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最“自以为是”的3个想法,尤其是第3个,没依据还伤害孩子

要说天底下什么事情最难,可能有些人会说,是“教育”。想要教育好一个孩子,确实不简单,从孩子的吃穿住行,再到人格、品德、思想等方面,没有一项不是对父母的考验。

如果说要给家长这一份“职业”打分,其实基本没有家长可以拿到“满分”,但总有家长,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

实际上,自己每一个不经意间的行为举止,都可能给孩子留下了创伤,只是家长们并不自知。

家长最“自以为是”的3个想法,尤其是第3个,没依据还伤害孩子

14女孩反驳宝妈,惹得宝妈一顿“羞”

成都赵女士前两天给我打了个电话,言语间,透露的尽是无奈与惭愧,问她怎么回事,她直把矛头指向14岁的女儿。

起因是女儿想和同学出去玩,她有些担心,就怕女儿与男同学一起出去玩,于是便问女儿对方的情况,得知是女同学时,她就放心了许多。

结果谁知道,当天下午,女儿出去玩时,打扮了好一会,这让赵女士有些起疑,便“尾随”女儿。

谁知道,女儿见面的对象是个男生,而且两人一路上还有说有笑,为了遏制住这一苗头,她便直接把车子开上前,冷声道,“他是谁?赶紧给我回家!”

女儿和那个小男生当时都有些尴尬,女儿闷声上了车,又气又难过,这时赵女士又接着发飙,“你不是说和女同学吗?”

家长最“自以为是”的3个想法,尤其是第3个,没依据还伤害孩子

“我让你好好读书,你就是这么读的?你这么小,谈什么恋爱……”赵女士嘴皮子一直没停过。

最后,女儿实在忍不住,也出声反驳了赵女士,“我要是说男生,你还会让我出去吗?他是我的班长,人家读书好得很,我好不容易约出来一起做作业,你不信可以给你看聊天记录,你自己总是要把事情往男女感情方面想,早就给我定了刻板印象,我能怎么办?”

“一见到人家,脾气就那么臭,摆脸给谁看?让同学知道我妈妈这么没礼貌,不好相处吗?明明是你自己做的不对,为什么还能这么理直气壮?”

赵女士被女儿的一顿话“噎住了”,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也后知后觉自己的处理方式不对。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家长像赵女士一样,常常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的想法,搞得亲子关系僵化。

家长最“自以为是”的3个想法,尤其是第3个,没依据还伤害孩子


家长最“自以为是”的3个想法,尤其是第3个,没依据还伤害孩子

家长最“自以为是”的3个想法,很伤孩子!

1、 孩子与异性来往,就是有“倪端”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你看到孩子与其他异性接触时,是否会有“异样感”?认为对方可能是孩子的对象?

一旦家长有了这个想法,便会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怀疑、质疑、批评等都用在孩子身上,尽管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行为。

有些家长更为过分,孩子只是简单地与同学问好,或是出于礼貌性与朋友来往,都会被家长视为“肉中刺”。

家长最“自以为是”的3个想法,尤其是第3个,没依据还伤害孩子

我甚至听一个孩子讲过,“我爸爸不让我与男生来往,就算对方与我讲话,让我也别理会。还说我现在要是谈恋爱,会恨我一辈子。”

可能你很难想象,这些话是出自一个父亲,不仅断绝了孩子的人际交往,甚至用威胁的方式杜绝孩子的恋爱萌芽。

明明有多种方法,可却选择了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一种,这样“自以为是”的父母,怎么会赢得孩子的尊重?

家长最“自以为是”的3个想法,尤其是第3个,没依据还伤害孩子

2、 孩子反驳就是“顶嘴”

在一部分较为要强的家长眼里,他们批评孩子时,如果孩子有所反驳,那么他们就认为,这是孩子在顶嘴。

想法从这一方面冒了出来,便会开始衍生,最后演变为孩子叛逆、不孝等等,所有能想到的负面评判,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可孩子难道没有反驳权利吗?家长们一直在强调的“平等对话”呢?并不是孩子爱“顶嘴”,是家长过于自以为是,高居于自己的权威下。

家长最“自以为是”的3个想法,尤其是第3个,没依据还伤害孩子

3、 钱不见了就怀疑孩子

这一幕可能也曾发生在部分家长身上,当家长们发现自己的钱不见了,或是少了,且清楚记得自己放在某处位置时,家长们便会开始有所怀疑。

通常情况下,他们会把第一个怀疑对象锁定在孩子身上,认为这部分钱就是被孩子拿去花了。

那么,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在哪里?孩子要是真的没有拿,却无故被怀疑,你能想象对孩子的打击会有多大吗?

自己的父母都不信任自己,孩子的安全感与被信任感从何而来?又或者原先已树立起的、尚且未牢固的自信,都会被父母的自以为是摧毁。

我们总是习惯以自己的视角去批评孩子,往往也正是因为这些“自以为是”,把孩子伤得最深,可家长们却不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