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李渊父子隋末会怎样发展?

沈静轩


历史的潮流一次被一次见证和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果没有李渊李世民父子,可能会出现蕃镇鼎立的画面,像隋朝之前的南北朝或者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一样,也可能另有一名集贤良、睿智有能力的高人统一天下,天下事无奇不有,任何事都有可能。就这两方面说一下我的看法。

蕃镇割据

  • 隋朝末年出现了很多能人义士,异性王林立,很多人手握军队,各方实力难分上下。隋朝虽说有靠山王杨林这个能征善战的护国老将,但是杨林在隋朝建国之初已经很大年纪了,仅靠他一人怎能平定各方势力。北平王罗艺,洛阳王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两淮的杜伏威,瓦岗寨的李密,马邑的刘武周,以及河北的张金称等多地武装存在,这些人当时都是封疆大吏般的存在,以北平王罗艺,洛阳王王世充的实力较大。
  • 罗艺屯兵数万,在军械和粮草方面更是在动乱的年代有所储备。其帐下燕云十八骑常年征战大漠,都是以一抵百的恐怖存在。乱世中保全自己非常容易。
  • 王世充占据河南,地域辽阔,从小喜欢文史在钻研兵法的他在中原大地上称王称霸。跟瓦岗干仗不落下风,在中原一带,百姓心中声望很大,有着坚定的民心。

有能力上位的藩王

  • 我个人认为北平王罗艺若有成大统之心,平定天下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实力摆在那里,罗艺当时几乎是顶尖的存在。手下大将众多,何况军队纪律严明,当时的罗家军战力太强了。
  • 王世充也有很大的可能,毕竟在河南称王,若是没有李渊父子,盘踞中原大地,占据了地利,并且在山东河南百姓呼声很高,占了人和。若是老天祝他,大业可成啊。
  • 江山代有才人出,民间还有很多有能耐的人,明朝的朱元璋不就是个典型吗,曾经当过和尚马夫的他却统一了天下。在这些蕃镇的人马中不妨有这样的存在。前期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却能名垂青史,成就大业也有很大可能。

纵观古今,有能力有才能的人太多了,成不成就霸业就看自己的努力和民心了,自古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阿柴历史笔记


我是华夏长河五千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隋末没有李渊父子,那毫无疑问,后果依然是天下大乱,最终天下一统。

首先,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各路英雄揭竿而起,一起推翻隋王朝的统治。而李渊父子只能算是其中的一路诸侯,而且大隋王朝的天下,覆灭的原因是隋炀帝穷兵黩武,贪图享乐,民不聊生,导致的结果,即使没有李渊父子,隋朝还是难以逃脱灭亡的命运。

其次,隋末天下英雄并举,各路反王问鼎天下,而李渊父子只是抓住了时机,趁势而起,收拢民心,各个击破,最终统一了天下,结束了纷乱局面。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就算没有李渊父子,依然会有其他的正义力量能得到百姓拥戴,最终结束乱世,统一天下。

再次,李渊父子也是先割据一方,然后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收拢民心,收服骄兵悍将,以及天下俊杰,文臣谋士,为自己所用。并实行切合实际的富民养兵之策,得到百姓的拥护,最终在文臣武将的辅佐下,消灭反王,定鼎李唐江山。

所以,关键在于政策,即使没有李渊父子,那仍有其他人会使用合理的政策,一统天下。

综上所述,如果隋末没有李渊父子,那在英雄辈出的乱世之中,只要有合理的政策和强大的兵力,依然能结束乱局,一统江山


华夏长河五千年


瓦岗寨确实是隋末最大的势力,敢与隋朝政府,王世充,宇文化及等正面对抗,但最终也会走向失败!瓦岗寨最致命的便是没有政权管理经验,以领袖李密为例,虽然担任过宫中禁卫,也得到杨素的赞赏,但其气魄与远见与治国是两回事!从李密入主瓦岗寨之后,瓦岗寨虽然取得连续胜利,但治下州县贫弱衰败,军械粮草供给日益困难,只能以剥削百姓维系军队!

虽然兵力很强,声势滔天,但没有可以依托的坚城,只要一次失败就会变成墙倒众人推!当时,李渊占据了关中,并且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先消灭了薛举刘武周,使得后方稳固再图谋中原。 而瓦岗军呢,跟王世充在洛阳死磕,虽然也赢了几场,但王世充死守洛阳,瓦岗李密同时又去打宇文化及,结果被王世充打败了 。

李密在杨玄感发动起义的时候给他提出了三条计策,上策是堵住杨广撤回来的路,中策是直接奔袭隋朝首都大兴(即后来的长安),下策是攻打东都洛阳,应该说李密的策略是很正确的,要么让杨广回不来,要么直接占据关陇贵族的老巢关中,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可惜杨玄感选择了下策,结果在洛阳城下被守城隋军死死拖住,最终战败身亡,李密也因此成为了隋朝的通缉犯,被迫投奔了瓦岗寨。

李密错误估计了形势,以为只要占领东都,天下就易为己有。遂长期屯兵于防守严固的东都坚城之下,与隋王世充军前后交锋百余战,贻误了向其他地区发展,夺取更大胜利的机会,又极大地消耗了义军的力量。


