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四年撤銷1598個學位點,專業從“高大全”到“特而精”

4月2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各大高校或單位共撤銷193個學位點。此前的三年,全國高校已有1405個學位授權點被撤銷。至此,自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辦法》以來,四年來已有1598個學位點被撤銷。

全國高校四年撤銷1598個學位點,專業從“高大全”到“特而精”

學位點,是指研究生學位授權點,包括博士學位授權點(博士點)和碩士學位授權點(碩士點)。201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自2016年起,將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工作的實施範圍擴大到全國。自此,持續30多年的高校學位授權點“終身制”成為歷史。

該項政策執行後的第一年,2016年10月,全國175所高校大幅撤銷576個學位點;在2017年的調整中,全國129所高校又撤銷了340個學位點;2018年共有29省份182所高校或單位撤銷了489個學位點;最新公佈的2019年撤銷點的數據下降到193個,不及前三年平均水平的40%。

從2016年首次175所高校大幅撤銷576個學位點來看,軟件工程學位點撤銷最多,達到35個;工程(項目管理) 被撤銷21個;工程(工業工程) 被撤銷13個;生態學、統計學、系統科學、工程(物流工程)、應用化學等也超過10個。從撤銷學位點較多的省份來看,北京市撤銷的最多,高達71個;從撤銷學位點較多的高校來看,浙江大學撤銷學位點最多,高達34個。

全國高校四年撤銷1598個學位點,專業從“高大全”到“特而精”

2018年撤銷的學位點達到489個,為四年來“第二高”,從撤銷學位點較多的學科來看,工程碩士(項目管理)最多,共有24個工程碩士學位點被撤銷,軟件工程被撤銷19個,工程碩士(物流工程) 被撤銷13個,政治學、生態學、工程碩士(工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也超過7個。從撤銷學位點較多的省份來看,同樣是北京市撤銷的最多,高達60個。

2019年撤銷193個學位點,撤銷學位點最多的學科為軟件工程和應用化學,各有6個單位撤銷。此外,計算機應用技術、美術學、物理電子學和藝術學理論撤銷數量也較多,各有4個。

四年來,全國高校已有1598個學位授權點被撤銷,此舉凸顯在“雙一流”高校建設大背景下,高校的學科建設不再是規模和數量上的對比,而是更強調質量與特色。

自1981年全國《學位條例》開始實施以來,我國建立了由國家、省級以及學位授予單位實行三級管理,依靠學術標準於行政限額審批審批相結合的學位授權審核制度。但在建設世界雙一流高校的背景下,這種是以行政審批為主、嚴格設置限額的學位授權審核制度,導致學校盲目攀比,重複建設,高校學科結構趨同,整體佈局失調。

全國高校四年撤銷1598個學位點,專業從“高大全”到“特而精”

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學位點佈局問題和研究生培養質量問題引起社會關注,撤銷部分學位點是因勢而為,是要回歸人才培養的核心本位。國家主管部門對學位授權點進行動態調整,是對過去高校等單位盲目追求專業設置“高大全”的糾正。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經以1154所高校為樣本的進行調查,發現近年來,高校重複開辦熱門專業與低成本專業,造成高校學科專業設置同質化傾向日趨嚴重。比如,九成高校設置管理學和文學門類,七成以上設置藝術學與經濟學門類,七成以上高校設置工商管理類低成本專業。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學開始探索學位授權點退出機制。此後,伴隨著學位授權點申報及建設的問題日益凸顯,建立完善的學位點質量保障體系被相關教育部門提上日程。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將學科建設作為“雙一流”建設基礎。各高校為了迎接“雙一流”計劃中期考核,在專業設置方面顯然更加用心,也在著力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

各高校也開始改變被動應對各項評估檢查的傳統思路,積極建立常態化的質量監督機制,逐漸擺脫盲目擴張辦學規模的傳統思路,儘量辦出優勢辦出特色,在源頭上減少後期建設中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

全國高校四年撤銷1598個學位點,專業從“高大全”到“特而精”

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張端鴻認為,每年的學位動態調整帶來的直接變化有三個:首先,高校在辦學理念上從過去追求“大而全”,向追求特色和優勢轉變了;二是高校學科建設更加立足於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選擇及時淘汰不能適應發展需要的學科;三是高校學科建設越來越成為高校常態化的戰略工作。

目前,不少高校已經逐步確立主動開展學科建設的理念,不斷完善學科體系,不斷優化學科生態,扭轉了過去因利益糾葛或被動無為而導致的學科建設滯後局面。

學位點調整的本質是給高校放權,學位點專項評估與合格評估的本質屬於行政性的事中事後監管,學科水平評估的本質則是通過第三方評估對高校進行社會監督,加上對研究生論文抽查力度的加大等諸多措施,高大學生的培養質量有望不斷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