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振國:南陽的“宛美”註腳

白振國:南陽的“宛美”註腳

南陽古稱“宛”。黃河文明、長江文明、淮河文明在這裡交匯互鑑、共榮共生,孕育、造就了自成地理單元、自成文化單元的南陽盆地。

我們跨越2500年時光,從公元前520年說起。當時的周景王決意改變“禮樂崩壞”的局面,欲立王子朝為繼承人,但天不遂願,突發心病而死,引發“單氏取周”的19年國內亂局。公元前516年,已在成周(今洛陽)佔天子位4年的王子朝“奉周典以奔楚”,遂成“王子朝之亂”的“罪魁禍首”。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對這一重大歷史和這一重大文化事件鮮有記載,亦鮮有研究。2019年的“王子朝奔楚暨南陽先秦古遺址保護學術研討會”形成多項共識,認定南陽是王子朝後裔晁姓宗親認祖歸宗的精神家園和朝拜聖地。

白振国:南阳的“宛美”注脚

方城縣2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在淺山丘陵地,有巨石分佈處,都能發現我們的祖先在石頭上繪製的美麗書畫。我國著名的巖畫專家多次深入方城進行考察、論證。大家對方城巖畫的認知越來越清晰,判斷越來越明確。迴歸遠古祖先們的時空節點,沐浴遠古祖先們的智慧光芒,承接遠古祖先們的當時認知,南陽巖畫無疑與遠古文字、遠古曆法、遠古天文、遠古崇拜、遠古哲學有著息息相關的深刻聯繫,這就是文明的傳承與延續。對於1995年發現的具茨山岩畫,許多研究者已從多學科、多維度、多視角進行了廣泛論述,認為具茨山岩畫中很可能蘊含著古代天文曆法的豐富內涵,還可能承載著漢字起源的歷史信息,研究和破解這些神秘符號具有跨時代意義。

在南陽市中心城區北5到10公里的白河岸邊,鱗次櫛比著三座名山。北邊是文化名山豐山,“豐山霜鍾”“豐山之盟”“白龍魚服”“耕父神”“雍和神”“清泠淵”等許多典故均出於此。南邊是中國四大名玉出產處獨山。著名的和氏璧、瀆山大玉海均出此山。兩山之間的山叫黃山,該山海拔150米左右,高出地面25米,老百姓視之為黃土堆,經年累月在上面耕種、生產。自1959年開始,省內外文物考古隊和文物考古專家已多次對黃山進行考古發掘,郭沫若先生將黃山考古發現記錄在他的《中國史稿》第一冊上面。2013年5月,黃山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5月以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黃山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2019年4月29日至30日,由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時代考古專業委員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辦,在南陽市舉辦了“黃山遺址考古發現專家論證會”。

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探文明之源,尋民族之魂。堅定文化自信,從讀懂身邊的歷史開始。南陽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遺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宛美”註腳。

作者為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 原載3月29日人民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