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若干问题

强迫症的表现为频繁出现的害怕、担心、闯入性的强迫思维,有些人伴有仪式化强迫动作,通常是针对吉凶观念,或某种不良感觉。缺乏灵活性,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强迫思维、行为模式上。强迫思维可不伴有强迫行为,强迫行为则都是在解决强迫观念。强迫症的治疗包括:森田疗法、认知疗法等。

强迫症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担心 无法摆脱 持续出现

强迫及相关焦虑障碍者通常有两点共性: 第一,涉及问题的焦虑程度明显与现实不符。第二,需要持续用思维或行为来解决问题。焦虑是这组障碍中的核心表现,但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较其他焦虑障碍,有特征性表现。如较广泛性焦虑,强迫症状有明确的内容;较社交恐惧症,强迫者并不回避,而是始终面对。内容和面对在强迫症的运行机制上起到了作用。

1 强迫症

核心特征

第一,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出现,协同作用。

第二,体验强迫不安,但无法控制。

2、问题因素

第一,缺乏安全感,自我不够强大。

第二,缺乏社会心理支持,过度依靠自我。

第三,人格方面: 要求秩序,专注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忽视客观。

第一,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自动化思维,发现核心认知,进行干预,认知重建,对强迫症的治疗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强迫观念为应激性的,引发焦虑,强迫行为是不成熟的或神经症性应对防御方式,产生持续的心理冲突。

第二,森田疗法,从对情绪的关注,引向现实生活,这是森田疗法的根本。

4问答

Q1:清洁、对称、宗教和性,是否只有在这些方面有强迫思维或行为,才能够诊断为强迫症?

当然不是,这几个问题是在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中的表现。强迫的症状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人强迫的内容不同,每个人的症状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有的人也是固定某个或几个问题上,这是焦虑的流动与固着的问题。清洁是强迫洗手的表现,是担心手上有细菌、不干净,影响自己或家人,所以要洗到自己一种确定的感觉。对称、宗教和性,通常是涉及吉凶恐怖观念。强迫症的核心体验是担心,自我无法控制。并损害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

Q2: “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

懂只是道理,还需要理解和深层次的领悟,才能做到。例如,当反复洗手时,事实上是很紧张的,而禁止与放松是拮抗的关系,是无法同时存在的。要尝试放松下来,然后离开。通过事实检验,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发生。这样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Q4: 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在解决自己不愿承受的问题,而后者是在解决自己必须解决的问题。是痛苦和累区别。强迫症是一种“失控”的状态,而强迫性人格则是要求秩序,整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