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不響用重錘?對問題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愛的感化而不是粗暴敲打

最好的教育,是用愛和尊重,和風細雨的去滋潤他們的心靈。

鼓不響用重錘?對問題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愛的感化而不是粗暴敲打

有個媽媽對自己的網癮兒子的教育方式特別蠻橫粗暴。

她竟然帶著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迫不及待的趕到學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嚇哭了的兒子強行拖走。

這裡姑且不論特殊學校的電棍教育是否科學。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粗暴的體罰教育對孩子的血肉之軀來說,是殘忍和不可取的。

是在問題之上再添問題。

對於問題孩子,批評和打擊,改變不了孩子的頹廢,只有坐下來傾聽和了解,才能打開他們的心扉,在他們內心注入積極上進的原動力。

大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鼓不響用重錘?對問題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愛的感化而不是粗暴敲打

01 家長喜歡用重錘讓孩子長記性

人們經常說:“響鼓不用重錘。”

意思是,鼓不響就要用重錘。

於是有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要孩子出了狀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簡單粗暴的重錘出擊。

孩子犯了點小錯誤,他們便誇大其詞的責罵,以便讓孩子長記性。

至於孩子有沒有懂得這個道理,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他們認為不值得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和解決。

殊不知教育是情感的交流和感化,簡單粗暴的方式,要麼教育出一個叛逆的孩子,要麼教育出一個膽小懦弱的木偶。

疫情隔離期間,我隔壁小區發生了一件事情,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跳了樓。

女孩是離異家庭,判給了母親。

母親是家庭主婦被拋棄的類型,現在只好出去打工,於是寄希望於女孩爭口氣,好好讀書有出息。

女孩子青春期沒有了父愛,再加上母親碎碎念,逼她不停看書補習,於是產生厭學情緒,成績表現都差,當母親的認為女兒不爭氣,於是頻繁的責罵甚至是打。

粗暴的教育往往適得其反。

女孩的不滿情緒日積月累,心理有了問題,乾脆要輟學,結果被母親打了一頓之後,情緒失控跳了樓。

而當母親的在悲痛之餘,一直沒有想明白,為什麼很多母親都種會有的日常的教育,會導致女兒的輕生?

單親家庭的孩子本來就容易脆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何況是一個正在叛逆期的女孩?

棍棒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靈更為懦弱,更為固執”。

有問題的孩子,不宜粗暴的教育。

鼓不響用重錘?對問題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愛的感化而不是粗暴敲打

02 為什麼簡單粗暴的教育會適得其反

所謂不響的鼓,也就是不優秀沒有達到家長期望值的孩子。

這世上從來沒有能先天成才的天才,能成才的孩子,都是得益於後天的教育。

王安石筆下的神童方仲永,因為教育的缺失,最終也長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何況不是神童的孩子呢?

不響的鼓,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那不是有問題的鼓嗎?

有問題還用重錘去敲擊,那就很有可能把鼓捶壞。

同樣的道理,孩子不優秀,或者沒有達到你的期望值,甚至有很多毛病,那是不是孩子成長中出了問題?

如果還去粗暴的打擊他們,豈不容易讓他們破罐子破摔?

我堂姐的兒子,讀初中二年級,前幾年父親病亡,家裡還欠下一些債務,唐姐心情不好,經常在兒子面前碎碎念。

結果這孩子一天天沉悶,自卑,成績一落千丈,還懶得啥事也不想幹。

堂姐恨其不爭氣,打罵都無效,在親戚面前數落兒子的不是,希望大家幫忙教育。

我看到在堂姐數落兒子的時候,這個孩子目光暗淡,對大家的關心和詢問一言不發,純粹開啟了絕緣模式。

我悄悄的警告堂姐,遭受喪父之痛 ,孩子也容易脆弱,要改變教育方法,多鼓勵多發現孩子優點,少責罵批評,否則孩子一旦抑鬱症,就徹底被毀了。

孩子出問題肯定有原因,我們最應該是找出問題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簡單粗暴的責罵,只能武力壓制,對孩子的問題是堵而不是疏,有可能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所以我們有時發現,越打罵孩子,孩子的表現越差勁。

根源問題都沒有解決,就想要用粗暴的方式去糾正和改變,結果一定適得其反。

當孩子承受到太多的壓力而無能為力的時候,會乾脆破罐子破摔,你越是粗暴的打擊,他們只會破的更快更徹底。

教育一定是要動腦筋講究方法的事情,而不是粗暴蠻幹。

鼓不響用重錘?對問題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愛的感化而不是粗暴敲打

03 教育好問題孩子的關鍵是走進孩子的心裡

記得有人說過: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父母。

問題父母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從懵懂無知到慢慢成長,就是一張純淨的白紙,最初由父母在這張白紙上濃墨重彩,決定他們生命的顏色和風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

泰曼·約翰遜說:“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從孩子身上,一定會看到父母的影子,做父母的要善於反省。

問題孩子身上的缺點和問題,我們肯定不能視而不見,置之不理。

放縱和包庇,不該是父母所為。

所以我說的對問題孩子不重力敲打,是指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要粗暴的批評打罵,而是要用科學理智的方法。

孩子也有自尊心,有榮辱觀,已經有問題的孩子學習生活不順利,他們內心的焦慮和壓力,讓他們揹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

他們也很想變優秀,可能只是無力改變現狀而已。

他們更脆弱,他們最需要的是得到幫助愛護,獲得動力,走出困境,所以父母應該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

1、 要多傾聽。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問題孩子有他們有他們的苦惱,有他們的想法,不傾聽就沒辦法知道他們的問題所在,也就不能懂得和理解他們。

問題孩子一定有心理上的負擔和癥結,鼓勵他們說出來,傾聽可以給他們心理上減負,還可以拉近親子關係。

粗暴的打罵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讓孩子與父母離心離德;傾聽能讓父母與孩子共情,從而用疏導的方式解決他們的問題。

2、多陪伴和交流。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和愛,陪伴可以促進與孩子的感情,陪伴還有利於溝通交流。

有溝通交流的相處才是順暢和令人愉快的,不要用凌駕於孩子之上的口吻對孩子進行交談,因為誰都討厭說教。

“要做孩子的老師,先做孩子的朋友。”

和孩子平等相處,友好的交流,更利於讓人接受。

3、多認可和表揚。

前面兩種方法其實已經是在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教育,做到了,你一定會發現孩子在悄悄改變,也許改變不大,但只要是向好的方向就行,不要急於求成。

接下來就是進一步的做法,認可和表揚。

記住不要盲目的表揚,要對於孩子在具體事情上的做法,要及時給予認可;對於他們的小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並鼓勵他們,讓他們有成就感,獲得精神上的動力。

鼓不響用重錘?對問題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愛的感化而不是粗暴敲打

結語:

孩子是我們的骨肉,是我們最愛的人,是獨立而鮮活的生命。

是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和心思去關愛和培養的人。

養育一個孩子不容易,糾正一個有問題的孩子更不能急於求成。

愛因斯坦說:“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記得用愛的方式去進行。

多花點時間,樂於傾聽,耐心陪伴,及時鼓勵表揚。

用有效的方法,用教育的智慧,無怨無悔、持之以恆的去滋潤,去感化。

你會發現,愛的教育能無聲勝有聲,直達孩子心底。

作者簡介:我是陌上風輕,一個播撒正能量的人,多年的教育實踐讓我更多的思考婚姻,家庭,教育的問題。歡迎交流,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