。清潔是強迫洗手的表現,是擔心手上有細菌、不乾淨,影響自己或家人,所以要洗到自己一種確定的感覺。對稱、宗教和性,通常是涉及吉凶恐怖觀念。強迫症的核心體驗是擔心,自我無法控制。並損害工作、學習、人際交往等社會功能”。

Q2: “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

懂只是道理,還需要理解和深層次的領悟,才能做到。例如,當反覆洗手時,事實上是很緊張的,而禁止與放鬆是拮抗的關係,是無法同時存在的。要嘗試放鬆下來,然後離開。通過事實檢驗,並不會有什麼問題發生。這樣建立新的行為模式。

Q4: 強迫症與強迫型人格障礙有什麼區別?

前者是在解決自己不願承受的問題,而後者是在解決自己必須解決的問題。是痛苦和累區別。強迫症是一種“失控”的狀態,而強迫性人格則是要求秩序,整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