雨那时的忧伤


华夏民族历史发展以来,都是有它一定的规律的,也是我们所常说的那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经历过很多的朝代,也在不停地更替着,并没有那个朝代能永久的发展下去。

隋朝也是我国古代较为出名的一个朝代,隋文帝杨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他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帝王,在位时也有很大的作为。

如果说没有李渊父子,在隋末时期,杨广当时的那种朝政,隋朝的结果也是不能发展下去的,最有可能的无非有两种结果。

一、李氏没有取代,他人也会取代。

在隋末时期,天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隋炀帝杨广的政绩也发生了变化,他政绩恶劣,民不聊生,天下的百姓也没有能在隋朝的天下里安居太平。

在隋末时期,天下除了皇帝杨广,各地也有不少的诸侯和门阀,他们也都拥有各自的势力和政权,相对也形成了一股争夺天下的势力。

如果说没有李渊父子的势力,在当时的各方门阀之中,也一定有心存夺取天下之人。在多方的势力之下,隋朝的江山能不能发展下去也是一个未知数,肯定也会被除李渊父子以外的人所夺取的。所以,即使没有李渊父子,隋朝的发展也不会长远,也会被其它门阀势力所取代。

二、一朝回到解放前,天下再次分裂。

在隋朝统一天下之前,天下也是分裂的,各个国家各个势力也都占据一方,连年的争斗不休,没有什么太平天下的局面,直到隋朝统一以后,天下才安定了那么几十年。

在隋朝统一之后,天下也算安定了下来,在没有像之前的那样连年战争,百姓也安定生活。隋朝也分封了各路功臣,这些功臣也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一方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在隋末时,除去李渊父子,其他的各路门阀也比比皆是,比如李密、王世充、宇文家族等等,也都形成了一股夺取天下的势力。

在这么多的门阀之中,如果没有李渊父子,其它各路门阀也会推翻隋朝,在世间争夺天下,如果没有那方的势力能够统一这乱世,那天下必定再次分裂,陷入各个国家割据一方的局面。

不知道我的见解各位认不认同,有没有其它独到的见解,欢迎前来一起讨论一下,发表不同的见解和评论一下。


寒门儿郎


隋朝是魏晋南北朝分裂格局以后短暂的大一统时代,开国皇帝算得上一代明君,然而传给杨广之后,隋朝开始走向了灭亡。按理来说,隋朝开国不久,天下不稳,应该休养生息,巩固政权,可杨广却大肆挥霍荒淫无度,为了他南下方便不惜劳民伤财修建大运河,三征高句丽更是把杨坚辛苦打下的江山完全葬送,渐渐失去民心。

至此,隋朝藩王势力到处开始起义造反,刚刚统一的江山又变得四分五裂,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

在群雄之间,主要有三类人,一类是藩王集团,杨氏旧部,以杨玄感、李密、李渊、宇文化及为首;一类是地方军阀,以王世充、薛举、罗艺、沈法兴、刘霸道梁师都为主;最后一类是农民起义军,以窦建德、杜伏威、李轨等人为主;

不过,农民起义军战斗力有限,真正对隋朝构成威胁的是地方军阀以及隋朝旧部。更重要的是,他们拥兵自重,并非被逼谋反,这些人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推翻隋朝,自己当皇帝。

在这些势力之中,以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宇文化及实力最强,而李渊刚开始的战斗力并不强。李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太宗李世民,是李世民的军事能力以及战略眼光让李家得到了天下。抛开李渊父子,我认为最大可能得到天下的人应该是窦建德和王世充两人之间的一个。


林浩清


先说一下杨坚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

杨坚得以矫诏篡位是多方面的,前面两位皇帝都早逝,第三位皇帝年幼继位,不能亲征,而皇太后是杨建女儿,政治手腕极其有限。导致北周大权落于杨坚之手,并且杨坚之继位之后迅速的平定了北周老臣尉迟迥等人的政变,坐稳了皇位。

再看看李渊父子干了些什么。

当时李渊起兵时,大儿子和四儿子当时都在河东,只有一个李世民在身边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于是就暂且搁置了这件事情,但后来突厥并没有退兵,而是攻击的越来越厉害。因此皇帝赶紧让李渊去阻止突厥大军,于是李渊就觉得是时候搞一波事情。于是就通知了自己的儿子们让他们尽量去招兵买马,完事赶紧回来会合。因此李建成和李世民很快就招了一批人马,这个时候还要考虑到突厥。所以李渊就暂时的向突厥称臣,这样也就解决了自己的顾虑。然后李渊就开始行动了,因为计划制定得比较完美。

一路上非常顺利,而且对沿路的百姓也都非常的爱护,因此军队变得更强大了,没过多长时间就把隋朝推翻了。然后李渊就建立了唐朝,所以主要的功劳是李渊的。

李世民只是从旁协助他,是他的一个得力助手而已。但是在后来的历史中记载的却是李世民的功劳,当时是他和刘文静两个人决定起兵。

如果没有李渊父子,也许天下就是宇文家的也未必。山东窦建德,中原李密,洛阳王世充,陇右薛举,山西刘武周,扬州杨氏余部,将会有人站出来。个人觉得窦建德更加强大一些 窦建德也是比较得民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