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边境民族事务,他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面对边境民族事务,他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曹魏国势的强大和对蜀国军事防御的接连胜利,对地处周边的许多少数民族部落产生了持续的震撼和吸引,他们不断调整与曹魏的双边关系,谋求和中原大国的和好;边远之地本来就是国家政治统治力比较薄弱的地区,曹叡遵循着重华轻夷的策略方针,尽量以息事求和的善意处置这些关系。他在228年封辽东太守公孙渊为扬烈将军,就是采取了容忍抚慰的策略。《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记述了其后十年间曹叡对周边民族事务的处置,从中能看到他一以贯之的灵活态度及其实际效果。

面对边境民族事务,他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①和好大月氏。在三国时代的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居住着大月氏民族,这是不久前从今敦煌、祁连间西迁来的部族。汉武帝时的张骞曾经出使其国,当时与汉朝联系较多,其后踪迹多变。在曹叡执政的229年十二月,国王波调派遣使者前来奉献,这是许多年已经没有出现的现象。这一行为表明,大月氏是开始把曹魏当作中原上国来看待,曹叡于是封波调为亲魏王,不仅给了他次于天子的王位,还从名称上标注了其与魏国的亲密关系。

②接纳轲比能。鲜卑族是游牧于今内蒙古西那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的东胡族分支,他们是在匈奴西迁后势力渐盛,东汉末期组成了军事行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后来联合体瓦解,有步度根与轲比能等首领各拥部众,虽然附属于汉魏,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曹丕建国不久封轲比能为附义王,但他不时会挑起边境事端,在曹叡执政的228 仍然制造动乱。231年四月,附义王轲比能率本族人及贝加尔湖之地的丁零大人儿禅到幽州贡献名马,这属一种主动献好的表示。魏国朝廷接受了这种友好,同时在北方重新设置护匈奴中郎将,此为驻守晋阳负责管控北方少数民族事务的二千石官员,这表明曹叡的朝廷希望把主动示好的轲比能纳入正常管控的渠道。

面对边境民族事务,他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③塞北的交战。233年六月,当初归附魏国并驻守雁门边塞的鲜卑族首领步度根与首领轲比能私下勾结反叛,有资料说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前为配合自己的军事行动而引诱轲比能在北方反叛魏国。并州(郡治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的晋阳)刺史毕轨向曹叡上书报告此事,说明自己已出动军队,声称该行动对外以威慑轲比能,对内以警告步度根。曹叡看了毕轨的奏书说:“步度根被轲比能拉拢引诱,本来还心存疑惑。如今毕轨出动军队,只能使他们惊恐之下联合一体,促成步度根的反叛,这怎么谈得上是威慑呢?”他紧急传令给毕轨,所辖兵马切勿越过边塞开到句注(今山西代县西北十五公里的雁门山)一带。曹叡是想避免两股敌人在国家军队外压之下形成联合之势,但等诏书传到前线,毕轨已指挥军队开过边塞到达阴馆(故址在今山西代县西北)驻军,并派手下大将苏尚、董弼二人追击鲜卑部队。恰逢轲比能的儿子率千余骑兵驰往步度根的营寨,魏军与其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相遇并展开激战,应该是并州的地方军不如鲜卑骑兵骁勇善战吧,苏尚、董弼的军队很快溃败,步度根遂率本部人马反叛出塞,与轲比能合兵骚扰魏国边境。不久,曹叡重新派遣骁骑将军秦朗统率精锐部队开赴边塞讨伐,叛军战败后逃到漠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的外蒙古区域)。十月,步度根部落的另一首领戴胡阿狼泥等人到并州请求投降,秦朗接受投降并班师返回。

④安定的平叛军。233年九月,屯驻安定(郡治在今宁夏固原)地区保卫边塞的匈奴首领胡薄居姿职等人率部反叛,朝廷让大将军司马懿的部将胡遵领军前往平叛,很快击溃叛军并迫使其首领投降。

面对边境民族事务,他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⑤肃慎贡楛箭。236年五月,在今东北长白山一带的肃慎国前来进献楛箭,这是用楛木制成的石弩弓箭。事情虽然不大,但意义不小。《国语﹒鲁语》中记载,孔子当年在陈国时,有一只隼鹰落在了陈国君主的庭院里死了,楛箭射穿了它的身体,箭头是用尖石做的,箭有一尺八寸长。孔子对陈惠公派来询问的人说:“这隼来得很远,它身上的箭是肃慎氏制造的。从前周武王打败了商,开通了南北各民族的道路,命令他们各拿本地的土特产进贡,肃慎氏就向周天子进贡楛矢和石砮,箭长一尺八寸。武王为了表明他使远方民族归附的威德,就在箭尾扣弦处刻上‘肃慎氏之贡矢’,并送给嫁于陈国虞胡公的大女儿。国君如派人去贵国旧府里寻找,大概还能找到。”陈惠公于是派人寻找,果然在用金装饰的木盒里发现了楛矢,像孔子所说的一样。楛箭因为产地遥远,极不易得,又有周武王首先得到作为女儿陪嫁,以及孔子与陈侯相互谈论的情节,所以极具历史文化意蕴;尤其是周武王当年得到贡献的珍物,现在曹魏朝廷得到了同样的贡献,其意义极有想象的空间,魏国君臣的心情应该是非常满足的。

⑥高句骊示好。236年七月,在辽东之东千余里处,地跨今吉林与朝鲜之地的高句骊国,国王位宫当时将东吴孙权派去联络的特使胡卫等人斩首,并将首级送到幽州。后来知道是孙权派特使走海路到高句骊进行联络,图谋南北夹攻辽东。远方高句骊国主动断绝了和东吴的联系,心甘情愿地向曹魏表示友好,无论从军事战略上还是政治影响上都是值得魏国君臣庆幸的事情。

⑦凉州的平叛。238年八月,西部凉州以外的烧当羌王芒中、注诣等人领兵反叛,凉州刺史率地方各郡部队进攻征讨,将注诣斩首。

面对边境民族事务,他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⑧廖惇的攻击。238年九月,阴平(治今甘肃文县西北)太守廖惇反叛,向魏国守善羌侯在石宕、蕈川的营地发起进攻。雍州(治今西安市西北)刺史郭淮派遣广魏(治今甘肃临渭)太守王赟、南安(治今甘肃陇西渭水北岸)太守游奕领兵反击廖惇。郭淮向曹叡上书说:“王赟、游奕分兵从廖惇所占之山的东西两侧进行夹击,已经在外面将贼寇围困,攻破只在旦夕。”曹叡看了上书后说:“作战中就怕兵势离散。”他立即给郭淮写下诏书送走,让郭淮命令游奕撤销非要害之处的驻军,安排军队到适宜的地方集中使用。结果曹叡的诏书尚未送到,游奕的部队就被廖惇所攻破,王赟被战场流箭射中而死。

有史家认为,蜀国廖化本名淳,这里所说的廖惇,很有可能是廖淳的误写,因而向魏国守善羌侯发动进攻的可能就是蜀国大将廖化,但史书中没有廖化作阴平太守的记录。考虑到陈寿几次提到蜀国历史档案不完善的情况,以及这位廖惇在被包围后反胜为败的出色指挥能力,估计这里发动进攻的极有可能是蜀将廖化。从郭淮对战场形势的错误估计和曹叡发出的纠错诏书上看,曹叡像他的祖父曹操一样,对军事战况把握的精准性也是令人佩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