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放置不保护?专家:想但不敢

去过博物馆的朋友肯定不少,但凡是贵重文物,绝对是被保护在厚厚的玻璃罩子里,即使是露天放着的也会隔得比较远,但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却被大大方方露天放在外面,任凭风吹日晒雨淋,甚至可以被游客触摸,这可是来自1200多年前的文物啊!为何会这样对待它呢?


千年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放置不保护?专家:想但不敢


1989年,我国永济县博物馆在黄河古代著名渡口蒲津渡黄河东岸打捞出来了唐朝开元时期的铁牛和铁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千年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放置不保护?专家:想但不敢


永济县博物馆的这次打捞行动,并非巧合意外之举,而是经过了一年的准备,并且获得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一年多的勘察,,这才发现了沉睡在黄河水面下2米河滩的铁牛。历史上,这一尊黄河铁牛已经是久负盛名,史书曾经对其有明确的记载,唐朝政府在开元十三年(725年),在永济市西方15公里,蒲州城的黄河古道两岸,放置了四尊铁牛,用来稳固蒲津浮桥,这里也成为了秦晋之地的关键要道,并且一直沿用到了宋。


千年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放置不保护?专家:想但不敢


铁牛每尊高1.9米,长大约3米,栩栩如生,牛角上还有纹饰,形象逼真,造形生动,牛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牛体矫健强壮,尾施铁轴,用来牵连浮桥。这也象征着唐朝精美的工艺水平。同时牛还象征着别的寓意。


千年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放置不保护?专家:想但不敢


按理说,这被从黄河中打捞出来的四只铁牛出自唐朝,也算的上文物了,它们本来应该被安置在一个特定的地方被保护起来,用于人们参观学习。但是这四只铁牛却不是这样,自从被打捞起来之后,它们就一直被放置在黄河的岸边,露天摆放,几乎没有什么保护措施。


千年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放置不保护?专家:想但不敢


其实,不是我国不重视对文物的保护,而是这四只铁牛的保护步骤过于让人为难,专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千年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放置不保护?专家:想但不敢


这些铁牛每一个都有70多吨重,除了质量巨大,体积也十分庞大,想为它们寻找一个能够避免风吹日晒的密闭空间,实在是难上加难。其次,要移动这些巨大的铁疙瘩,没有大量的人员,没有专业的工具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转移的巨大难度让人们放弃了将它们放进密闭空间的想法,只能让他们在露天中放置。


千年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放置不保护?专家:想但不敢


其次,如何保护体积、质量巨大的铁质文物,一直专家们在探讨的问题。这些铁质的东西容易氧化生锈,十分难保护。就连世界文物保护专家都不知从哪里下手。如果我们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擅自行动,那么不仅达不到保护文物的目的,甚至可能对铁质文物造成伤害,一旦它们受到伤害,这样的损失几乎是

不可逆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