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際話《清明》:作者是不是杜牧,杏花村又在哪裡

1

天朗氣清,萬物明淨,又將迎來一個清明節。值此之際,很多人都會隨口吟出一首千古名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不過,可能許多人喜歡這首詩,卻並不知道關於這首詩的兩大疑案。今天沒事就來掰掰這首詩,拾人牙慧之餘,也有點新發現。

下面就與愛好古典詩詞的朋友以及學生朋友分享一下。

清明之際話《清明》:作者是不是杜牧,杏花村又在哪裡

2

首先來掰一掰詩的作者。一定會有人對此表示奇怪,作者不就是唐代杜牧嗎?

是的,教科書到現在標的仍是唐代杜牧,但近年來有人提出了質疑,搬出許多證據否定杜牧的這一著作權,影響最大的就是2010年施愛東的一篇文章。

施愛東是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10年3月29日,施愛東博士作客人民網文化《金臺會館》,明確指出《清明》一詩為偽作。

同年5月17日,人民網編髮施愛東署名文章,名為《清明時節雨紛紛 杜牧何曾欲斷魂》,詳細考證《清明》偽在何處。

清明之際話《清明》:作者是不是杜牧,杏花村又在哪裡

施愛東博士

3

施愛東博士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點:

1. 最早的杜牧詩文集《樊川文集》中沒有收錄《清明》這首詩。《樊川文集》是杜牧外甥裴延翰編輯的,按說如《清明》是杜牧的詩,這麼好的詩是不該遺漏的。

2. 成書於北宋的專收杜牧遺詩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以及成書於南宋的《續別集》,也未收。

3. 宋代大學者洪邁《萬首唐人絕句》,搜遍唐人絕句,甚至把律詩裁為絕句,但也未收此詩。

4. 此詩到南宋末年的《錦繡萬花谷後集》《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中才出現,至此已有三四百年。這麼好的詩三四百年無人提及,不合學理。

5. 清康熙本《全唐詩》未收此詩,清人馮集梧

曾專攻杜詩,但其《樊川詩集註》也絕不提及此詩,可見清人也否認為杜詩。

清明之際話《清明》:作者是不是杜牧,杏花村又在哪裡

4

應該說,施博士的這些論據很有力,但有一點,還算不上是鐵證如山。難道三四百年沒人提及,就可憑此斷定不是杜牧的詩?

梁啟超十二條“辨偽鑑別法”之第一條說:

“其書前代從未著錄,或絕無人徵引而忽然出現者,什有九皆偽。”施愛東博士引此證《清明》之偽,但梁啟超說的是“什有九皆偽”,而不是“什有什皆偽”。

其實只要舉一例,即可反證。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是公認的好詩,在唐詩中的地位非常高,但這首詩也被埋沒三百多年。

著名古代文史學家程千帆,是公認的國學大師,在校讎學、歷史學、古代文學等領域均有傑出成就。據其考證,今存唐人所選的唐詩選本,包括唐人的雜記小說,甚至一直到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紀事》,都沒有收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收錄《春江花月夜》最早的本子,是北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從張若虛到郭茂倩,也有三百多年。

而至於清人不認《清明》為杜牧詩,是因為清人重考據學,沒有足夠的證據就不認定。但不認定不等於否認,這是兩把事。

雖然施愛東博士還從其它方面進行論證,但這一方面站不穩,其它就不值一提了。

所以關於《清明》一詩作者是杜牧,目前只能說是存疑,還不能武斷地否認。

清明之際話《清明》:作者是不是杜牧,杏花村又在哪裡

程千帆 (1913-2000),中國著名古代文史學家。

5

再來掰一掰詩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這個“掰”是在認可杜牧為作者的基礎上。現在全國各地有許多杏花村,有些也確實是從古就有的,但哪一個才是詩中的杏花村呢?

有的學者根據杜牧行跡,提出幾種可能,主要是安徽池州、山西汾陽、湖北麻城。這三個地方的學者引經據典,千方百計證明本地杏花村就是詩中的杏花村。但顯而易見,這些爭論的背後存在經濟因素。

2006年池州與汾陽對簿公堂,爭奪的就是“杏花村”旅遊服務類商標。然而,法律能裁定商標使用權歸屬,卻不能認定詩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實際上各家都拿不出鐵證。如果不能從杜牧當時的文獻中找到根據,那麼,無論從杜牧的行跡,還是從杜牧後世的資料,實際上都不可能證明什麼。

比如池州以清人寫的地方誌為證,試想,清朝之前沒有證據,清人之言又怎麼可以證明?若可這樣,今人誰都能說點話為後世證前世。

清明之際話《清明》:作者是不是杜牧,杏花村又在哪裡

池州杏花村

6

不過,雖然不能直接證明杏花村在哪地,但卻可以大致判斷出在南方還是北方。前幾天與一個同事說起這首詩,他突然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清明節時草還沒長出來,能放牛嗎?

我們這兒地處蘇北,目前草還真沒長出來,才剛露個頭,牲畜啃不到的。我當時說牛也吃乾草,不過後來一想不對,牛吃的乾草是夏天收割曬乾的,而不是枯死的,牛不吃枯死的草。

難道詩的內容真有問題?“牧童”作何理解?我又突然想起杜牧有一首《江南春》,於是想到《清明》詩中寫的可能也是南方。

清明之際話《清明》:作者是不是杜牧,杏花村又在哪裡

汾陽杏花村

正好有一個南方的網友,就向她詢問,得到的答案是:一般三月就可能放牧了。她還說前幾天看到人放羊的呢,如今草都長有二十釐米長了。這樣看來,杏花村應該在南方。

池州就在江南,所以池州可能性大一些。但只是可能性大,還不能就此認定,說不定那個小村子早就在戰火中消失了呢。

而汾陽地處北方,比我們這兒還冷,草不可能長得比這兒還高,怎麼放牛放羊?山西作家呂世宏竺可楨氣候變化研究和一些唐詩為依據,證明唐朝時汾陽地區氣候溫暖,三月下過雨,但下雨不代表草就長出來了。

呂世宏舉證杜牧到過汾陽的杜詩《幷州道中》,有一句是“戍樓春帶雪”,這卻足可反向證明,唐時汾陽的春天並不溫暖,即使有時下雨也是冷的,草兒應該不會長到可放牧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